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调音器给架子鼓调音

世芳 1172分享

  鼓皮的张力平均度与否,直接影响鼓的音色共鸣,所以作为一个合格的鼓手就必须学会如何使用调音器给架子鼓调音。

  架子鼓调音器如何使用

  一、架子鼓小军鼓的调音

  架子鼓小军鼓的滚奏主要是双跳及多跳而成的,它需要上鼓皮较紧才能很好的适应其弹跳。因此调试小军鼓时一定要用鼓槌从鼓边到鼓心反复试试双跳及多跳的弹跳反应。当鼓皮松紧度达到能够演奏较清楚、弹跳与手感较自如的双跳及多跳时,上鼓皮的松紧度便是最佳状态了(图1、图2)。此时用手指按压一下鼓皮边缘及中心,能感觉到其松紧度规律:较紧(图3)。同时注意调匀每个螺丝边的鼓皮张力,使音高一致(图 4a、图4b)。具体调音时注意用手掌压一压鼓压圈,使螺丝紧贴鼓压圈、鼓皮紧贴鼓腔,避免松紧不一造成鼓腔、鼓压图及鼓皮张力变形(图5),并自始至终用对角线的方式调试螺丝松紧(图6)。 还要注意有时调松螺丝并不能马上降低鼓皮张力,因为鼓压圈有时与螺丝贴得太紧,用手掌压一压或演奏一会便可达到效果。底面鼓皮一般要比上鼓皮调试得稍松一些,以利于共振及协调上下鼓皮的弹性。它的最佳松紧规律:接近上鼓皮紧度。这样调试出来的整体音色才能达到最佳状态。同样要调匀每个螺丝边上的鼓皮张力、音高以及紧贴鼓腔、鼓压圈、螺丝,以固定、保持音色的稳定状态。沙带的松紧及上卸要灵敏。上好沙带时要贴紧鼓皮,卸下沙带时要彻底离开鼓皮,微调沙带松紧的螺丝丝口要光滑便于调节(图7)。 当沙带太紧则音色发干、刺耳,太松则音色发散、不集中,它的最佳松紧规律:干净、集中,鼓声与沙带声融为一体。当完成以上调试程序后,如果还达不到理想的音色,如泛音太大、余音太长、音量太大、沙带音太散、音色不纯刺耳等问题时,只能采取制音措施,可以根据需要在上鼓皮边缘处放一小块折叠好的绒布或软塑胶块,用夹子夹在鼓压圈上以固定(图8)。 或者直接放一整张绒布覆盖在鼓面上。以及用专门的制音皮圈贴在鼓面上等等措施。但最好少采取影响外观及演奏手感的制音措施,也鉴于目前爵士鼓制造生产工艺的不尽合理以及大多数鼓手所使用的爵士鼓档次不高等客观因素,使得其调音成为众多鼓手比较具体、头痛的关键问题所在。最佳的小军鼓音色应是:声音稍脆亮、音色统一集中、声音弹性感很强、音量幅度变化宽余、极具音乐性。

  二、架子鼓低音大鼓的调音

  架子鼓低音大鼓最大的声音问题是“空”、“散”以及音量过大、音色不纯等。因此制音措施是其调音关键。首先取下底面鼓皮,调匀演奏面每个螺丝边鼓皮的松紧、音高以及贴紧鼓压圈、螺丝等(方法与小鼓调音相同)。由于大鼓的音高需要的不同,调紧时声音高,调松时声音底,可根据鼓手自己的喜好以及整套爵士鼓音高的调试协调出发,选择满意的松紧、音高度。然后采取系列制音措施,如用一整圈(与鼓腔相大小)海绵圈在鼓腔里部内壁,使海绵边缘与鼓皮紧贴(图9) (并注意海绵与鼓皮接触面要平滑、规整)。或根据其具体需要选取部分小圈海绵进行制音。当需要非常干净、余音短的音色时,可采取前种方式;当需要余音稍长的音色时,可采取后一种方式。最好不要在鼓腔中间放入海绵之类的制音材料,要让鼓腔充分发挥其共鸣的作用。同时为了外观不受影响,鼓皮外面最好不要采取制音措施(当然像贴上规整的制音皮圈是可以的)。实践证明,海绵是大鼓制音的最好材料,其它如很多人采取的贴不干胶带、鼓腔内放棉被等方法既不美观、声音效果也并不佳。调试演奏面鼓皮松紧时,可结合鼓皮最佳弹性与音高综合选择。如鼓手所喜欢的音高而弹性却不是最佳时,可稍微调整一下,以达到较满意的效果。并可用手按压一下鼓心,以能压下并感觉有弹性为好(图10)。并且注意底面鼓皮不可比演奏面紧,其它鼓亦是如此,只不过在选择音高时,低音大鼓的音高幅度范围伸缩性比其它鼓要大一些。低音大鼓的最佳音色应是:低沉厚实、稳定集中、音量适中、弹性而不失柔韧度。

