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诞辰日是什么时候
推荐文章
妈祖诞辰日是什么时候_简介
妈祖诞辰日是什么时候?大家了解妈祖诞辰日吗?当天会有什么风俗习惯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妈祖诞辰日是什么时候,供大家参考,快来一起看看吧!
妈祖诞辰日是什么时候?
妈祖诞于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宋太宗雍熙四年(公元987年)九月初九日升天。现以每年农历三月廿三为妈祖诞辰日,九月初九为妈祖升天日,予以祭祀。
妈祖生辰,被民间视为“圣日”,人们进香祭拜、演戏、游神以祈风调雨顺,平安兴旺,家家户户要备办供品,信女们一早就都梳妆打扮,手挽花篮,携带香烛糖粿果品前去“落宫”。
妈祖诞的风俗有什么
(一)诞辰禁捕。湄岛渔民,每逢三月二十三日前后数日内,不敢下海捕鱼或垂钓。这个习俗系因妈祖诞辰、,《妈祖显圣录》载:东海多神怪,渔舟常溺。天后曰:“此必是鬼怪为殃。”便命操舟鼓桨驰至海的中流。那时风日霁静,望见水族辏集,锦鳞彩甲,跳跃吐水沫。
看见远处涛头,拥着一尊类似王子仪容的神,在天后面前鞠躬高呼,顿时水潮汹涌,舟中人怕得发抖不已。后说:“不必怕。”即传示免迎,突然水色澄清,海不扬波,才知道是龙王来朝。以后凡天诞辰,海中水族都集洲前庆贺。据此湄岛渔民在这几天内,不敢下海捕鱼垂钓,以示对妈祖的纪念。
(二)半截红裤。湄岛妇女,主要是中老年妇女,常穿一条特殊的外裤,上半截为红色,下半截为黑色或蓝色。据说,妈祖生前最喜欢穿红色衣服,故湄岛妇女视为神圣而仿效。但妈祖是神明可穿全红,世人为俗人,所以只取一段红色。以此表示对妈祖的敬奉,也借此保平安。
(三)船帆发髻。湄岛妇女特别是中老年妇女,发型都是船帆形的,即在头的中后部,梳成一个高约十多厘米、半弧型竖起的形似船帆的发髻。梳法是:先把头发分成左、中、右三部分,再把中间部分头发梳成发髻,再梳左右鬓边,然后统一固定起来梳成船帆一样的髻。有时还在帆髻上插一根缝衣针,针上附一条红线,使发型更好看。
(四)杯问卜。莆田民间常用一对木制或竹制的、一面平坦、一面隆起的半月型法器——杯,向菩萨问卜。这种杯,相传也来自妈祖,莆人传说,有一位铸鼎工人来到湄岛铸鼎,连续三次难成。后来才发现是有个女孩站在旁边观看,工人以为不祥,要赶她走。
女孩说:“走是可以的,但我要那烧红的铁砂。”工人答应了她的要求。女孩即用双手捧起烧红的铁砂回家,安然无恙。据说这位女孩便是小时妈祖。后来妈祖即用这对冷却的铁砂——杯,与天界通话。后人仿效,成为民俗。
(五)悬挂菖蒲。端午节时,莆田人必于大门上悬挂菖蒲,认为可以避邪,此民俗也与妈祖有关。《妈祖显圣录》载:有一次瘟疫盛行,莆田县官全家病危。吏告县官以湄屿神姑法力广大……官斋戒亲往请敬……天后念其素称仁慈,代为忏悔,取菖蒲九节……令贴病者门首,煎蒲饮之,病者立痊。县官喜再生之赐,举家造门拜谢。自此神姑名闻全国,此后,民间认为菖蒲乃妈祖所赐,可以避邪消灾,相继仿效悬挂,渐成民俗。
(六)香袋避邪。莆田民间,父母常为儿女到宫庙索取香袋,俗称“香火”,供子女佩挂,以保人身平安,不怕妖邪。这种香袋为布制,二寸方形,正面红色,中绣太极八卦,四角空隙处绣有“湄洲祖庙”四字,四角边缘尖端,扎杂色绒线,背面为草绿色,正中绣红花一朵,并在1/3处加一块红色盖帷,上绣“天上圣母”四字,袋内能藏符咒或香灰,于正面边缘边扎一扣眼,以便穿线佩挂。
