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亲子健康优质课程

嘉伦 1172分享

  教师绝不能只顾幼儿的眼前发展,而忽视了幼儿的终身发展,既要让幼儿充分自由发展,又不能让幼儿养成懒散的坏习惯,要为幼儿以后的生活和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下面是5068儿童网小编整理的关于亲子的活动方案,供大家学习和参阅!

  小班健康教案:不跟陌生人走

  活动设计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应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3—4岁小班幼儿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小班幼儿年龄小,对父母依赖性强,缺少生活经验,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弱,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遇到陌生人的诱惑,比较容易跟着走。因此,我围绕“不跟陌生人走”这一主题开展了此次教学活动。通过情景表演,亲身体验,幼儿习得“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的方法和经验,使幼儿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目标

  1.知道在没有亲人在时,不接受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

  2.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图片。

  活动过程

  通过情景体验,引导幼儿不接受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教师与幼儿随着音乐一起游戏,教师借故离开,引出情景体验。

  师:孩子们,你们想看动画片吗?李老师忘记带光盘了,你们等一会儿,我去拿。

  2.基本部分:

  (1)初次情景体验,引发思考

  ①情景体验:教师借故离开教室,让一位伙房阿姨扮演陌生人出场。

  陌生人:我是李老师的朋友,我带你们出去玩。我这里有好多好吃的和玩具,你们想不想走?想要好吃的和好玩的小朋友排队跟我走吧。

  ②教师在外观察幼儿,当幼儿即将离开教室与陌生人走时,马上出现。陌生人随即离开。

  师:孩子们,你们要去哪里?和谁去呀?你们认识那个阿姨吗?阿姨跟你们说了什么?帮助幼儿理解什么是“陌生人”。

  ③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说说为什么不能跟陌生人走。

  (2)通过观看两段课件视频和做游戏,建构经验。

  ①观看第一段视频。

  教师提问:电视中的大姐姐遇到陌生人给好吃的、好玩的玩具时是怎么做的?

  教师引导幼儿一起学一学大姐姐说的话和做的动作。帮助幼儿梳理不接受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的方法。

  ②游戏:教师扮演陌生人给孩子们玩具和糖,看看孩子们是怎样做的。

  ③观看第二段视频

  教师提问:电视中的小姐姐和小哥哥遇到陌生人给糖,谁做的对。

  进一步帮助幼儿提升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的经验。

  (3)再次体验情景,提升经验。

  ①情景体验,教师再次借故离开教室,陌生人出场。教师在外观察幼儿的反应。

  ②教师适时出现,给予提醒、指导。

  ③活动结束,感受安全

  师:小朋友真棒呀,你们知道了不接受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是最安全的。现在李老师带你们一起去外面玩吧。

  在音乐的伴奏下,教师带孩子们排队出去玩。

  活动反思

  传统的安全教育,都是以教师说教为主,幼儿只是被动地接受,活动的效果并不是很有效。依据《指南》和《纲要》精神及小班幼儿的特点,我在这次教学活动中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模拟情境,引导幼儿主动建构经验,去体验,去思考,灵动生成有效的教学活动,真正体现安全教育的意义。

  本活动的内容贴近孩子的生活。我设置了一些与幼儿实际生活非常贴切的情景,引起幼儿的兴趣,帮助他们认识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现象,再通过游戏活动,共同分析判断。教师充分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幼儿积极思考。

  本活动是以体验的形式帮助幼儿建构经验。我为幼儿先后创设了两次情景体验,呈现出幼儿从不会到学会的一个经验建构过程。让幼儿在感受、体验、等具体生动的活动中学习。小班幼儿的特点之一是直觉行动思维,两次体验环节正顺应了这一特点。小班幼儿还喜欢模仿。我通过让幼儿观看两段视频后,模仿如何拒绝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的方法,幼儿很容易就学会了。

  通过这次活动,幼儿积累了经验,提高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小班健康教案: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关于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的知识。

  2、教育幼儿注意个人及饮食卫生,预防疾病的发生。

  3、引导幼儿正确对待手足口病,不恐慌。

  活动重难点: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的措施。

  活动准备:

  手足口病例图、视频及相关资料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每天老师都会给你们检查小手和嘴巴,谁知道这是为什么?(请幼儿讲述)

