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沟通的十个要诀和三层境界
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家长们发现孩子和自己的距离是越来越远,有些心里话不愿和家长沟通。如果缺乏亲子沟通,那么很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这里给大家介绍亲子沟通的十个要诀和三层境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亲子沟通的十个要诀
(一)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
◎没有两个人对同一件事的看法绝对一致,所以孩子看法与你的不同,没有什么奇怪。
◎孩子一定会有一些地方比你更好,而你的优点长处,孩子不会全部拥有。
◎每一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则都不同。所以你不能要求孩子有完全与你一样的性格。
◎尊重别人的不同之处,别人才会尊重自己独特的地方。你能接受孩子的不同之处,他才会接受你对他的看法。
◎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事情,不能假定发生在另一个人身上也会有一样的结果。所以你的经验是孩子的参考,但并不一定保证是正确或可行的法则。
(二)一个人不能控制另一个人
◎一个人不能改变另外一个人。改变自己,孩子才会有可能做出相应的改变。
◎一个人不能“教导”另外一个人。所以,没有“教”,只有“学'。因此,“教”孩子重要,使孩子“学”到了才更重要。
◎一个人不能要求别人放弃自己的一套信念去接受另外一套。孩子也有自己的一套。明白的他一套,从他的角度看,才最有机会接受你的意见。
(三)沟通的意义决定于对方的回应。
◎自己说什么不重要,对方听到什么才是重要。老是强调自己说的怎么正确没有用,孩子接收到的讯息对他来说是什么意思才重要。
◎用孩子听得明白,能够接受的语言对他说话会有最大的效果。
◎说话有没有效果由讲者控制,由听者决定。孩子的反应告诉你说的话没有效果,你可以改变说话的文字和方式去控制效果。
◎改变说的方法,才有机会改变听的效果。没有效果的说法,越说孩子会越不接受,效果越差。
(四)孩子是跟随家长的行为和情绪而学习,而不是家长的指令。
◎家长处理一件事的行为模式,孩子看到了,下次也会跟着做。
◎孩子看到家长面对一个情况时产生的反应,便会认定那是正确的。并且在自己面对同样的事情时会做出同样的反应。
◎言语或文字本身不能在孩子身体和脑子里产生有学习效果的行为或情绪反应。所以教导式的训导效果不大。
◎家长的指令,若用孩子不懂的语言模式发出,会使孩子难以跟随。要先想一想孩子会不会不明白,修正了才开口。
(五)所有行为必有其正面动机。
◎每个人都要为满足自己内心的一些需要而做事。孩子的所有行为都有其正面的意义,但他不懂得也不能说出来。
◎家长需要把孩子的行为和动机分开。孩子行为的本质有错或效果不好,我们应加以否定,但孩子总是不断地企图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我们必须肯定他这样的动机。
◎找出孩子行为背后的正面动机,加以肯定,在引导孩子去另找更有效的做法,这是最容易使孩子接受你的途径。
◎情绪和动机都没有错,只是所选用的做法未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情绪给孩子力量或方向,动机维持孩子想提升的心,帮助孩子找出有效的做法,是家长的责任。
(六)有更好的方法,每个人都会追随。
◎人拒绝改变是因为未曾找到更好的方法。孩子必须自己明白那是更有效的方法,他才会接受,因而改变。
◎让一个人认识到另一个方法能使他得到更多,而付出的代价更少,这个人自然采用那个方法。孩子就像每一个人,不断地在这点上努力。
◎提供更好的方法是帮助,即是给对方更多的选择;指定必须用某个方法,却是企图操纵对方。所有人都欢迎帮助,抗拒操纵。你的孩子也欢迎你的帮助,但会抗拒你的操纵。
(七)凡事总有至少三个解决方法。
◎至今未成功、,只是说至今用过的方法尚未得到预期的效果。对孩子必须坚持效果,而不是坚持方法。
◎只有相信尚有未知的有效方法,才会有机会找到它和使事情改变。
◎对一件事我们知道的办法越多,我们做起来的把握就越大;对孩子也一样,你的选择越多,你的孩子达到你想要的结果的几率就越大。
(八)成长过程是一个学习过程。
◎孩子尝试各种不同的做法,是想去找出其中最好的一个。
◎孩子从发生的事情中学习,使他懂得处理将来遇到的同样事情。
