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射病有效的降温方式
热射病有效的降温方式是什么呢?
热射病有效的降温方式是什么呢?快快收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吧!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热射病有效的降温方式是什么呢?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热射病有效的降温方式是什么呢?
热射病是中暑的最严重阶段,是从热痉挛或热衰竭发展而来的一系列疾病中最危险的一种情况,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临床特点是高热(高热的原因是过度运动或暴露于高温高湿的环境中产生热应激反应,当热量累积超过热量散失时,核心体温升高)。临床上,热射病的特点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极端高热(通常 > 40.5 ℃)。根据其发病原因,热射病可分为经典型和劳力型。热射病患者的预后取决于核心体温的峰值以及高热持续的时间,立即进行全身降温可以大幅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因此,快速有效的降温是治疗的基础,常规做法是把目标温度降至39 ℃(38.0~38.5 ℃最适),以降低临床恶化的风险。尽管人们普遍认为快速、有效的降温可以提高热射病患者的存活率,但关于最佳降温方法的争论仍在继续。目前关于热射病的降温方式缺乏大型对照临床研究,而在实验性热射病模型中,健康志愿者的降温往往比实际热射病患者的效果要好,最快捷有效的方式是使用冰水浸泡或蒸发加对流降温。本文就热射病的降温方式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热射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中暑是对宿主的直接热效应、全身炎症和凝血反应的综合作用而发病的。人体通过体温调节机制维持体温在36.6~37.2 ℃之间,最大临界体温是41.6 ℃。人类在42 ℃的体温下生存45 min到8 h不等,在49~50 ℃的极端温度下,不到5 min细胞即坏死,体温 > 42.2 ℃会导致蛋白质变性、磷脂和脂蛋白破坏、细胞损伤和多器官衰竭。体温调节是由下丘脑和自主神经系统通过几个生理过程控制的。当体温升高时,下丘脑前核刺激大脑自主神经系统的传出导致外周血管扩张,皮肤血流量增加和出汗。在高温环境中,蒸发是主要的热损失机制,但当湿度超过75%时,这种方法即失效。出汗可以丢失盐和水,盐和水的丢失会导致脱水和盐缺乏,并伴有肌肉痉挛。外周血管扩张导致血管内有效容量相对减少,内脏灌注不足,导致晕厥。内脏灌注减少导致内毒素进入体循环,内毒素通过释放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IL-6和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等多种细胞因子激活内皮细胞和白细胞,这些细胞因子是细胞和组织损伤的标志物。人体对中暑有一种保护机制,这种机制是由一种特定的蛋白质介导的。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是一种几乎所有细胞在应激条件下都能产生的蛋白质,包括暴露在热或冷环境中。HSP的细胞保护机制有两种,首先是分子伴侣,HSP以折叠状态与蛋白质结合,防止膨胀和变性;此外,HSP修复高温造成的损害,HSP在热暴露过程中调节中枢压力感受器反应。中暑时发生的凝血反应是由于内皮细胞活化引起的。内皮损伤引起血小板聚集和血管微血栓形成,血小板计数减少和骨髓造血功能抑制可导致出血,从而引发消耗性凝血障碍。常见的并发症有心室颤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因此,热射病被认为是一种与全身炎症反应相关的高热,导致以意识障碍为主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轻症热射病中暑急救方法
轻症中暑
(1)体温往往在38度以上。
(2)除头晕、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
(3)如及时处理,往往可于数小时内恢复。
热射病降温了就没事了吗?
出现热射病后及时抢救,如快速降温、对症用药等,处理得当可治愈。若非常凶险,抢救不及时,导致多脏器衰竭,有致命风险。
患病后及时抢救,处理得当,可治愈。其是急性重度中暑,若抢救不及时,可能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有致命风险。发现头晕、恶心、呕吐、大汗淋漓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患病后应立即把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地方休息,在头部、腋下、腹股沟处放置冰袋,或用冷水、冰水、酒精擦身促使降温;必要时应用药物降温,降低死亡率。
热射病抽搐急救措施
发现患者出现了热射病,要将患者移至空调室来增加辐射散热,同时要去除衣物,保证病人的气道通畅,给予吸氧,给予静脉补充液体,维持呼吸和循环的稳定。同时,还要用电风扇或者是冰敷来降温,可以选择将冰块放在颈部、腋窝和腹股沟,这样大血管走行的部位,虑患者体温的下降,酒精擦浴,因为有危险,所以不建议使用这种方法来降温,可以用冰水洗胃、冰水灌肠并水枪和胸腔灌洗或者是体外循环来降低患者的中心体温,还可以采用药物降低体温,另外,对于热射病的患者还要注意保护各脏器的功能,及时的控制惊厥和癫痫,可以用镇静的药物来控制惊厥和癫痫的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