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热点资讯 > 立秋的由来和风俗有哪些简单介绍

立秋的由来和风俗有哪些简单介绍

梦荧0分享

关于立秋的由来和风俗有哪些简单介绍

24是我们中国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立秋这个节气,你知道它的来历和习俗活动吗?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立秋的由来和风俗有哪些简单介绍,仅供参考。

立秋的由来和风俗有哪些简单介绍

立秋由来之说

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立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

立秋,七月节。夏天已结束,秋天由此开始。

初候,凉风至。西方凄清之风曰凉风。温变而凉气始肃也。《周语》曰火见而清风戒寒是也。

二候,白露降。大雨之後,清凉风来,而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

三候,寒蝉鸣。寒蝉,《尔雅》曰寒螿蝉,小而青紫者;马氏曰物生于暑者,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立秋”带来的首先是天气的变化。从这一天开始,天高气爽,月明风清,气温逐渐下降,正如谚语所说:“立秋之日凉风至”,“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但“立秋”的日子早晚又有很大区别,所谓“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即是提醒人们不可对“立秋”盲目乐观,有时候“立秋过后,还有“秋老虎在一头”。其实,“立秋”的最大法宝是下雨,“秋前秋后一场雨,白露前后一场风”,这是人们长期观察总结得出的结论。

“立秋”,对于农事的影响相当大。在古代农业社会,农民对“立秋”的重视程度不亚于过节。如果立秋日天气晴朗,今年必定风调雨顺,可以坐等丰收。“立秋”后下不下雨更忽视不得,“立秋有雨样样收,立秋无雨人人忧”,因为“立秋无雨是空秋,万物历来一半收”。

立秋的风俗:

1、庆丰收:由于古代的农耕文明,立秋时家家户户都要收割早稻,移植晚稻。

2、贴秋膘:酷暑过后,以前人们会多吃些肉食,补充一下因伏天食欲差、加上流汗而带来的亏虚,提高免疫力。

3、食秋桃:立秋是大人小孩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核留起来。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4、悬秤称人:清朝时会在立秋这天称体重来检验肥瘦,若经历了“苦夏”,瘦了就要多补补。

5、吃福圆:立秋是台湾龙眼的盛产期,龙眼又称为“福圆”,古有俗语:食福圆生子生孙中状元,所以人们会在这一天吃福圆。

6、祈福:在常州地区会在立秋举办秋会祈福,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7、吃西瓜:在江苏地区会有立秋吃西瓜的风俗,被称为“啃秋”。

8、吃饺子:在东北地区会有“抢秋膘”包饺子的风俗,立秋一般是吃饺子或者包子,习惯叫“抢秋膘”。

立秋饮食风俗多

1、苦夏后,贴秋膘”

北京立秋后,北方民间素有“贴秋膘”一说。什么是“贴秋膘”呢?在炎热的夏季,有厌食之感。一旦立秋,就意味着凉爽的天气快到了,于是就开始萌发了要做点好吃的想法,用吃炖肉的办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补回来,所以叫“贴秋膘”。

在北京、河北一带民间流行“贴秋膘”。伏天人们胃口差 ,所以不少人都会瘦一些。清朝时,民间流行在数伏这天以悬秤称人。当然大多是称小孩,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瘦了当然需要“补”,弥补的办法就是到了立秋要“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以肉贴膘”。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

2、吃瓜曰:“咬秋”

杭州江南一带还有立秋日吃西瓜的习俗。过去在杭州一带流行食秋桃。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核留起来。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天津等地立秋时节流行“咬秋”。

人们相信立秋时吃瓜可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清朝张焘的《津门杂记》中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人们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汤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当日吃下,为的是清除暑气、预防痢疾。 四川东、西部还流行喝“立秋水”,即在立秋正刻,全家老少各饮一杯,据说可消除积暑,秋来不闹肚子。

3、“减秋膘”:吃黄瓜

我国东北地区立秋有吃黄瓜的习俗,希望人们永保苗条身材。夏天天气炎热,能量消耗较大,人们普遍食欲不振,造成体内热量供给不足。

立秋要注意什么?

保暖、保湿:立秋过后一定要注意肚脐部位和脚底的保暖,不能光脚走路。要保持室内温度和湿度的适宜,室温控制在22~28℃左右,湿度要保持在60%。保持居住房间的空气流通以及新鲜。作息有规律:做到早睡早起,每天保证有8~9个小时的睡眠时间,若晚上睡眠不足的话,要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来午休,但是睡眠不能过多,在睡眠的过程中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寒冷气侵入身体,从而诱发呼吸道系统以及感冒等疾病,不能蒙头睡觉。保持皮肤的滋润度,要做好皮肤的清洁以及卫生,积极的防止感染。

正确保养皮肤:立秋后皮肤变得干燥而且气温低,洗澡的次数不能过勤,水也不能太烫,不能使用强碱性的沐浴露,不然会让皮肤变得更加干燥,而且容易发痒和皲裂。洗完澡之后应该及时涂抹上甘油或者润肤乳,这样能够保持皮肤的湿润度,防止皮肤发生脱屑和干燥。

做好饮食调养:立秋天气比较干燥而且寒冷,应该多吃一些滋阴润肺以及补液生津的蔬菜水果以及豆类,比如柑橘类水果、芝麻红豆银耳蜂蜜萝卜以及西红柿等,尽量少吃一些辛辣刺激的食物,这样才能够改善五脏六腑的功能,增加抵抗病毒的能力。每天至少要保证有2500毫升左右的水分,多吃富含维生素a比较丰富的花生黄豆芝麻以及蛋类等。为了能够增加热能,应该多吃一些含脂肪以及糖分比较高的食物,但是不能暴饮暴食,适当的参加体育锻炼来增强体质。不能盲目的进步,不然会出现虚不受补的情况,在中医的指导下选择中草药来提高免疫力,防止呼吸道感染以及感冒。

立秋的养生之道

一。起居调养

所谓“早立秋冷飕飕”、“秋前秋后一场雨”。立秋首先带来天气变化,天气将由热转凉,日夜湿差逐渐加大。此时,要注意适时添加衣被,尤其是夜间睡觉时腰腹要盖被子,以防受凉。此外,还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人体与自然界的变化相适应,才合乎秋季养生之道。

二。精神调养

立秋是秋天的天始,人体代谢与自然界一样进入阳消阴长的状态。此时,精神调养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要做到内心宁静,心情舒畅。

三。饮食调养

古人认为“秋天宜收不宜散”,饮食方面“秋不食辛辣”,少吃辛辣食物,顺应自然界的变化。同时,立秋湿热交蒸,饮食宜以健脾祛湿、益胃生津为法。可多食酸、甘味食物,佐以苦味食物,如胡萝卜、蕃茄、冬瓜、沙葛、莲藕、豆角、玉米、葡萄、黄花梨、龙眼、水蜜桃、菠萝、哈蜜瓜等。

四。药膳

百合莲子莲藕汤:粉莲藕250克,鲜莲子50克,鲜百合30克,冰糖适量。将莲藕洗净,切小粒,鲜莲子洗净(不去莲子心),鲜百合洗净,三者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至莲藕、莲子酥软即成,调入冰糖,即可食用。具有健脾益肺,清心安神的功效。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立秋时进补十分必要。但进补不可乱补。


    828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