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入伏时间
2023年入伏时间(一览)
你知道2023年入伏时间吗?入伏是我国民间的一种说法,具体起源于什么时候现在不得而知了。所谓“入伏”也就是进入“三伏天”了。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2023年入伏时间,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2023年入伏时间
2023年入伏的日期:2023年07月11日,星期二,癸卯年(兔年)五月廿四。
什么是入伏
入伏,意思就是进入“三伏”,一般指的是中原地区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
所谓“热在三伏天”,三伏是夏天最热的时期,特点就是“高温、高湿”。
三伏天的“伏”有“伏邪”的意思,也就是中医“六邪”(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不少人说三伏难过,不但热还又闷又湿,还特别容易生病不舒服。
“三伏”分为初伏、中伏和未伏三个阶段,它的时期是由节气日期,加上干支纪日两者相配推算出来的。
当然三伏是按农历来算的,基本上都在公历的7月中下旬到8月的上旬之间。
怎么算入伏时间
历书中说“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以后的“庚日”就是确定入头伏的依据。意思是说从夏至那天开始往后看,数到第三个“庚”日,那就是入初伏的日子了。
这里说的庚日,指的是古代干支纪日法中带有“庚字头”的日子。比如今年的夏至节气是公历的6月21日,是乙巳日。到6月26日就是“庚戌日”,这是第一个“庚”日;
然后隔10天就是公历的7月6日庚申日,这是第二个庚日;再过10天,也就是公历的7月16日是庚午日;接着是7月26日庚辰日,这就是第三个庚日,三伏正式开始!
通常初伏的固定时间为10天,末伏也是10天,但中伏则有可能是10天,也有可能是20天,正因此“三伏天”的时间并不是确定的,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算。
俗语中说“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四庚数中伏,秋后一庚数末伏”。意思是,夏至后第三个庚日是头伏,“三伏天”开始;夏至后第四个庚日开始是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未伏的起点。
今年的立秋是公历的8月7号,这后面的庚日公历8月15日庚子日,就是末伏开始的时间。
入伏养生原则
1、夏季体质调养
不同体质人群在“三伏天”的表现和症状都不同。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阴虚质等人群尤为难受,通过饮食、起居调理不能改善不适症状,需要去专科中医医院进行夏季的体质调理。和冬季养生调理不同,尤其注重以下三个原则:
原则一:益气生津性质要平和、微凉,切忌滋腻、温热之品。这是因为夏天气候炎热,汗出过多,而耗气伤津,对于老人、体质虚弱之人尤应如此。
原则二:健脾和胃,一是暑湿之气盛,而湿邪困脾,易阻碍脾胃之阳气;二是夏季人们吃寒凉食品多,而寒凉伤胃;三是夏天喝水多,冲淡了胃液,降低了胃液的杀菌力,致使致病微生物容易滋生。
原则三:冬病夏治,俗话说“冬养三九补品旺,夏治三伏行针忙”,冬病夏治由来已久。三伏天是自然界阳气最足之时,借助这个外力,通过阳性的药物贴敷在人体的相应穴位上,此时人体毛孔张开,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和吸收,从而将人体的寒湿祛除,以达到治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方法很多,除了常见的三伏贴,还有三伏天针灸,三伏天拔火罐、穴位注射、隔姜灸、艾灸等等。医生根据病人的病症和体质的不同,在这些方法中选择一两种使用。“冬病夏治”治疗疾病涉及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小儿感冒等,以及一些虚寒性的疾病,如胃痛、关节炎、肾虚腰痛等。
2、起居调养
避暑是总的原则,夏季作息,宜晚些入睡,早些起床。安排劳动或体育锻炼时,要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并注意加强防护。午饭后,需安排午睡。一则避炎热之势,二则可恢复疲劳。酷热盛夏,每天洗一次温水澡是一项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增强抵抗力。
夏日易受风寒湿邪侵袭,睡眠时不宜扇类送风,不宜夜晚露宿。有空调的房间,也不宜室内外温差过大。夏日天热多汗,衣衫要勤洗勤换,久穿湿衣或穿刚晒过的衣服都会使人得病。
3、运动调养
夏天运动锻炼,最好在清晨或傍晚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公园、河湖水边,庭院空气新鲜处。锻炼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气功、广播操为好,有条件最好能到高山森林、海滨地区去疗养。
夏天不宜做过分剧烈的运动。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盐开水或绿豆盐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不要立即用冷水冲头、沐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证等多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