  三、架子鼓桶鼓的调音

  架子鼓桶鼓的调音要注意几个问题:第一要调试出每个鼓的最佳音色、音高。第二要有整体的音高区别及明显的音响效果。一般的规律是:当鼓压圈、螺丝、鼓皮与鼓腔紧贴后,用手掌压一压鼓压圈及鼓皮边缘,稍微调紧即可达到最佳松紧状态,一般勿需调得太紧(图11)。然后用鼓槌演奏单击滚奏测试其反弹效果,当达到能演奏清晰、弹性与手感较自如的单击滚奏时便达到了最佳松紧状态(图12)。 底面鼓皮音高同样要调得稍松一些。其它具体调试方法与小鼓、大鼓的调试方法相同。有时为了达到鼓手所喜欢的几个桶鼓的音程关系,不得不改变每个鼓(或某个鼓)的最佳鼓皮松紧度状态。一般来说,稍微调紧或调松接近每个鼓的最佳音色状态是可以的,但绝对不能只为了音程关系而盲目的去过度松、紧鼓皮,致使声音太硬或太软,失去桶鼓应有的音色效果。并且注意音程关系可以随意一些,一般可调成协和的音程或和弦关系。如三个桶鼓可调成i53、531、315、631、316、164etc。五个桶鼓亦可调成i6531、65316、53165etc。 但具体调音时可灵活运用,勿需机械遵循(并注意音程关系是建立在首调概念上的,它不可能像定音鼓一样有宽余的音域幅度)。当达不到理想的音色时,同样只能采取制音措施。具体方法与小鼓、大鼓的制音措施相同。并注意在选取厚薄适度的海绵或其它材料进行制音时要反复试验、比较,综合选择。桶鼓的最佳音色应是:音色饱满集中、弹性有跳跃感、并具强烈的音响色彩。

  四、架子鼓整体音量平衡与音色的协调统一

  当架子鼓以上小鼓、大鼓、桶鼓的音色及音高调到最佳状态后,整体再进行调试,主要是音量平衡的掌握及音色的协调统一。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小鼓的沙带音较重,尤其是大鼓演奏时振动频率较大造成沙带杂音不断。一方面可以采取减小沙带音措施或更换质量更好的沙带,一方面可以采取减小其它鼓音量的措施。并在演奏中随时听辩、调整音色,因为演奏时振动较大,对鼓皮张力及鼓压圈、螺丝的稳定有影响。另外,对于爵士鼓的摆放要根据个人的习惯及选取最自然的位置、角度安装好(图13)。爵士鼓整体音量平衡与音色的协调统一标准是:音量彼此适中、音色鲜明独立、各司其职共同发挥其音乐性能。

  附:爵士鼓调音用海绵尺寸数据(以4cm厚为宜)。

  大鼓规格:22"×16"用海绵尺寸:163cm×41cm(第一圈)

  144cm×41cm(第二圈)

  大桶鼓规格:16"×16"用海绵尺寸:116cm×30cm

  中桶鼓规格:13"×11"用海绵尺寸:94cm×20cm(或19cm)

  小桶鼓规格:12"×10"用海绵尺寸:85cm×17cm(或16cm)

  注:1. 遇到其它不同规格,以实测为准,灵活设计海绵尺寸数据。

  2. 一定要将鼓腔的气孔及插入支架孔洞位置留出来。

  五、针对架子鼓不同的共鸣环境及不同音乐风格对爵士鼓音色的需要进行调音措施的相应调整

  如在音乐厅或很大的舞台上,空旷无回声的广场上演出时,会觉得我们听到的套鼓音量不够大,鼓声延音不够长,此时就需要把底面的鼓皮调成与演奏面相同的松紧与音高状态,甚至把底面鼓皮调得比演奏面更紧、音高更高一些,就能获得洪亮的声音及足够的延长音。有时在没有用鼓的话筒时演出也需要调成这样的音色状态。这种场合的演奏就可以减少使用海绵的尺寸或不用海绵制音。当然,通常在家练习、在琴房或在录音棚以及小型演出场地等共鸣环境相对较小的空间里演奏时则需要采取以上常规的调音方法,以获得干净、平实的套鼓声音效果。

