如何进行快速阅读练习
如何进行快速阅读_肤浅快速阅读法
训练提高我们焦点移动的速度。也就是训练我们眼睛从这一眼到下一眼的快速移动,同时在快速移动中迅速准确的感知信息。阅读中快速的焦点移动就像水流一样,流动的越快,阅读的速度也就越快。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如何进行快速阅读练-肤浅快速阅读法,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快速阅读学-的过程是把词语图像化的过程
当我们还是小孩、还不认识文字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可以说话、思考、想像了。
还记得我们学说话的过程吗?在我们还不能说话的时候,大人就指着妈妈不断地让我们叫“妈妈”。那个时候,我们只能听到“妈妈”这个词语的发音,根本不知道“妈妈”的含义。但是,我们已经可以把眼前这个最亲切的人跟“妈妈”这个无意义的发音联系在一起了,所以,一旦我们能够开口说话,就能朝着妈妈喊“妈妈”。
当我们稍微长大,开始上学、开始识字的时候,我们是从最简单的名词开始学起的,比如“人”、“太阳”、“月亮”、“车”,等等。当然,这些名词总是和相应的图像放在一起,让我们把这些名词与相应的图像对应起来。
所以,我们看到,最简单、最基本的学-是非常图像化的,只有把这些原本毫无意义的词语和相应的图像联结起来,我们才能赋予这些词语以意义。
再复杂一些,当我们学到动词的时候,例如“跳”、“跑”、“飞”,等等。这些词语开始变得有些抽象了,但仍然可以通过模仿而把这些动作展现出来,我们也只有真正看到了这些动作,才能把这些动词的含义搞清楚,也才能真正理解并运用它们。
当我们再进一步学-,就会接触到越来越多抽象的词语,例如“幸福”、“快乐”、“美丽”、“智慧”,等等。即便是这些抽象的词语,甚至更抽象的词语,
当我们要真正理解它们的含意的时候,都少不了要去建立相应的图像,例如“幸福”,我们不但要从自己的感受中来理解“幸福”的状态,更要去捕捉一个人幸福时的表情、神态、举止,把这些与幸福这种体验相关的图像都组合在一起,我们才会对“幸福”这个词语有更深的理解。
同样,当我们学-任何一个抽象词语的时候,都必须要围绕着与这个词语相关的尽可能多的情景,建立起一幅幅、一组组、甚至一堆堆图像,才能真正理解这个词语的含义。
因此,学-的过程其实就是把词语图像化的过程,更进一步说,是把文字、把语言图像化的过程。缺少了这个图像化的过程,我们就难以学-到知识,也就难以理解、记忆、思考。
眼脑直映是快速阅读的终极目标
图像是世界的本质,声音是交流的工具
世界对人类来说意味着什么?
人们经常会这样说:“我们眼中的世界……”、“我们所看到的世界……”。
但却很少会这样说:“我们耳中的世界……”、“我们所听到的世界……”。
事实上,从某个角度可以这样说:世界是属于眼睛的,世界只是我们所看到的一组组图像。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假如我们的眼睛看不到了,或者假如我们一生下来眼睛就是瞎的,那么,这种没有图像的世界对我们来说是怎样的存在?
不知道那些生下来就看不到的人是靠着什么来感受这个世界,不知道他们是否能够发挥自己内心的想像?如果发挥想像的话,他们是否能够在心中看到那些只属于他们的图像?