◎孩子要不断尝试新的方法,才能知道哪一个是最好的。
◎孩子的生活中充满好奇,正是为了学习如何掌握得更多。
(九)应该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替代孩子成长。
◎任何替代孩子成长的企图,最终都会在孩子的身上做成负面效应。孩子学不到,会依赖和缺乏自信。
◎家长代孩子做孩子该做的事情,不会得到孩子的尊敬。爱依赖的孩子会对父母抱怨及挑剔。
◎鼓励和引导孩子做自己的事,是最有效帮助孩子成长的方法。这样孩子才能够成长的有能力和可以照顾自己。
◎孩子的自发性、积极态度、自律,都与这点有关,因为这些都需要从“自己做自己事”中培养出来
(十)“爱”不可以作为筹码
◎家长对孩子的爱应凌驾一切事情,这份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大信心及活力的源泉。因此孩子必须对这份爱没有任何的怀疑。
◎这份爱若在家长的语言中表现出带有条件的话,孩子会对亲子关系的崇高度有所怀疑。因为这份爱,正是亲子关系的基础和支柱。
◎这份爱若因为孩子做的某些事失去的话,孩子会渐渐变得不在乎它,也就是不在乎这份亲子关系。因此,不要什么事都把它拿出来做条件。
◎家长若对孩子开出条件,把这份爱作为筹码,孩子他日也会把对家长的爱最为筹码。今天的社会中,很多亲子关系完全破碎,便是这个原因。
亲子沟通的三层境界
亲子沟通的第一层境界:蹲下来跟孩子说话。
“蹲下来”是了解孩子的一个途径,因为只有“蹲下来”,父母才能更清楚得听到孩子说的每一句话,才能更好地看到他的表情、做出准确的回应。而在和孩子平视的状态下,父母才更能够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同时孩子也能感觉到与父母之间是平等的。当我们和一个成年人对话的时候,看着对方的眼睛很重要,因为能从眼睛中读到许多言语之外的东西。对孩子也是这个道理,了解是沟通的前提,“蹲下来”是了解孩子、进行良性亲子沟通的第一步。
“蹲下来”只是一个肢体动作,但它却需要父母把自己的姿态从心里放下来。这才是最难做到的。这一代孩子跟我们小时候确实不一样了,他们好象天生就对尊重、平等有着更强烈的要求。也许,我们也曾经有过这样的心理需求,只不过在家家都信奉“不打不成材”的大环境下,还没来得及发芽就被泯灭了。可是,如果现在还想用上一代对待我们的那一套来对待我们的孩子,摆起大家长的架子,那么,亲子冲突势必难免。
其实,“蹲下来”本身可以帮助我们放下自己。我们不再是自上而下地俯视孩子,在平视的状态下,我们也能体会到平等,你的语气可能就会缓和下来,心态也不再那么居高临下,与孩子的交流会更加顺畅。
亲子沟通的第二层境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令人不愉快的事情,比如被领导在全员大会上批评、被迫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这些不愉快都是我们最不愿意碰到的倒霉事,会使我们心烦气燥或者神情抑郁。
那么,我们再回过头来想想,这些我们所认为“倒霉”的事,是不是经常会不由自主地带给孩子?父母对孩子的批评往往是劈头盖脸式的,并且还很有心理优势——我这是在教育他!是为了他好!没有人否认父母的良好初衷,只不过方法值得商榷。当我们被领导批评的时候,即使真的认为自己错了,也会顾及面子,想方设法给自己找个台阶下。同样,孩子的自尊心也很强,方法不当就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所以,教育不但无效,还有可能爆发亲子冲突。而很多父母这时候也激动起来,很生气地做出结论:这孩子就是这么不听话!
亲子沟通的第三层境界: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在处理人际关系上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它的深层含义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字——理解。孩子的每一步成长,都需要他自己的努力,有些时候并不是他们调皮捣蛋做错事,而是因为他们的能力实在有限,真的还做不好。父母首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成长总是要付出代价的,如果这代价只是一个易碎的花瓶,那就少一些唠叨吧,或者把你的心疼、可惜之情暂存在心里。换了你,也不想打碎花瓶,但是把你的力气减到孩子那么小,你可能也拿不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