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子鼓底鼓的正确调音方法有什么

咏良 1172分享

  众所周知,鼓的声音是“音头”和“延音”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调音是架子鼓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要素,底鼓是架子鼓的重要组成不分,那么架子鼓的底鼓应该如何调音呢?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底鼓的调音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架子鼓底鼓调音要点

  1、一般大鼓皮以调音拉杆转到平顺咬合,鼓皮不起皱纹即可,可以有肥厚的声音。

  2、轻声安静地踏大鼓,听听看微量之底鼓声是不是也令人接受,可以加阻尼(Damping)改善。

  3、为避免底鼓音色软弱无力,可减少共振(Resonance)来改善,方法是在底鼓皮打击面与鼓桶身加上吸音材料如毛毡枕头.......等,这样底鼓发出的声音就显得有力有弹性,而不致于单调空洞。材质不同,量之多寡不同,也会造成音色不同。

  4、演奏时底鼓槌击打之后马上离开鼓面,与击打后贴在鼓皮上面,能得到不同的音色。

  5、底鼓离开地板越高,则共鸣(Resonance)越大。

  6、通常演奏爵士乐或拉丁音乐时,底鼓音高(Pitch)调得较高,鼓皮较紧,或是使用18寸直径的底鼓演奏。

  7、前后鼓皮的声音呈现有4种情形,可依不同需求来调整:

  1)需要音色紧绷一些:则共振面鼓皮的音高,要比打击面的音高较高。

  2)要音色深沉延音多:则共振面鼓皮要调松一些。

  3)增加低频饱满度:打击面要调紧一些,尤其在没有麦克风收音时采用。

  4)增加皮音(Touch):打击面调得越松皮音越多,但是鼓皮不可出现皱折,否则会有如甩纸片的杂音,一般在有麦克风收音时采用。

  调音的两种状态

  状态一:我一般首先将两面皮都调整到状态一:最低音高的状态,也就是鼓皮是在可以正常震动的前提下的最松弛状态,作为参考。最低音高状态通过以下方法实现:首先用手指拧紧螺钉,之后用对角线调法将鼓皮调到可以自由震动的状态,之后拧松一个螺钉,约半圈,使鼓皮恢复松弛状态,再逐渐上紧。期间注意听鼓皮震动的声音,直到鼓皮恢复自由震动时停止。依次拧每个螺钉。这样一遍下来鼓皮就处于最低音高状态了。这个状态下是通鼓能达到的最低音高,是通鼓鼓腔的本质所在。此时音头明显,而延音衰减也很自然。

  状态二:略微提高底皮音高,通鼓就进入了第二个状态。在这个状态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击打过后通鼓会有一个音高下降的过程,并且音头明显,延音缩短。至于具体的成因就不解释了,懂点物理的人都应该知道,空气压缩和两鼓皮频率差之类的。很多鼓手在调节通鼓的时候都喜欢将两鼓皮的关系调整到这个程度,这也是通鼓可以发出非常好的声音的一个状态。就个人认为,这种声音比较适合通鼓运用频繁的音乐,因为这样的通鼓声音短,在大量通鼓交错的时候每个点都可以听清楚,不至于打架。

  状态三:将上皮调紧,音高和下皮一样,这样通鼓就进入了第三个状态。这个状态下通鼓的音高下降消失,音头明显,延音也很长。这主要是因为上下鼓皮的频率趋进一致,共振可以达到最大。不过这个状态下声音较暗,听起来并不那么悦耳,所以使用的人也不多。如果继续调高上皮的音高,则通鼓的声音会变浅,失去鼓腔的震动,从而通鼓的本质都消失了,所以这种声音就不作为一个状态单独列写了。

  状态四:当通鼓皮处于状态三时,同时提高上下皮三到四个全音,直至通鼓发出纯净、明亮、延音长而自然的声音,这时通鼓就处于第四个状态。这个状态下音头相对较小,延音明显,是另一个通鼓能发出非常好的声音的状态。很多爵士乐以及需要明亮通鼓音色的鼓手都喜欢将通鼓调节到这个状态。此时若再略微提高下皮音高,会得到更加有质感的通鼓声音,但那种明显的音高下降将消失,因为此时鼓皮已经被调节到了非常紧的程度,频率差以及空气压缩的作用都变得不那么明显。