  二.介绍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

  1.看来小朋友们对手足口病都已经有所了解,那手足口病都有哪些症状呢?(幼儿讨论)得出结论:症状:潜伏期2-5天,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很疼。还会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病重的会并发脑炎、心肌炎、肺炎等,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所以,小朋友不舒服时要赶快告诉老师和大人,及时就医。

  2.请幼儿观看手足口病例图片。(加深幼儿对手足口的认识)2、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手足口病病菌是怎么传播的呢?(幼儿讨论)小结: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染病,主要通过三条途径传播:一是人群密切接触;二是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通过空气传播;三是引用或吃了被病人污染的水、食物。过粪、口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患儿摸过的玩具、图书;带有病毒的苍蝇叮、爬过的食物我们在接触都会得病。

  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这种病传播速度极快,传播。

  3、知道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怎样预防手足口病?(幼儿讨论)小结:预防措施:

  (1)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饭后漱口。

  (2)早上入园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用肥皂,六步洗手法)、勤剪指甲、勤洗澡。

  (3)健康幼儿可口服板蓝根、大青叶等药物。

  (4)不去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不要经常串门;不要和患病儿童接触。

  (5)家长外出回家后,立即让家长洗手、换衣服,防止将病菌带给自己。

  (6)饭前用84抹布擦餐桌,不吃生冷食物;夏天少吃冷饮,不喝生水,瓜果洗净削皮,不吃变质的食品。幼儿加强营养,不挑食,注意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而降低抵抗能力。

  (7)保持活动室或家庭环境卫生,经常开窗通风,至少每两小时开窗一次,每次通风半小时以上。垃圾及时清理、消毒。

  4、开展"我是卫生小卫士"活动。

  (1)比比谁的小手最干净。

  小朋友们都知道了手足口病是怎么回事,也知道了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现在,咱们就来比一比谁洗的小手最干净。以小组为单位洗手,选出洗手最认真的小朋友。

  (2)比比谁的衣服最干净。

  由幼儿当裁判,选出衣着最干净的小朋友。

  (3)评选出"卫生小卫士"进行奖励。

  小班健康教案:推“小车”

  活动背景

  幼儿园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宽幼儿的经验和视野。饮料瓶是生活中常见的废弃材料,孩子们喜欢收集起来摆弄、堆砌、推滚、开超市……但用小棒推瓶走,幼儿并没有尝试过。小班幼儿活泼好动,但手眼协调性、坚持性差,注意力易分散,选择饮料瓶和纸棒开展“推小车”活动,既符合其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性战。本次活动主要让幼儿尝试这种新玩法,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幼儿既熟悉,又新奇,有利于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的热情,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小棒推着瓶子自然地往前走,能较好地控制方向,保持一定的速度。

  2.正确辨别大小、颜色及图形,发展思维能力。

  3.体验玩瓶子和小棒所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红、黄、绿纸棒若干。

  2.大小饮料瓶若干,瓶底分别贴有三角形、圆形、正方形标记;瓶盖内分别涂上红、黄、绿色颜料,装大半瓶水。

  3.瓶宝宝的家三个(分别为三角形、圆形和正方形)。

  4.一体机,“洗澡”音乐视频一段。

  活动过程

  1.自由玩瓶子,尝试多种玩法

  (1)单独玩瓶子,让瓶子里的水变色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许多神奇的瓶宝宝,小朋友们陪它玩一玩,就会有奇迹发生哦。请每位小朋友拿一只瓶子,找个空地方玩一玩。

  鼓励幼儿互相交流:瓶子里的水变成了什么颜色?你是怎么玩的?

  (2)纸棒玩瓶子,玩出不同的花样

  ④为瓶宝宝找朋友

  师:瓶宝宝喜欢跟纸棒一起玩,而且特别喜欢跟它颜色一样的纸棒。请帮你的瓶宝宝找个相同颜色的纸棒做朋友。

  ②用纸棒自由玩瓶子

  师:纸棒跟瓶宝宝可以怎么玩呢?请大家去试一试,比一比谁玩的方法多。

  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及时肯定幼儿的想法。

  2.游戏“推小车”,练习持棍推瓶自然往前走

  (1)尝试推“车”,拍摄现场

  师:刚才大家玩了很多花样,有一个小朋友的玩法大家一定很喜欢,我们请他来表演一下。(把瓶子放在地上,用棒棒推着它,象推小车一样往前走)。

  你们愿意试试吗?自己找个空地方,看谁推得又快又稳。

  (请配班老师拍摄:全体幼儿推车的场景;个别幼儿的特写。)

  (2)比较、发现,总结动作要领

  师:刚才你的瓶宝宝听话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视频)

  讨论:为什么你的瓶宝宝不听话呢?谁的瓶宝宝最听话?仔细看一看他是怎么推的?