(七)“九重米果”。莆入在农历九月初九日,必蒸制“九重米果”,即用米浆和料蒸制,先蒸第一层,然后再蒸第二层。连蒸九次,即成了“九重米果”。民间传说,蒸“九重米果”,因妈祖殁于九月初九日。
(八)泛槎挂席。莆地渔船要出海,常在桅杆上挂一帆式草席以保顺风。后因草席笨重不便,改成上插“天上圣母”布制三角旗代替,这是从古代挂席演变而来的习俗。
(九)“尾晚元宵”。莆田元宵最早是初七晚,可是妈祖元宵节则是这个月的最后一天,即二十九晚或三十晚。为什么呢?据说元宵时民间多扎龙灯游戏,按莆俗元宵过后,龙灯必须火化让它升天以保平安。
如不火化,便成“孽龙”,危害生灵。但龙乃海中之王,谁能主持这一仪式呢?民间认为妈祖是海神,统领四海龙王,所以妈祖元宵节定为本月最后一天,以便让全县的龙灯集中起来烧掉,以免留下作乱,这就是妈租元宵节在月底习俗的由来。
(十)装点“烛山”。莆人在妈祖无宵节那晚,不论大宫小庙,都要装点“烛山”。所谓“烛山”,即在天后宫的宫庙广场前,用铁或木头制成高低个等的排架,在排架一定距离的位置上,装上竹尖,以便插烛之用,这晚,信徒各献一对龙烛火烛,点燃之后,远看似一座烛山,象征妈祖海上显神光。事后,信徒自己记住燃烛的位置,待烧到一二寸时,吹灭后带回家中继续点完,以求一年内神护平安。
(十一)龙舟挂彩。莆人在端午节常举行龙舟竞渡,它不同于全国为纪念屈原而举行的划龙船比赛,即莆田龙舟必附“天上圣母”旗,船上必附妈祖像。这是因为:龙为水中之王,而妈祖为海神,载着妈祖划龙舟,一为驱赶邪佞,二保平安,三镇龙舟,免生意外。
(十二)奇特祭品。妈祖祭品较奇特,一般除了常用的食物外,还备有面粉制作的“水族朝圣”三十盘,其中有鱼、虾、蟹、蚌等三十六种。
各地妈祖的信仰风俗
香港:
妈祖在香港皆称天后,而香港水上人则称其为阿妈。香港各地皆有天后庙,其中以赤柱天后庙在香港岛历史最悠久,每年皆有不少市民聚集进香。香港境外,深圳南头半岛赤湾之上,亦有明代与郑和有关的赤湾天后庙(明时为天妃宫),此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有不少水上人前往参拜。
香港境内各大小天后庙,常以漂浮之说立庙,如在海岸拾到天后神主牌、木像等,人便就地立庙,奉为神明。这点与福建等地天后庙不同,因为神主乃漂来的,各庙无递属关系。村与村间的天后,乃独立个体。例如本村天后节日,开神功戏,也会请附近村落之天后来观看,而82年3月兴建的港铁港岛线车站亦以“天后”命名。
澳门:
妈祖在澳门亦相当多人信奉。最显着的例子,澳门葡文名称“Macau”,即是由“妈阁庙”一词转化而来。明朝称“阿妈港”。十六世纪葡萄牙人登陆澳门的地方就在妈阁庙傍,葡文Macau(澳门)同“妈阁”。
中国大陆
福建:
妈祖的诞生地福建是妈祖信仰最盛的地方,仅在妈祖的家乡莆田一地,就有不下百座的妈祖庙,在民国以前,福建沿海各府县,每县都有几十座妈祖庙,如今,福建各地的妈祖庙数量仍十分庞大,香火旺盛。妈祖文化甚至深入到内陆的闽西客家山区。福建的妈祖庙中有三座被列为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泉州天后宫则是因为曾被当作工厂使用,因此躲过被摧毁的命运。改革开放后民间信仰逐渐恢复、加上两岸交流和统战因素,妈祖信仰重新活络。又因为妈祖信仰中独特的“进香、刈火”习俗各妈祖庙为求增加本身与祖庙的连结,纷纷前往湄州捐献资金兴建宫殿或牌楼等建物,使湄州岛上的妈祖宗教建筑迅速增加。
