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科研人员申请杰青放宽到48岁
推荐文章
女性科研人员申请杰青放宽到48岁(2024年起)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表示,从2024年起,将女性科研人员申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年龄限制由45周岁放宽到48周岁,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女科研人员申请“杰青”放宽到四十八岁
6日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获悉,从2024年起,女性科研人员申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年龄限制由45周岁放宽到48周岁。
据了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始终重视女性科研人员的成长发展,采取了同等条件下“女性优先”、允许孕哺期女性延长项目周期、提升女性专家评审参与度等措施。值得一提的是,放宽女性申请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年龄限制,为更多女性科研人员获得项目资助、开展基础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据悉,此次推出放宽女性申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年龄限制的政策,将为广大女性科研人员提供更多申请资助机会,为培养造就更多女性科技领军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什么是科研人员
科研人员也称为科技工作者,特指具备某一学科专业知识的而从事科学研究的高级知识分子。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强弱主要是由青年科研人员决定的。科研人员是具备一定的科学理论知识并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一类人。科学可以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可以是调查研究或实验,也可以是现象分析,从事工程技术开发、生命科学研究、社会调查研究等等的人员都可以是科研人员。通常情况下,科研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自己所研究的某一学科研究具有一定的造诣。
科研人员的社会贡献
我国科研人员在西藏自治区波密县发现一个兰科石豆兰属新种,将其命名为“雅鲁藏布江石豆兰”。 [1] 中国重庆大学科研人员发表报告说,他们通过新方法在实验室高效合成了一种具显著抗菌活性的物质,其抗菌活性优于现有的多种抗生素,有潜力开发成新的抗生素。
什么样的人适合搞科研
第一,自制力
这是科学研究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以学术为生意味着没有上级有权强迫你工作,没有硬性的时间表约束你。你所有的行为都是由你自己的意志来计划和执行的。博士师兄告诉我,博士学位的最低要求是日均工作量5小时,指的是除了盯着网页发呆之外的高投入的纯工作量。一个优秀的博士(可以在211以上的学校工作),要求日均工作量在8小时以上。要想在高校获得终身职位,至少需要保持6-10年的日均8小时工作状态。不论什么学科也要实行严格的时间管理,在繁忙的工作中规律作息,坚持锻炼,强身健体。工作后要处理家庭、学校、科研几件事,在一堆杂事中挤出足够的科研时间。这需要极强的自制力和执行力。所以自制力是科研最基本的要求。看了半小时就忍不住刷微信,朋友打电话就出去玩,想减肥就吃垃圾食品,运动又懒得去健身房的人,不适合做科研。
第二,抗压
做科研,“投稿-退稿”循环和学术同行的批评是最基本的日常活动。普通博士生在初期发表一篇论文平均会被拒绝3-5次。为了连续生产,每年可能会同时撰写和提交几篇文章。也就是说,最坏的情况下,一个博士生每年可能会收到十几封拒绝信。而且每一篇论文在提交之前,从想法的状态来说,都要经过导师、同行、学术同仁一轮又一轮的批评和批判,再以工作论文的形式参加几次学术会议,面对同行又一轮的批判。每一篇论文,发表状态,初稿状态都面目全非。
这是一个自我否定、自我革命的过程。面对不断的退稿和同行的批评,几乎每一个青年学者都无数次地问自己做过的题目是否成立,这篇文章是否一定要发表,甚至是否适合从事学术工作。很多学术优秀的年轻人拿不到博士学位,不是因为学术水平,而是因为心理崩溃。坚持下去,就要有一颗不可战胜的心,更要有一颗更加挫折和勇敢的心。两次被拒后心灰意冷,被同行批评后怀疑人生的人,不适合读博。或者说,blx不适合学术。
第三。自发性
学术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没有人会教你携手解决问题。问题需要自己去发现,解决方法需要自己去寻找。而且在现代学术界,要做好学术,不仅要解决学术问题,还要解决学术之外无穷无尽的技术问题。这是持续高速输出的重要保证。这就需要青椒时刻保持充分的好奇心、行动力和主动性。面对难题,积极灵活地尝试各种解决方案,而不是只是等死或者等上级来救。
例如,一个合格的学术研究者要想快速、全面地获取各种最新文献和学术动态,就必须熟练掌握搜索和管理信息数据的技能。学术研究者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吸收消化新的理论框架,有时甚至要自学各种统计学、编程、外语,甚至文字、图片的排版技术。学术研究者也要建立自己的学术网络,考虑如何主动与同行交流,如何计划参加学术会议和讲座。学术研究者还要统筹规划各类学术任务,考虑如何做出最高效、最持续的贡献,如何申请项目经费支持科研。以上工作不是坐在书房实验室里苦读做实验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学者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更重要的是高度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