  不同音乐风格对爵士鼓音色的需要说明:鼓手在购置套鼓时要懂得套鼓的尺寸规格与音乐风格之间的关系常识。一般情况下,大鼓的尺寸为22″则多用于摇滚音乐(Rock)及流行音乐(POP);大鼓的尺寸为20″则适合用于拉丁(Latin)及融合音乐(Fusion);大鼓的尺寸为18″则主要用于演奏爵士音乐(Jazz);而重金属的音乐风格(Heavy metal)可选用更大尺寸24″的大鼓。军鼓的尺寸规格则更多,一般尺寸为14″×4.5″较为常用。这个尺寸的军鼓厚薄适中,其音色、音量、音高比较容易融进于常用的音乐风格中去。军鼓的鼓腔深度越薄,其音高就越高,音色也就越清脆,演奏的手感的反应就更敏捷,适合交响音乐或爵士音乐的需要。而军鼓的鼓腔深度越厚则音色更结实有力,其音高就越低,适合摇滚音乐或流行音乐及重金属音乐。桶鼓的尺寸规格是整套鼓中最多的,国内外生产厂商一般都配备有较齐全的尺寸型号提供给使用者购买选择。通常演奏用的七鼓就可以满足不同音乐风格对桶鼓的需求了。并且大多数情况下演出用五鼓也就够了,只是对吊镲的使用可以根据音乐的需要多加一面或几面。吊镲在套鼓中至少应该配置有节奏镲(亦名叮叮镲)Ride、Crash重音镲(亦名碎音镲)才能满足音乐的基本需要。当然能够根据不同音乐风格的需要配置更多的桶鼓、吊镲、脚槌,或根据鼓手自己的喜好与客观条件允许配置成庞大完善的打击乐器组件家族是最理想的了,这样就可以用各种不同尺寸规格的鼓、镲组件有针对性的选择适合的音乐风格运用。另外,鼓皮的厚薄对音色的改变也很重要,薄的鼓皮音色尖锐,厚的鼓皮音色浑厚。对以上这些鼓组尺寸与音乐风格之间的关系知识了解以后,鼓手就要尽量把自己手中的套鼓调试成适合自己喜好、适合音乐风格需要的套鼓音色来。并在实际运用中去验证,进一步积累更丰富的调音知识,真正掌握爵士鼓的调音技术。

  另外,鼓手可以通过学习电子鼓中各种音乐风格对套鼓音色的针对性选择所储存的示范乐曲进行更深入的学习研究(图14)。同时,通过多听、多看、多实践,最终形成自己一套完整的爵士鼓调音技术,为自己的演奏带来最佳的声音效果。

  架子鼓的调音方法

  1.任何鼓如果桶身(Shell)不圆,或者与鼓皮接触面之桶身边缘(Bearingedge)不平均的话是无法调音的。

  2.通常下皮比上皮松,但是如果加上共鸣音长短与音高(Pitch)考量的话,又不是绝对。一般来说,桶身较短之小鼓与TomTom其下皮比上皮松,桶身较长之FloorTom其下皮比上皮紧,音色(Tone)比较甘润。

  3.共鸣:发声体就是一个振动体。它在空气中造成的声波,也可以使另一个物体发生振动,如这物体的固有频率接近或相等于声波的频率,就发生共振,使这个物体的振动幅度很大,因而也就发出了相当大的声音来。微信公众号:有鼓以后,这种发声体的共振,叫做共鸣。

  4.鼓声一定要有共鸣,音色才会圆润传得远,所以上下皮紧度相差正负10%大致上能获得较佳共鸣音。

  5.不同粒鼓的共鸣音的时间长短最好要调成一致,可将下皮调紧,或贴上厚胶带,可缩短共鸣时间,但是得花一番功夫才调得好。

  6.大鼓收音孔最好不大于8吋,否则收音只有鼓皮声,而没有上下皮共鸣。PS.没有收音孔亦可以收音。

  7.先调下皮,再调上皮为佳,但不是绝对。

  8.调音的时候左手食指轻压鼓正中心,右手拿鼓棒敲击4周离鼓框(Hoops)约1吋的地方。调鼓的过程必须使用鼓锁每次增加1/2转微调的方式进行,调好一个螺丝接着调对角螺丝。

  9.鼓与鼓的音程依歌曲的要求5、1、3或1、3、5或6、1、3都有人调,有人用调音器将12吋TomTom调为基准C3或A3,其余鼓与鼓间各差3~5度。有些教材提及小鼓调A(440Hz),TomTom调C大调的G、E、C或C、G、G,上皮与底皮的音程可一致或差3~5度。

