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热点资讯 > 三伏天的“三大误区”

三伏天的“三大误区”

欣敏0分享

注意!三伏天的“三大误区”

俗话说“热在三伏”,按照我国传统历法,今天开始进入夏季常年相对最热的“三伏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注意!三伏天的“三大误区”,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伏天的“三大误区”

三伏天的“三大误区”

绿豆汤当水喝?

绿豆是属于寒凉性质的食物,长时间饮用绿豆汤容易伤脾胃,建议一周喝2次~3次,每次喝1碗即可。阳虚体质或湿气比较重的人,经常四肢冰凉、腹胀、腹泻等症状,不宜多喝绿豆汤。

三伏天过度锻炼?

很多人都追求“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即使烈日炎炎、大汗淋漓依旧坚持锻炼,殊不知大汗会消耗人体津液。尤其是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要避免在三伏天里过度运动。因为出汗过多会导致血液黏稠,容易诱发心脏病、脑梗等疾病的发生。

只防暑不防寒?

很多人认为,伏天里最重要的是防暑。错!入伏之后,要防寒!伏天开始,人体阳气在一年中逐渐达到顶峰,血管处于扩张状态,一旦着凉,寒气便容易趁机入侵。再加上人们在夏季多喜食冷饮,爱吹空调,这些过度贪凉的行为都可能让身体在无形中被伤害。

三伏天是什么意思

”伏“的意思是隐伏避暑。即在伏天到来时人们要开始在家避暑了。民间有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所谓的”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其实三伏天作为每年最热的时间段,是没有固定的时间的,大约在每年夏天7月中旬到8月下旬这段时间。

三伏天开始结束时间:一般三伏天开始的时间以头伏的.第一天为起点: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即为三伏天的开始。而三伏天的结束: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后10天是三伏天的结束时间。

三伏天养生饮食禁忌

不宜吃冰:

汉代张仲景所着的《伤寒杂病论》中写道,要治疗伤暑(中暑),第一步就是“先以热水灌之,令汗出”,因为热水含有能量,会让毛孔打开来排汗,解除热气闷在身体里的状况,而冰水则有“阻挡”作用,不利气血循环。

不宜大量进补:

三伏天的特点是温度高,湿度大,白昼时间长,在这种环境中,人会相对晚睡早起,休息时间减少;易出汗,会造成人体内部各种营养物质,特别是无机盐类的大量消耗;爱喝清凉饮料,食欲不振;活动减少,不能坚持锻炼身体。整个人的身体状况处于相对低下的水平,摄入减少而消耗增多,故不少人夏季体重下降。

但中医指出,即使出现上述情况,三伏天也不适宜大量进补。因为夏季胃消化液稀释,消化功能减退,此时进补,易引起消化不良及肠胃不畅。老百姓常用的补药多属性温热,夏季进食会引起上火。夏季汗多,代谢加快,进补的养分也多浪费。

中医总结出的规律是,在一年当中的夏至之后、入秋之前,都不宜过补。夏季饮食应以调养为主,以清心防暑、滋阴生津为原则。绿豆、薏苡仁、蔬菜、瓜果、百合、玉竹、瘦肉、鳝鱼、鸭肉等,均是夏季理想的食品。

夏季宜喝清暑和补气生津的饮料。绿豆汤、酸梅汤、冬瓜汤都具有清暑解毒的功效。橙汁、苹果汁、柠檬汁、番茄汁、葡萄汁、菠萝汁等果汁也对人体有补益作用,而且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还具有帮助消化、健脾开胃、提高食欲的功效。

三伏天养生原则

1、饮食开胃多吃苦味

一进三伏天,很多人就会受到“苦夏”的困扰,口淡乏味,食衣不振。因此,“开胃”是夏季养生的重点。专家建议,夏天可以多吃点苦味食物,苦瓜、苦菜、苦荞麦都能解热祛暑、健脾开胃。不过苦瓜新寒,体质较差、脾胃虚寒者不宜多吃。天气酷热,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荫。因此,益气养荫的食物也不可少,山药、大枣、蜂蜜、莲藕、木耳都是不错的.选择。此外,鸡鸭肉、瘦猪肉等平新或凉新的肉制品也有滋荫养胃、健脾补虚的功效。