  说完通鼓,来说说军鼓的调音。虽然军鼓的地位明显高于通鼓,但是说实话我在调节军鼓的时候碰到的问题明显要比调通鼓时少很多。先从我遇到的一些问题说起:很多人喜欢把军鼓调的非常非常松,这样不光声音不好听,而且会对演奏造成很大的影响。总的来说,军鼓的鼓皮要比通鼓的紧很多很多。我的老师曾经开玩笑的说,军鼓其实最好调,把两面都上到很紧就可以了。从这句话里可以听出,通鼓和军鼓的松紧程度根本没发比。另外,还有的人对军鼓下皮的调节没有什么概念,经常出现上皮松紧正好,而下皮松松垮垮的情况,实际上这样虽然手感是对的,但是声音出来还是非常的“垮”。其实我真正仔细的调过的军鼓真不多,所以写起来也没什么底气,不过我还是想把自己知道的,实验过的,再结合一些我看到的东西,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有什么不对的还希望大家帮我指出来。顺便说一句,一般我调军鼓的时候喜欢把响璜拿掉,或者在响璜里支根鼓棒。

  入门调音技巧

  1.任何鼓如果桶身(Shell)不圆,或者与鼓皮接触面之桶身边缘(Bearingedge)不平均的话是无法调音的。

  2.通常下皮比上皮松,但是如果加上共鸣音长短与音高(Pitch)考量的话,又不是绝对。一般来说,桶身较短之小鼓与TomTom其下皮比上皮松,桶身较长之FloorTom其下皮比上皮紧,音色(Tone)比较甘润。

  3.共鸣:发声体就是一个振动体。它在空气中造成的声波,也可以使另一个物体发生振动,如这物体的固有频率接近或相等于声波的频率,就发生共振,使这个物体的振动幅度很大,因而也就发出了相当大的声音来。这种发声体的共振,叫做共鸣。

  4.鼓声一定要有共鸣,音色才会圆润传得远,所以上下皮紧度相差正负10%大致上能获得较佳共鸣音。

  5.不同粒鼓的共鸣音的时间长短最好要调成一致,可将下皮调紧,或贴上厚胶带,可缩短共鸣时间,但是得花一番功夫才调得好。

  6.大鼓收音孔最好不大于8吋,否则收音只有鼓皮声,而没有上下皮共鸣。PS.没有收音孔亦可以收音。

  7.先调下皮,再调上皮为佳,但不是绝对。

  8.调音的时候左手食指轻压鼓正中心,右手拿鼓棒敲击4周离鼓框(Hoops)约1吋的地方。调鼓的过程必须使用鼓锁每次增加1/2转微调的方式进行,调好一个螺丝接着调对角螺丝。

  9.鼓与鼓的音程依歌曲的要求5、1、3或1、3、5或6、1、3都有人调,有人用调音器将12吋TomTom调为基准C3或A3,其余鼓与鼓间各差3~5度。有些教材提及小鼓调A(440Hz),TomTom调C大调的G、E、C或C、G、G,上皮与底皮的音程可一致或差3~5度。

  10.鼓与鼓之间的音高(Pitch)不可太接近,否则会引起共振干扰(10吋TomTom与小鼓常常会共振干扰)。

  11.在大场地演奏时,如果加弱音环,鼓声会传不远、共鸣短、鼓点不清楚,打击反弹力减少。

  12.鼓的音阶不是绝对音,大多数小型调音器测不出鼓的音高(Pitch)。

  13.鼓的构造、木料、配件、吊挂系统加上鼓皮厚薄、材质关系音色音质甚钜,而音色对打击方式与曲风更加影响深远。

  14.鼓皮最好不要贴东贴西来调音,这可是不得已、非用不可的下策。

  15.鼓的音色是随各人主观喜好、套鼓的材质、鼓皮的厚薄、音乐性质的需求等等都会影响音色。

  16.爵士鼓手在演奏时听到自己的鼓声与在听众席所听到之声音不同,特别在鼓有收音的时候,以在听众席之音色为标准来调音,所以爵士鼓的调音通常需要两个人来完成。

    572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