  10.鼓与鼓之间的音高(Pitch)不可太接近,否则会引起共振干扰(10吋TomTom与小鼓常常会共振干扰)。

  11.在大场地演奏时,如果加弱音环,鼓声会传不远、共鸣短、鼓点不清楚,打击反弹力减少。

  12.鼓的音阶不是绝对音,大多数小型调音器测不出鼓的音高(Pitch)。

  13.鼓的构造、木料、配件、吊挂系统加上鼓皮厚薄、材质关系音色音质甚钜,而音色对打击方式与曲风更加影响深远。

  14.鼓皮最好不要贴东贴西来调音,这可是不得已、非用不可的下策。

  15.鼓的音色是随各人主观喜好、套鼓的材质、鼓皮的厚薄、音乐性质的需求等等都会影响音色。

  16.爵士鼓手在演奏时听到自己的鼓声与在听众席所听到之声音不同,特别在鼓有收音的时候,以在听众席之音色为标准来调音,所以爵士鼓的调音通常需要两个人来完成。

  新买的架子鼓调音方法

  首 先来说通鼓。其实多年以来一直困扰我的不是军鼓和底鼓的调音,而是通鼓的。因为通常演出或者排练场地都提供鼓,而我一般习惯自己带军鼓,所以不用关心排练房或者演出场地的军鼓音色是否好。但我在打那些通鼓的时候经常发现那些通鼓要么被调的很松很松,对着光都能看到鼓皮上的皱纹,要么就调的很紧很紧,打在上面像敲桌子一样。因此每次排练之前我都要粗略的调整一下通鼓的音色。撇开那种垃圾鼓不谈(国外品牌市场价3000之内的,国内品牌市场价2000之内 的),下面来介绍一下我在一些比较好的鼓上总结出的一些两面鼓皮之间的关系。

  状态一:我一般首先将两面皮都调整到状态一:最低音高的状态, 也就是鼓皮是在可以正常震动的前提下的最松弛状态,作为参考。最低音高状态通过以下方法实现:首先用手指拧紧螺钉,之后用对角线调法将鼓皮调到可以自由震动的状态,之后拧松一个螺钉,约半圈,使鼓皮恢复松弛状态,再逐渐上紧。期间注意听鼓皮震动的声音,直到鼓皮恢复自由震动时停止。依次拧每个螺钉。这样一遍下来鼓皮就处于最低音高状态了。这个状态下是通鼓能达到的最低音高,是通鼓鼓腔的本质所在。此时音头明显,而延音衰减也很自然。

  状态二: 略微提高底皮音高,通鼓就进入了第二个状态。在这个状态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击打过后通鼓会有一个音高下降的过程,并且音头明显,延音缩短。至于具体的成因就不解释了,懂点物理的人都应该知道,空气压缩和两鼓皮频率差之类的。很多鼓手在调节通鼓的时候都喜欢将两鼓皮的关系调整到这个程度,这也是通鼓可以发出非常好的声音的一个状态。就个人认为,这种声音比较适合通鼓运用频繁的音乐,因为这样的通鼓声音短,在大量通鼓交错的时候每个点都可以听清楚,不至于打架。

  状 态三:将上皮调紧,音高和下皮一样,这样通鼓就进入了第三个状态。这个状态下通鼓的音高下降消失,音头明显,延音也很长。这主要是因为上下鼓皮的频率趋进一致,共振可以达到最大。不过这个状态下声音较暗,听起来并不那么悦耳,所以使用的人也不多。如果继续调高上皮的音高,则通鼓的声音会变浅,失去鼓腔的震动,从而通鼓的本质都消失了,所以这种声音就不作为一个状态单独列写了。

  状态四:当通鼓皮处于状态三时,同时提高上下皮三到四个全音,直至通鼓发出纯净、明亮、延音长而自然的声音,这时通鼓就处于第四个状态。这个状态下音头相对较小,延音明显,是另一个通鼓能发出非常好的声音的状态。很多爵士乐以及需要明亮通鼓音色的鼓手都喜欢将通鼓调节到这个状态。此时若再略微提高下皮音高,会得到更加有质感的通鼓声音,但那种明显的音高下降将消失,因为此时鼓皮已经被调节到了非常紧的程度,频率差以及空气压缩的作用都变得不那么明显。

