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入夏时间是几月几号
2023年入夏时间是几月几号(立夏时间)
“却是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开”,北京时间5月6日2时19分将迎来立夏节气。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3年入夏时间是几月几号(立夏时间),希望大家喜欢!
2023年入夏时间是几月几号
2023年的立夏时间是公历5月6日。这天是农历四月初八,代表了新的开始和新的希望。
立夏节气习俗
1、迎夏
立夏时节,万物繁茂。明人《莲生八戕》一书中写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进入了大忙季节。
所以,我国古来很重视立夏节气。据记载,周朝时,立夏这天,帝王要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并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励农民抓紧耕作。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在立夏的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仪式结束后就会指派众多官员赶往各地勉励农民们抓紧耕作,用努力和劳动换一个丰收年,百姓们也能吃饱穿暖。
宫廷里“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贮藏的,由皇帝赐给百官。
2、称体重
早在三国时就有立夏称体重的说法,传说刘备死后,赵子龙将其儿子阿斗送往江东,交由孙夫人抚养。而这天刚好是立夏,赵云怕孙夫人养护不周,特意对阿斗称了体重,并约定来年再称上一次,看体重增加与否。
而后,这一习俗被保留下来,古人认为,称了体重后,夏季就不会食欲不振,也不会有疾病缠身和身体消瘦。
因而,立夏时,村里就会挂上一杆木秤,村里人轮流称体重,司称人一边称一边说着吉利地话,如老人就说“活到九十一”,姑娘就说“员外家找上门”,孩子就称“小官人长大会出山”等等。
有些地方的人们在称完体重后会把数字记录在家中的墙壁上,等到夏天结束后再去称一次体重,将两次的体重对比看看苦夏是否有掉太多重量,掉的重量就要争取在秋天通过“贴秋膘”给补回来。
3、吃立夏蛋
立夏开始,暑湿之气就开始扬升,此时人们也会感觉身体异常疲倦,四肢乏力、精神不佳。古时,人们为了避免疰夏带来的一系列困扰,因而有了“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的说法。
立夏前,家家都会提前煮上立夏蛋,可以用上胡桃壳、茶叶、八角等进行蒸煮,其实也就是茶叶蛋。而在选择鸡蛋时,往往是越圆越好,如此就显得生活圆满,一年都能有好收成。而家里有孩子的,吃个立夏蛋,也能祈祷家人平安健康。
如果想要立夏蛋颜色好看,也可放上红茶,可很好的增香增味,加上热水煮开,煮沸后焖上10分钟,再泡上3小时,如此就可进行食用。
当然,民间也有“斗蛋”的讲究,在立夏节气这天,孩子们会将煮熟的鸡蛋挂在脖子上,三五成群玩上斗蛋游戏,也就是鸡蛋相碰撞,没破的为胜者,输了的人要吃掉鸡蛋。
而为了避免嗜睡、精神不振等疰夏症状,长辈也会给孩子拴上“疰夏绳”,或用五色线系在孩子手腕处,其实这也是人们祈福消灾的祝愿。
4、吃立夏饭
古时,孩子们会在立夏这一天,向邻家讨要一碗米,然后再配上蚕豆、蒜苗、香菇、咸肉、竹笋等,将米和食材放在大锅里烧煮,这就是“立夏饭”。后来每逢立夏,在部分地区家家户户都会做上一锅“立夏饭”,算是立夏的一种食俗,传统的立夏饭会选用赤豆、绿豆、黄豆、黑豆和青豆,这五种颜色的豆子和大米混在一起上锅蒸熟后食用。立夏饭也被称为“五色饭”,越来越多的人们会用雷笋、豌豆、蚕豆、胡萝卜、腊肉或腊肠等食材来代替四种颜色的豆子做立夏饭,营养丰富,咸香美味。
当然,各地的立夏饭食材多有不同,但基本都是5种食材5种色彩,其营养丰富,吃起来美味可口。煮完立夏饭后,孩子们会分给送米的邻家,每家一小碗,其乐融融。
民间认为,立夏饭和五行相对应,可让人体自然平衡,可很好的养生。当然,它也有五谷丰登的期待。
5、吃乌米饭
江浙、两湖、赣皖一带有吃乌米饭的习俗,直至今日依旧有该传统。乌米饭是以糯米为原料,再配上南烛叶的汁液,按照比例和糯米放在一起浸泡6小时。
等待糯米全部染成乌黑色时,就可进行蒸煮20分钟左右。乌米饭看上去油亮清香,让人看了后大有食欲。民间认为,立夏吃了乌米饭后,就能远离虫蚊叮咬,其身体也会健康。
6、忌坐门槛
民间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的说法,古人认为立夏时雨水增多,湿气加重,木头会吸收湿气,进而如果人们坐在门槛上,湿气会趁机侵入体内,对人体带来困扰,夏季容易疲倦多病,因而有忌坐门槛的说法。