厦门神宵宫分灵于厦门何厝顺济宫,始建于宋朝,现位于忠仑苗圃内。历史上修建数次,最后一次重建是在1993年。从高处看神宵宫,被绿树所环抱,四周绿树成荫,百花齐放,走进神宵宫仿佛走进绿的世界、花的海洋,各种花草树木错落有致,使人心旷神怡。
广东:
广东省内规模最大的天后宫在番禺南沙大角山东南,始建于明代。清朝乾隆年间曾有一次大规模重建,二战时遭到严重破坏。1994年,由香港着名商人霍英东带头捐资重建,1996年建成。而珠江三角洲和潮汕地区亦有大量的妈祖庙。
江苏:
南京天妃宫位于南京狮子山麓、长江之滨,建于明朝永乐五年。相传郑和下西洋遇险,受救于林默,返航归来上奏永乐帝而后修建。
太仓浏河天妃宫,又名“天妃灵慈宫”,俗称“娘娘庙”。宫内立有《通番事迹碑》,记述了郑和下西洋的经过。
宿迁泗阳众兴天后宫,又称天妃宫,位于众兴镇骡马街西首,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苏州昆山市天后宫由附近当地商人捐款,在因战乱而损毁的慧聚寺重建而成;妈祖分香最古的妈祖庙之一,鹿港天后宫。重建的昆山慧聚寺天后宫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建筑及神像布置均采用闽南风格,为目前中国大陆最大的闽台传统木结构建筑形式天后宫,完全建成后,将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最大的妈祖庙。
浙江:
杭州天妃宫的最早记载见自宋《梦粱录》。在清代,分别在武林门、吴山三茅观、孩儿巷有三座天妃宫。
宁波最早的天妃宫为宁波天妃宫,建立于宋绍熙二年(1191年),后于1950年毁于国军轰炸。清代中晚期,宁波共有天后宫40余座。目前存有的最着名的天后宫是位于江东区的庆安会馆(又名甬东天后宫)和安澜会馆。
在浙江舟山、温岭、玉环、洞头、南麂、苍南等地,都有妈祖庙。
天津:
大陆地区最北的妈祖庙,天津娘娘宫旧时,天津新婚者时常至天津天后宫祭拜妈祖,以求早得子嗣。天津人心中的妈祖信仰功能与送子娘娘,有相当大的重叠。
山东:
青岛天后宫始建于明代成化三年,初称“天妃宫”,是青岛市区现存最古老的明清砖木结构建筑群。道教庙会天后宫庙会,俗称“青岛大庙庙会”。
蓬莱境内的蓬莱阁,由龙王宫、子孙殿、弥陀寺、天后宫、三清殿、吕祖殿等古建筑共同构成。
湖南:湖南芷江天后宫,坐落在湖南芷江县城舞水河西岸,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65年)。
四川:清代乾隆年间以降,伴随闽粤移民四川,天后宫在四川各地进行了大规模修建。
山西:山西太谷县妈祖庙建于清代。
安徽:安徽安庆天后宫亦建于乾隆年间。
日本:
妈祖信仰在江户时代之前已经传入日本,茨城县、青森县、横滨等地均有妈祖庙,一些历史较悠久的妈祖庙与日本传统神道结合,成为“天妃神社”,如弟橘比卖神社(弟橘比売神社)、弟橘姫神社(弟橘姫神社)等。也有以日本神道仪式举行的“天妃祭”。
琉球:
琉球国时代由闽人三十六姓传入妈祖信仰,较着名的妈祖庙有那霸天妃宫。
泰国:
泰国籍贯广东省华侨信奉“七圣妈”,曼谷设有多间七圣妈庙,参见四丕耶七圣妈庙。
韩国:
韩国正史《朝鲜王朝实录》中韩国朝廷已经了解妈祖崇拜;从高丽末期到丙子胡乱之前,韩国使臣们多以沙门岛瞻仰妈祖庙后抒发诗文,并祈航海平安。韩国学者比较妈祖及灵灯研究发现,妈祖信仰在韩国不限定渔业领域,而成为沟通渔村、农村和山村民众的感情纽带,也使在韩国的妈祖崇拜的神格从海上守护神逐渐发展为万能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