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怎样和孩子进行沟通
良好的亲子关系能够促进家庭的和谐,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来说是有很大的帮助的,而亲子沟通是最能促进亲子关系的方式。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些亲子沟通的方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亲子沟通的技巧
1、关心的眼神
在和孩子说话时,父母一定要用关心的眼神注视着孩子,随时注意孩子的表情、行为,以适时给予辅导与协助,这也能让孩子有更多被重视的感觉。
2、多使用短句
和孩子说话时,如果要充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就一定要让孩子能听明白。因此,使用的句子最好短一些,并且要重复自己所说的话,直到孩子了解为止。
3、语调有变化
在不影响别人的情况下,说话的语调可以高一些,或者有一些高低起伏、抑扬顿挫的变化,这样更能吸引孩子来注意倾听。
4、内容要具体
说话的内容要具体,而且是说现在的事,否则孩子提不起足够的兴趣来交流。
5、语气要温柔
不要老是用责备的语气,多使用温柔、建议的语气,例如“不然,你说说看……”“妈妈很想听听你的想法”,这样一来沟通的气氛才会好,孩子也更愿意说出自己的心事。
6、要面带微笑
当孩子愿意说出自己的心事时,请您面带微笑注意倾听,这样孩子才觉得父母对自己很关心、很重视。千万不要边做其他事边听孩子说话,那样孩子今后可能就不愿意和父母进行交流了。
7、能发现优点
父母应该主动发现孩子的优点,及时给予鼓励。要知道,奖励往往比惩罚更有效,而且亲子关系也不至于太紧张。
8、会换位思考
要将心比心,父母应该多站在孩子的立场去考虑事情,这有助于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彼此之间更贴近。
亲子沟通的方法
1、遵守“一句话原则”
重点放在第一句话里。你越是喋喋不休,孩子就越当耳旁风。在和孩子讨论事情的时候,絮絮叨叨是常见的错误,它会让孩子觉得你搞不清楚到底要说什么。如果孩子不打断你的长篇大论,很可能他/她已经没有在听你说话了。
2、蹲下来
在你说话前,最好蹲下来让你的视线和孩子平视,以便引起孩子的注意,在和孩子对话时,可以使用一些肢体语言。但要注意,不要让视线过于集中,不然孩子会认为你在控制他/她,而不是尝试与他/她对话。
3、使用短句
使用短句和意思清晰的词汇。你可以仔细听听孩子们之间是如何对话的。如果你的孩子看上去漫不经心,提不起兴趣,那你的意思可能没有被有效传达。
4、让孩子复述一遍
如果孩子复述不出来,那你说的东西可能太长或者太复杂了。
5、让孩子信服
当你和小朋友说话的时候,你可以和Ta理论,但是千万不要摆大人的架子。不要武断地说:“穿上衣服你才能出去玩。”你必须要解释这么做的理由,让孩子理解你的建议的意义,而不是仅仅听从你的发号施令。
6、多用积极的词语
少说“不要”,“不许”这些否定的、消极的词汇。更好的方式是让孩子选择:“在家里我们好好走路,出门可以跑”。
7、让孩子有台阶下
“当你刷完牙以后,我们就开始讲故事。”“当你做完功课以后,你就可以看电视。”“当...以后”一方面说明了你的期望,效果却比“如果”好得多。
8、“当....以后,....就..."
“当你刷完牙以后,我们就开始讲故事。”“当你做完功课以后,你就可以看电视。”“当...以后”一方面说明了你的期望,效果却比“如果”好得多。
9、先迈腿,再张口
别喊“关了电视来吃饭”,你可以走到电视机前面和孩子一起看一会儿,等到开始放广告了,再让孩子把电视关了。走到孩子身边能让他/她知道你是认真的,不然你说的就变成了耳旁风。
10、避免唐突
孩子的年纪越小,你们的对话要越简短,但是别太唐突。一些家长常常质问孩子:“你干嘛这么做?”你可以更加委婉:“我们来谈谈你刚刚干的事儿。”
11、大人同样要讲礼貌
一个两岁的小孩也明白“请”的意思。所以让孩子礼貌地说话,不应该让孩子觉得礼貌是很随意的事。和孩子说话也要用上“请”这些礼貌用语,因为孩子会学你。
12、让孩子降低音量
孩子嚷得越响,你的声音越要放低。在孩子发泄情绪的时候,你可以轻声地穿插你的评语,比如“我理解你”,“我能怎么帮你?”让孩子觉得你关心他/她的感受而不是一起跟着发脾气。如果你一起发脾气的话,反而会适得其反。
13、越小的孩子越需要重复
和幼儿说话时要多重复几遍,因为2岁以下的孩子理解家长的指令会比较困难。但是3岁以上的孩子在这点上好很多。所以孩子越大,越不需要你重复你说的话。青春期的孩子会把你的重复当唠叨。
14、让孩子自己想答案
不要说“把你的杂物收拾干净”,你可以说“宝贝,你的袜子应该放哪儿啊?”让孩子自己去找答案会更有意义。
15、巧用押韵
比如“笑一笑,十年少”。这种有韵律的道理,孩子记得特别牢。
16、让孩子敞开心扉
要让孩子打开心扉,不要问答案是“是”或“否”的句子。比如,“今天学校有没有意思啊?”你可以说:“今天你在学校遇到哪些新鲜的事?”
17、尝试说“当你...我感觉...因为”
比如,“当你跑出去的时候,我感觉很担心,因为我怕你走丢了。”
18、恰当地结束谈话
如果讨论的事情结束了,那么就做个总结。比如,“这件事没办法,我不允许。抱歉”。盖棺定论能节省你和孩子的力气。别再重复“你再认真听我说...”那一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