那些只有几岁的小孩,他们词汇掌握得不多、语言并不丰富,他们对世界的了解和认识主要通过眼睛所看到的图像,他们的学-与记忆、甚至他们的思考都是以图像为主。
然而,随着小孩逐渐长大,他们掌握了越来越多的词汇,他们在日常交流中逐渐-惯了用语言(声音)去学-、记忆、思考,语言逐渐成为了大脑最常使用的工具,这时,大脑的图像功能就逐渐退化,用图像进行学-、记忆、思考的情况越来越少、最终甚至不再使用。脑海里只剩下了声音,图像完全消失、不再出现了。
自从人类发明了文字、把书面语言作为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以来,人类就进入了声音记忆的时代。文字交流的方便与实用让人们慢慢忘记了这个世界的本质其实是图像,文字不过是为了方便交流而发明出来的工具。在这个声音记忆时代里,每一个人都从热爱图像、富于幻想与创造、充满热情与激情的孩童被统一塑造成了只会使用声音的枯燥乏味的工具使用者。
真实的世界被抽象化了,被慢慢隔离了,人们不得不生活在自己编织的袋子里,没有办法触摸真正的世界。
在人类远古,语言并不发达,文字还没产生的时候,人们是用图像来进行思考、进行表达,当他们在想一件事情的时候,脑海中一定会有着非常清晰、非常生动的图像,不仅仅是想像得到,甚至还应该在脑海中看得到。
但是,随着相互交流的迫切,人们需要找到有效的表达工具和交流工具,这样,语言和文字就产生了。随着语言和文字使用的越来越多,人们就逐渐失去了清晰生动的想像能力,脑海中再也看不到图像了,而只剩下声音在回响。
人类的思考就这样从具体走向了抽象。
小孩刚出生,还不会讲话的时候,还是像远古的人类一样,脑海中只有图像而没有声音,但随着逐渐长大,图像越来越少、越来越淡,声音则越来越多,直到12岁以后,脑海中就基本看不到图像了,只剩下纯粹的声音。到了成年,大脑的这种想像能力越来越差,再也想像不出清晰动人的画面,于是也就懒得去想像了。
肤浅快速阅读法
肤浅快速阅读法是一种不需要太多思考过程,同时适用于阅读简易休闲书籍和难读且重要书籍的高效阅读方法,其范围不仅包括文学、喜剧、小说和历史书籍,也包括科学、数学和哲学等科目。
肤浅快速阅读法的要点
阅读方法:从头到尾快速读一遍。
基本思路:将书分为易懂的部分和难懂的两部分。第一遍先快速吸收所有易懂的部分;如有必要,再在读第二遍时,用已读过的易懂部分搞定难懂的内容。
操作关键:
1、略过难懂地方,关注易懂部分
难懂部分包括生词、典故、章节、注解、评论或参考资料等,要采取“四不要”的操作:
(1)遇到不懂或难懂的地方不要停留;
(2)遇到不懂或难懂的地方不要查询;
(3)遇到不懂或难懂的地方不要思考;
(4)遇到不懂或难懂的地方不要泄气。
相反的错误做法是:一遇困难就停住,这就导致了严重后果,原因是:
(1)如果被任何一个不懂的地方困住,就会被打败。因为大多数情况下去纠缠难懂之处,就会难以脱困而出;
(2)用死磕慢读法读到后面,已经忘了开始是什么,无法整体洞察全书的意义;
(3)纠缠导致难以继续读下去,结果真的是一无所知;
(4)主要精力用于努力了解细微部分,就必然会错过书的一些大原则;
(5)如果坚持不彻底弄懂就不继续往下读,那一定读不了多少;
(6)死磕导致阅读的快乐被破坏,从而摧毁了阅读动力。
艾德勒将这个死磕读书称作“装模作样做学问的读法”。其实,鲁迅先生虽然提出读书要“五到”,但也说过“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相反的,我们必须要集中注意在能读懂和易懂的地方,继续读下去。如果集中注意在易懂的部分,从头到尾读完一遍后,这一遍就会产生最大程度的理解,为第二遍的重读时理解难懂的部分打下基础。即使不重读,也对难度很高的书籍了解了很多。
2、阅读速度:要求快速读完
快速读完并不是说越快越好,针对不同的内容要调节速度,无关紧要部分可读快点,难度较高部分读慢点就好。
不过在实际阅读中,很多人不重视这样的规则,对读难的书,总是集中大部分精力停留思考,以搞定难懂的部分,认为难懂的部分才是帮助自己提升的关键。因此,连一本难懂的书都读不下来。
光肤浅快速阅读就够了吗?
并不是!阅读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步——基础阅读,也是那种以识字为目标的阅读。
第二步——肤浅阅读,又叫做检视阅读。
第三步——分析阅读,又被称为精细阅读。精细阅读不要一开始就做,要做完肤浅阅读后再做。这并不是说精细阅读不重要,而是如果一开始就乱用,就会用得不是时候。在完成了肤浅快速阅读后,觉得该书有精读价值,可以再进行精读;
第四步——主题阅读,也是最高层次的阅读。
肤浅快速阅读法为何很重要?
首先是大部分人对读书没有兴趣,其中一个原因是将关注不懂之处、强调死磕的精读法放上了神坛上,导致苦读书、读苦书、读书苦,最后就变成不读书。这是一种害人的教条主义,不明白粗浅阅读与精细阅读是有前后次序之分。
其次是对于那些还没有形成阅读-惯的人来说,要想形成对好书的阅读兴趣,肤浅快速阅读法甚至是唯一需要重点采用的方法。
另外极少人喜欢读的难度高、篇幅长的书。如果一直只读浅显简短的书,人的见识很难得到突破提升。读难读的书,会让人智识大增。
肤浅快速阅读法同样适合学英语
肤浅快速阅读法不仅适合阅读中文书籍和资料,对于英文学-也有很大的启发。学-英语,在有了基础阅读能力的前提下,最好的方法就是选择难度适中且与学-者兴趣相关的材料,进行快速聆听、观看和阅读,这样学-兴趣和语言能力都会迅速增长。
如何进行快速阅读练-相关文章:
★ 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