  说完通鼓,来说说军鼓的调音。虽然军鼓的地位明显高于通 鼓,但是说实话我在调节军鼓的时候碰到的问题明显要比调通鼓时少很多。先从我遇到的一些问题说起:很多人喜欢把军鼓调的非常非常松,这样不光声音不好听,而且会对演奏造成很大的影响。总的来说,军鼓的鼓皮要比通鼓的紧很多很多。我的老师曾经开玩笑的说,军鼓其实最好调,把两面都上到很紧就可以了。从这句话里可以听出,通鼓和军鼓的松紧程度根本没发比。另外,还有的人对军鼓下皮的调节没有什么概念,经常出现上皮松紧正好,而下皮松松垮垮的情况,实际上这样虽然手感是对的,但是声音出来还是非常的“垮”。其实我真正仔细的调过的军鼓真不多,所以写起来也没什么底气,不过我还是想把自己知道的,实验过的,再结合一些我看到的东西,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有什么不对的还希望大家帮我指出来。顺便说一句,一般我调军鼓的时候喜欢把响璜拿掉,或者在响璜里支根鼓棒。

  先 来说下皮。由于架子鼓军鼓皮要远远紧于通鼓,所以一般不用考虑鼓皮松弛状态时的情况。鉴于文字无法描述定量的松紧程度,所以这里军鼓的调节用固定音高描述。一般下鼓皮可以先调致G。这个音可以从钢琴,吉他校音表,甚至是电话座机上获得(电话座机的拨号音是A,降一个全音就是)。注意在调节的时候会发现,军鼓的下 皮音高靠近螺丝的地方很难调到一致。这是因为一般的下皮压圈都给响璜留有切口,这样分布在鼓圈上的压力就会不一样,不过不用管他,大致调到一样就可以。当然有的人可能要问,如果我没有调音表或者钢琴,或者电话座机,那下皮什么样算是调好了呢?在这里给这些鼓手一个大概的衡量标准:如果把军鼓的响璜装上,轻轻敲击下皮,听到“沓沓”的声音,就算是差不多调好了,如果出现“噗噗”声,或者能反应出下皮较松的声音都不对,当然过紧的“嗒嗒”声也不行。当然这只能作为一个定量的描述,实际调鼓的时候还是 得自 己 掌 握。

  下皮调好以后就该调整上皮了。军鼓上下皮之间的关系没有通鼓那么复杂,一般都是上皮比下皮紧,也就是上皮音高要高。一般上下皮呈3度到5度。总的来说,随着两者音差的加大,军鼓的声音越来越硬,三度的时候声音还较为柔软,四度开始就有一点硬了,出现金属质感(哪怕调的是木腔军鼓)五度就很硬了,并且延音开始加长。

  最后就是上响璜了。这个玩意其实非常有讲究的。撇开说一句,一 般来讲一个好的响璜上所有的弹簧在松弛的情况下都应该保持正直,如果上紧之后更应该保持严格的平行。如果军鼓响璜的弹簧出现一些不平行,则说明这个响璜开始“衰老”了,从下皮正面看和从军鼓侧面看两个方向上都是如此。回到正题,我一般放置响璜是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先将响璜放在下皮中央偏向远离响璜松紧螺丝那一端一个毫米左右,记住位置,然后把响璜松紧螺丝调松,并且把响璜器放在“ON”的位置,把响璜在松紧螺丝的那端固定好。此时响璜应该还是在下皮远离响璜那一端一毫米左右的位置。接下来把远离响璜松紧螺丝那一端轻轻固定好。这样响璜基本上就算固定好了。然后把响璜器放到“OFF”位置,再来细微调节响璜 的松紧。

  最后是底鼓。其实在我看来,底鼓是最好调的。很多人喜欢在底鼓里塞很多很多的东西,或者用海绵把底鼓里面围一圈。这样声音虽然是很短促,但是很死,基本上就是“噗”一声就没了。好的底鼓声音不光要有很漂亮的音头,还应该有一定的延音。不过话说回来,一般的准专业的鼓的底鼓质量还不是非常的好,还是需要做一些消音处理的。我一般是放一个枕头在底鼓里,并且让枕头能同时碰到底鼓的两面皮。这样既能有效的消除泛音,还能保持鼓腔震动的音色。关于底鼓的打击面皮,我基本上每次只是调节到最低音高的状态,然后稍微紧那么一点点,保证踩锤敲击的舒适度和音头饱满就行。关于共振面皮,我一般也只是上紧到没有什么褶皱即止,以保证底鼓在最低音高附近,产生最丰富的低频。

    相关文章

    465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