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亲子健康类游戏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将为学前儿童一生的健康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下面是5068儿童网小编整理的关于亲子的活动方案,供大家学习和参阅!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设计:黄豆爷爷找宝宝
一、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究黄豆与豆制品关系的欲望和兴趣。
2、引导幼儿初步认识黄豆及其制品,并了解其营养价值。
3、培养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辨别黄豆并区分豆制品的能力。
二、活动重点和难点:
1、重点:帮助幼儿了解黄豆及其制品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2、难点: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方式辨别黄豆,区分豆制品。
三、活动准备:
黄豆、红豆、绿豆等各种豆子,各种豆制品若干,蔬菜、水果若干,图片“黄豆爷爷”。
四、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请幼儿品尝豆制品,引出认识黄豆的课题。
2、教师与幼儿边品尝边互相交流。
3、教师提问:这些食物都是用什么做的?
(二)基本部分:(重点、难点部分)
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及讨论辨别出黄豆,掌握其外形特征,了解其营养价值,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区分豆制品。
1、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尝试性地寻找出黄豆。(教师提供黄豆、绿豆……请幼儿看、摸,并运用经验找出黄豆。)
2、认识黄豆外形特征。
(1)幼儿相互交流,掌握黄豆外形。
(2)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出黄豆外形特征。
教师提问:
a.黄豆是什么颜色的?
b.黄豆是什么形状的?
c.黄豆上有什么?
d.黄豆摸上去有什么感觉?
3.认识豆制品,了解它们的营养价值。
(1)幼儿利用已有经验,理解黄豆与豆制品的关系。(教师讲解什么是豆制品。)
(2)引导幼儿通过生活经验,说出豆制品。
(3)教师提问:你还吃过哪些豆制品?
(4)帮助幼儿了解豆制品具有的丰富营养价值。
4、引导幼儿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区分出豆制品。
(1)出示各种豆制品及非豆制品食物。
(2)通过游戏“豆宝宝找爷爷”让幼儿在众多食物中找出豆制品。
(三)结束部分:
1、观察豆芽,激发幼儿探索豆芽生长过程的兴趣。
2、引导幼儿观察豆芽。
3、引起幼儿探究黄豆变豆芽的欲望。
(四)延伸活动:《发豆芽》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设计:小小脚印跳跳舞
活动目的
1.进一步认识脚的功能。
2.享受跳舞的乐趣。
3.提高自理能力。
活动准备录像机、舞蹈表演录像带。红色、黄色和绿色的水彩、海绵。大卡纸。录音机、音乐录音带(有快、慢节奏)。
活动过程
1.播放表演舞蹈的录像带,引导幼儿欣赏表演者的舞姿和服饰。
2.提议幼儿一起跳舞,跳舞前,老师在地上铺上几张大卡纸,并把几块海绵分别放进红色、黄色和绿色的水彩里。
3.请幼儿脱下鞋袜,踏在海绵上,当两只脚都沾了颜色后,随着音乐在大卡纸上自由跳舞。
4.跳完舞后,老师帮助幼儿把脚洗干净,引导幼儿自己穿鞋袜。
5.请幼儿说说跳舞的感受,并讨论如果脚受伤了,不能做哪些活动,如何保护自己的双脚。
6.等大卡纸干透后,老师协助幼儿剪下脚印制作拼贴画
7.请幼儿试着找找自己的脚印,然后观察脚印上的纹理。
总结分享请幼儿说说最喜欢的拼贴画。
活动评价
1.能说出脚的功能。
2.享受跳舞的乐趣。
3.能自己穿脱鞋袜。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设计:吸尘器
【活动目标】
1、提高幼儿的参与意识,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2、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提高他们动作的协调性。
3、模仿吸尘器,练习速跑与即停。
【活动准备】
1、碎纸屑、果皮、瓜子壳
2、家庭便携式吸尘器
3、长约20厘米的塑料软管若干根(数量是幼儿人数的1/4)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带领幼儿到活动场地。(场地上事先撒上碎纸屑、果皮、瓜子壳)
基本部分:
一、请小朋友想办法把地面清理干净。
教师:哇,场地上这么脏呀!我们怎么清理干净呢?幼儿自由回答。(把地上的脏东西捡起来或用扫帚扫干净)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非常先进的的清洁工具,它有一根细长的管子,肚皮大大的,嘴巴专吃脏东西。小朋友猜它是谁?(教师动作示范加以提示,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出示吸尘器。教师操作让幼儿观察吸尘器是怎样工作的。
三、游戏活动:
1、老师:“现在,我们来模仿吸尘器,做游戏《捉灰灰》。”
2、教师和幼儿一起玩游戏。
活动前教师先带幼儿活动四肢、各关节,为游戏做准备。
游戏玩法:教师扮“吸尘器”,手背上套上塑料软管。全体幼儿扮作“灰灰”,四散在场地内站好。
游戏开始,“吸尘器”快速追赶“灰灰”,被吸到的“灰灰”(幼儿)立即停止游戏。(注意:幼儿练习快跑与即停时,教师要适当指导,提醒幼儿注意快跑时的安全。)
3、幼儿自己玩游戏:教师:这台“吸尘器”很累了,我们再换几台新的“吸尘器”吧。哪个小朋友愿意扮“吸尘器”?教师指名6-8个小朋友,给他们的手背上套上软管扮“吸尘器”,其他小朋友扮“灰灰”,大家一起玩游戏。当“灰灰”被全部吸完后,交换角色,游戏继续进行。(教师要鼓励幼儿积极与同伴合作,创作新玩法。)
四、教师小结本次活动情况。
【结束部分】听音乐做放松动作放松身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