  (棒棒要放在瓶子正中间,身体正对着瓶宝宝,眼睛看着瓶宝宝,慢慢地往前推。)

  (3)“送瓶宝宝回家”,巩固练习

  ①按标记推大瓶宝宝回家

  师:天太晚了,瓶宝宝想回家了。它们的家在哪儿呢?(活动室的三个角落)一共有几个家?(三个)有什么不同吗?(形状不同)你的瓶宝宝该回哪个家?你怎么知道的?(瓶底有图形标记)

  请小朋友按照图形标记送瓶宝宝回家。

  ②送小瓶宝宝回家,增加动作难度

  师:这儿还有许多小瓶宝宝,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这可是有难度哦,比一比谁送的多。

  3.放松游戏“洗澡”,结束活动

  师:小朋友们把瓶宝宝都送回家了,我们也来洗个澡回去吧。

  播放音乐视频,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做放松动作。

  活动分析与反思

  在幼儿园课程中,集体活动是课程价值与目标实现的最基本途径和活动形式。要真正实施游戏化课程,实现课程的游戏化,关键在于活动中以幼儿为主体,满足幼儿释放情感的欲望,给幼儿以自由创造的足够空间,使课程更贴近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和学习特点,更贴近幼儿的生活,符合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本次活动主要表现在:

  1.适宜、经济且有价值的活动器材

  此活动选择了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废弃物品——饮料瓶作为活动器材,意在让幼儿感悟到:在我们的身边,每一样东西除了它特定的用途外,还可以挖掘出许多其他功用。整个过程主要以新颖、趣味性强的连环游戏为主线,以一个开放自由的创新活动开始,让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得以充分地放开,并以轻松、积极、自主的状态逐步过渡到规则性强的活动中来。

  2.自由、自主、创新的活动过程

  活动从探索被施过“魔法”的瓶子秘密开始,紧接着提供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幼儿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自由玩瓶子。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自主探索,互相学习、借鉴,发现了很多玩瓶子的方法。之后又引导幼儿利用小棒推瓶子。辅助材料——纸棒的加入,不仅使幼儿的兴致更加高涨,而且巧妙地增加了活动的难度。

  3。巧妙运用自主发现问题的资源

  在幼儿自主探索用纸棒推瓶子的过程中,配班老师拍摄下每个幼儿的现场表现,然后将视频推送到大屏幕上播放,帮助幼儿比较、发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为幼儿自主查找、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掌握正确的推车方法提供了有效的资源。

  4.富有情趣的游戏情节

  游戏之所以能成为幼儿成长最具价值的活动,是因为游戏能让幼儿积极投入,主动、自由参与,并获得快乐享受。本次活动以发现瓶盖子的奇迹导入,让幼儿在活动中惊喜地发现水在渐渐变色,且动作越大,变化越大,增加了活动的情趣,幼儿积极性很高。不仅如此,自由玩瓶宝宝变色、为瓶宝宝找同色的纸棒朋友、看图形标记送瓶宝宝回家等游戏情节,还将颜色、配对、图形等数学知识融入到体育活动中,让幼儿在活动中巧妙地掌握了相关的数学概念,充分体现了幼儿学习的整体性。本次活动正是以游戏情节贯穿活动始终,让幼儿在猜一猜、玩一玩、说一说、学一学、做一做的活动中,感受并体验了玩瓶子的乐趣,发展了幼儿手臂肌肉的力量和控制力以及手眼协调能力。

  总之,整个活动从内容的适宜选择、课程资源的充分挖掘、课程组织形式的多样、课程评价角色的转变等多方面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的游戏精神的注入。活动中,老师不是居高临下的“指挥者”,而是一个倾听者、观察者,随时给幼儿以必要的支持,为幼儿的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机会。整个过程自然、和谐,充满了创造与快乐。


相关文章:

1.小班亲子课健康课教案

2.小班亲子课健康课堂

3.小班亲子心理健康活动课

4.小班亲子健康类游戏设计

5.小班亲子健康活动小游戏

    热门标签

    84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