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伏最热还是末伏最热
中伏最热还是末伏最热_三伏天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间段,虽然整个三伏天的天气都是十分闷热、潮湿的,但是在民间一般有“冷在三九,热在中伏”的说法。那么,中伏最热还是末伏最热呢?
中伏最热还是末伏最热
中伏最热,中伏最突出的特点是热,而且是又湿又热,典型的“桑拿”天气,让人想喘口气都觉得难受。并且三伏天的热,是累积的热,跟太阳直射面角度有关,夏至过后,太阳开始向南移动,二伏天的时候,热量会达到极致,全国公认的二伏天最热,这也是古人经过计算、证实、实验,而得出的结论。
三伏天不是一个整体,而是有三个伏天组成的,即初伏(头伏、一伏)、中伏(二伏)、末伏(尾伏、三伏)。这里名称这么多,说明各地对于三伏天叫法还是有不一样的,但是都是表示先后顺序的。
冷在三九,热在中伏
这句俗语通过三九天的冷来反衬三伏天的中伏天的热,说明三伏天中数中伏是最热的。中伏之所以热是因为大暑节气的在中伏期间,大暑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候。
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
这句俗语更是说明了小暑节气与大暑节气炎热程度不一样,小暑时节没有见到太阳天,到了大暑时节,太阳可以晒开石头了,说明太阳大,气温高。而大暑正是中伏的时候,中伏时间可以晒开石头,说明中伏是多么的热。
中伏养生注意点
午睡养心
夏季昼长夜短,夜间睡眠时间减少,再加上中伏暑气熏蒸,人体消耗大,在午时11点到中午1点气血循行心经之际小憩片刻, 有助于消除疲劳,避暑养心。
午睡时需要注意,不宜伏案而睡,更不宜在凉风、过堂风处,或空调旁睡,避免着凉感冒。哪怕没有条件午睡,花几分钟的时间静坐“闭目养神”也能静养心神。
静心调神
中伏高温闷热,经常会出现莫名的心烦意乱、无精打采、食欲不振等问题,也被称为 “情绪中暑”。特别是老年老体弱者,烦躁的情绪容易造成 心悸、出汗、失眠、血压升高,甚至还会诱发 冠心病、心梗等心血管疾病。
中伏一定要避免生气、着急等极端情绪,烦躁时听听静心音乐,练练字,转移注意力,尽量做到 “心静自然凉”。
健脾祛暑湿
暑多夹湿,中伏的雷阵雨就是暑湿最形象的展示,人处在潮湿闷热的环境中,难免会被暑湿困扰,如果不及时驱除湿气,被暑湿困扰的脾胃,运化受阻,就会进一步加重湿气的积聚,形成恶性循环,出现 食欲不佳、腕腹胀满、泛酸腹泻等,所以在中伏,要特别注意 健脾祛暑湿。
可以根据大便是否粘马桶、舌头是不是胖大有齿印来判断身体湿气的轻重,有针对性的食用具有健脾祛湿作用的饮食,在利尿祛湿的同时,要注意保护好津液,毕竟暑天出汗多,添加 赤小豆、茯苓、人参、桑葚的 清苓杞饮就是最适合的茶饮。
及时补充耗损
“汗为心之液”,“暑邪易伤津耗气”,暑天出汗多,不仅容易伤津,心气也随之而损耗,如果不及时补充,很容易出现心烦气躁、头晕气短、疲劳乏力, “无病也有三分虚”。
要注意不能盲目补水,也不要等到口渴才大水漫灌,最好能每次一小口,少量多次。也有很多人都喜欢暑天喝冷饮,觉得很“爽”、很解暑,实则不然, 暑天身体里的阳气往外走,体内相对空虚,喝冷饮容易损伤脾胃消化功能,尤其是心脏不好的人,更加不能喝冷饮, 会诱发或加重心血管问题。
为身体补充津液最好的方式就是喝热饮。当然,单纯的温开水是不够补充损耗的,泡点补气养心,解暑祛湿的茶饮最为合适。
三伏天气候特点
“三伏天”的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民间百姓说的“苦夏”就在此时。为了平安度过“苦夏”,提醒大家:注意补充水分,充分饮用凉开水,同时补充绿豆汤、酸梅汤或含电解质的饮料,必要时准备一些常用的防暑降温药品;尽量避免在强烈阳光下特别是午后高温时段进行户外工作,如必须进行户外工作或活动时,要采取防晒措施。
三伏天如何饮食调理
1、注意饮食卫生
在夏季高温、高湿环境中,各种致病微生物繁殖加速,食物易腐败变质,在食物的购买、加工和储存等各环节都要注意。不去卫生条件差的路边摊点、大排档等就餐。
2、多吃一些富含粗纤维食物
三伏天的炎热,不仅会导致人的食欲下降,还会减慢人体胃肠的蠕动,再加上烦躁上火,很容易出现便秘情况。这个时候一定要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建议多吃一些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如粗粮、芹菜、紫薯等,还要多吃一些新鲜的时令水果。
3、精心烹调,促进食欲
清淡为主,多用蒸煮炖,少用煎炸的方式进行烹调。使用葱、姜、蒜、食醋等调味品,既可促进食欲又可促进消化。多吃蔬菜水果,不同品种、不同颜色搭配。
4、饮食清淡
三伏天炎热、多汗。另外,白天长夜晚短,睡眠时间相对较小。因此,能量消耗非常高,需要合理的饮食来支持它。这个季节不适合吃太多荤腥油腻的食物。对于普通人来说,三分荤七分素更为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