此外,立夏还有尝新等节日活动。如苏州有“立夏见三新”之谚,三新为樱桃、青梅、麦子,用以祭祖。在常熟,尝新的食物更为丰盛,有“九荤十三素”之说,九荤为鲫、咸蛋、螺鰤、熄(即放在微火上煨熟;一种烹调方法,用多种香料加工而成为熄鸡)鸡、腌鲜、卤虾、樱桃肉;十三素包括樱桃、梅子、麦蚕(新麦揉成细条煮熟)、笋、蚕豆、矛针、豌豆、黄瓜、莴笋、草头、萝卜、玫瑰、松花。在南通,则吃煮鸡、鸭蛋。
二十四各个节气的含义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历法分为24个时间节点的节令。这些节气与农业生产、天象变化和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在中国的文化、民俗和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立春,是春季的开始,也是初春的第一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2月3日或4日,是阳气开始升腾的时候,人们会吃“春饼”庆祝。
雨水,是春季的第二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2月18日或19日。从这个时候开始,天气开始变暖,降雨量也增加,预示着大地复苏之时。
惊蛰,是春季的第三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此时气温进一步升高,春雷开始响起,蛰虫开始苏醒,并开始新的一年的生产。
清明,是春季的第四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4月4日或5日。此时是踏春的好时节,也是祭祖的重要时间,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祭扫,整修花坛。
立夏,是夏季的开始,一般在每年的5月5日或6日。此时阳气已大盛,气温逐渐升高,万物开始繁衍,也是祭祀夏神的时间。
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5月20日或21日。此时是农民们播种的时间,正式开启夏季的种田生活。
芒种,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6月5日或6日。此时麦子开花,也是夏季大量收成的时间。
夏至,是夏季的顶峰,一般在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此时阳光最强烈、时间最长,也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节点。
小暑,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7月7日或8日。此时气温已经非常高,为了防暑降温,人们会吃荔枝、西瓜等凉爽的食物。
立秋,是秋季的开始,一般在每年的8月7日或8日。此时夏日渐退,秋意逐渐到来,人们会有“秋分粥”等习俗,迎接老百姓最爱的季节。
白露,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9月7日或8日。此时是天气转凉的时候,人们需要注意保暖和养生,注重睡眠和饮食。
寒露,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此时已经是寒冷季节的前奏,人们会吃一些暖身健体的食品。
立冬,是冬季的开始,一般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此时是寒冬的开始,需要注意防寒保暖,注重身体养生。
小雪,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11月22日或23日。此时是天气转寒的时候,需保暖和补充能量,还要注重锻炼身体。
大雪,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此时天气已经非常寒冷,要加强保暖工作,以防感冒和风寒。
冬至,是冬季的顶峰,一般在每年的12月21日或22日。此时是一年的日照最短的时候,也是汉族的冬至节,在此日会吃饺子等传统美食。
小寒,是冬季的第五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1月5日或6日。此时是最寒冷的时候,需注意保暖,同时要注意饮食营养和养生。
立春,又是一个轮回的开始,那么我们也迎来了新的一轮节气。二十四节气与气候、农耕、健康息息相关,反映了中国古老的农业文化和人们对自然和生命的理解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