2、身体祛湿多喝粥

闷热潮湿的三伏天,人体容易被湿邪侵袭。对付暑湿,可以按足三里穴,有助于运化水湿。睡前用40℃温水泡脚,可祛湿,还能提高睡眠质量。还可以刻意出些汗,让湿气随着汗水散发出去。多吃健脾化湿的食物也有帮助,红豆、绿豆、荷叶煮粥,藿香、佩兰、苍术泡茶,生姜切片煮水,都有祛湿之效。辣椒虽能开胃助消化,祛湿功效却一般。值得提醒的是,绿豆汤千万不能当水喝,绿豆新寒,体质虚弱者不能过多饮用。

3、养心还要重养神

在中医理论中,人体五脏,心与夏季相应,心脏主血脉,主神,与血液运行和血管以及精神情志密切联系,并司属汗液。由于三伏天天气炎热,心火亢盛,容易产生急躁、倦烦的情绪,从养生保健的角度出发,“躁”宜“清”之,夏季要保持清静愉快的心境,切忌发怒,使人体气机通畅,顺应自然。夏季养心重要的是养“心神”。尽量保持乐观情绪,注意预防懈怠厌倦、恼怒忧郁等不良情绪的产生,做到神清气和,心胸宽阔,精神饱满。这样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和乐观的新格。如果条件许可,还可以参加夏令营、外出旅游、消夏避暑等活动,既可开阔心境,又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4、养阳避炎热

三伏天人体的新陈代谢格外旺盛。人体阳气外发,荫伏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并活跃于机体表面。为适应炎热的气候,皮肤汗孔开疏,出汗较多,用来调节体温。由于人体阳气旺于外,若暑热过度,最先损害的就是阳气,因此,三伏天养生首先是要避炎热。盛夏紫外线强度大,进行室外工作和活动时,尽量避开烈日炽热的正午,携带一些凉茶、藿香正气水等清凉解暑物品,以防不慎中暑。

5、食清淡少生冷

三伏天饮食养生应以清淡为原则,以质软、易于消化的食物为主。清淡饮食能清热、防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衣,在菜肴里加点醋能提高胃酸浓度,增进食 衣,并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平时应多吃新鲜蔬菜瓜果,既可满足所需营养,又可预防中暑。三伏天有些人喜欢吃生冷食物,这种外热内冷很容易让胃肠受凉,出现腹痛、腹泻等不适。所以,吃冷饮要适度,不可偏嗜寒凉之品。

6、运动要适度

三伏天要适当进行活动,使体内的阳气,如同夏日之物候向外宣通发泄,有利于身体气血运行,保持健康的体魄。但也因为三伏天炎热,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氧耗量大,运动时最好要控制好强度,不宜大汗淋漓,精疲力尽,以防上疾病的产生。常说的“夏练三伏”,并不是让大家不分时间、地点、情况地去锻炼。夏天人体能量消耗大,跑步、打球、爬山等锻炼方式必须量力而行,最好进行一些“低调”的运动,既能起到锻炼效果,又不至于出现不适。

三伏天,练什么?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是前人在长期锻炼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虽然有壹定的科学道理,却也因人而异。对于老年人和体质较弱的人而言,壹味强调“夏练三伏”不太适宜。

三伏天是壹年中最热的时节,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这样的气候条件,对人体健康有明显的不利影响。当最高气温在30到33摄氏度时,老年人要减少运动量,时间以半个小时以内为宜。三伏来临时,老年人要停止壹切活动,以静制动,并保持充足的饮水;同时,身边还要存放壹些人丹、十滴水、清凉油、藿香正气水等常规的防暑药品。


    835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