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尔尼诺是海水温度的什么现象
推荐文章
厄尔尼诺是海水温度的什么现象(汇编)
高温天气中,人们更多地使用空调和其他冷却设备来应对酷热,导致能源消耗增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厄尔尼诺是海水温度的什么现象,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厄尔尼诺是海水温度的什么现象
厄尔尼诺是海水温度反常升高的现象。
厄尔尼诺暖流,是太平洋一种反常的自然现象,在南美洲西海岸、南太平洋东部,自南向北流动着一股著名的秘鲁寒流,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正是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海域水温普遍升高,向西流动的赤道暖流得到加强。
恰逢此时,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向南移动,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受到南半球自偏向力(也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向左偏转成西北季风。西北季风不但削弱了秘鲁西海岸的离岸风——东南信风,使秘鲁寒流冷水上泛减弱甚至消失,而且吹拂着水温较高的赤道暖流南下,使秘鲁寒流的水温反常升高。这股悄然而至、不固定的洋流被称为“厄尔尼诺暖流”。
世界气象组织宣布厄尔尼诺出现
据路透社7月4日报道,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的数据显示,7月3日是全球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天,全球平均气温达到17.01摄氏度,超过了2016年8月的16.92摄氏度的纪录。与此同时,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声明称,厄尔尼诺现象七年来首次在热带太平洋出现。科学家警告称,“厄尔尼诺的出现将大大增加打破温度纪录的可能性,在世界许多地方也可能会引发更多极端高温。”
英国《卫报》4日称,根据WMO的数据,上一次严重的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在2016年,当年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那次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在人类碳排放导致的全球变暖加剧之际,WMO称之为“双重打击”。
厄尔尼诺现象与热带太平洋中部和东部的海洋表面温度变暖有关,通常持续9至12个月。WMO的最新通报预测,厄尔尼诺事件在2023年下半年持续的可能性达到了90%。预计此次事件至少为中等强度。WMO秘书长佩特里·塔拉斯教授说:“厄尔尼诺的出现将大大增加打破温度纪录的可能性,在世界许多地方也可能会引发更多极端高温。”
而7月3日的全球高温似乎证明了科学家的担忧。根据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的数据,3日全球平均气温达到了17.01摄氏度。英国气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6月是自1884年该国有记录以来最热的6月,平均气温为15.8摄氏度。近日美国南部一直处于高温之下,就连目前正处于冬季的南极洲也出现了异常高温。
中国多地近来同样遭遇了高温炙烤。中国气象局7月4日通报称,6月21日至24日,京津冀等地高温天气过程极端性强、持续时间长,为华北地区近10年来6月最强高温天气。其中京津冀、山东北部等地日最高气温达40摄氏度至41摄氏度,北京怀柔区和天津滨海新区最高气温达41.8摄氏度,共计21个国家站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49个国家站突破6月极值。预计7月,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其中华北黄淮阶段性高温明显。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地球学家罗伯特·罗德表示,这次极端高温是气候变化和厄尔尼诺共同作用的结果,他警告称,接下来将会出现更炎热的天气。有研究人员认为,厄尔尼诺现象可能会使2023年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怎样减少厄尔尼诺现象
正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季风洋流是从美洲走向亚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温暖,给印尼周围带来热带降雨。但这种模式每2~7年被打乱一次,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就转而向东走向美洲,随之便带走了热带降雨,使地球出现大面积干旱,这就是“厄尔尼诺现象”。
由于厄尔尼诺现象是地球自转变慢引起的,所以无法预防。只能预防厄尔尼诺现象引起的自然灾害。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对全球不少地区的气候灾害有预兆意义,所以对它的监测已成为气候监测中一项重要的内容。
要减轻厄尔尼诺现象,就要让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保持平衡,而这就需要我们有很多努力:首先要少排放气体,减轻温室效应。其次要少砍伐树木,使大气中的氧气含量尽量属于平衡状态。另外还有保护动物,因为这些对生物圈也有很大影响。不过最主要的还是第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