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猴痘病毒感染
如何预防猴痘病毒感染内容
我国已经发现有猴痘病例了。做好健康监测,若在国内外有可疑动物、人员或猴痘病例接触史,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如何预防猴痘病毒感染,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如何预防猴痘病毒感染
1、接触传播
猴痘病毒是一种只在动物身上存活,能够在人体皮肤上存活的病毒,可以通过直接接触病原体、间接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质等方式传播。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避免皮肤破损,保持皮肤清洁,避免与猴痘病毒携带者进行密切接触。
2、呼吸道传播
猴痘病毒存在于空气中,如果人与人直接接触,猴痘病毒通过空气传播进入人体,导致感染。日常生活中患者应避免与猴痘病毒携带者在同一空间进行聚集活动,在外出时通过佩戴口罩也可降低感染猴痘病毒的可能性。
建议患者平时注意饮食卫生,食用包装盒或保质期较长的食物,避免食用受到猴痘病毒感染的食物。如果患者出现猴痘病毒感染,应及时就医,不要盲目用药,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认识猴痘
猴痘是一种由猴痘病毒(Monkeypox?virus,MPXV)感染所致的人兽共患病毒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
主要传染源为感染猴痘病毒的啮齿类动物。灵长类动物(包括猴、黑猩猩、人等)感染后也可成为传染源。
猴痘病毒怎么治疗
猴痘病毒可引发猴痘,猴痘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对症治疗。
1、 一般治疗
猴痘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处理原则是隔离患者,加强护理,保持眼、鼻、口腔及皮肤的清洁,可用肥皂水洗手或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注意休息,保证营养均衡,补充水分,适当进行锻炼以提高机体抵抗力等。
2、 对症治疗
猴痘患者发病初期一般会出现发热、头痛、淋巴结肿大、背痛、肌肉疼痛、乏力等症状。皮肤出疹期会出现面部和身体表面的大面积皮疹,包括口腔内、手掌和脚底,丘疹可发展为水疱,逐渐形成小脓疱,病变最后结痂、脱落,并在2-4周的时间内痊愈。当患者出现高热,可考虑使用冰袋、冰贴等方法进行物理降温,若患者持续存在高热且物理退热效果不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退热药物,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淋巴结肿大并伴有疼痛的患者,可以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如青霉素G、氨苄西林、头孢唑林钠等。皮肤破损严重者还可以外用碘伏等药物消毒,避免破损处发生感染。同时还需要预防脑膜炎、肺炎、败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
3、 预防
避免直接接触卫生检疫情况不明的野生动物,尤其是生病或死亡的动物。如需食用肉类时,应彻底煮熟。同时还应该尽量避免接触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皮肤损伤部位以及污染物品等。戴好口罩,注意手部的清洁卫生,能够有效预防猴痘的发生。
猴痘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的
猴痘主要通过与感染者密切接触传播。密切接触包含面对面讲话时会因为空气飞沫传播;
密切接触可能意味着面对面(例如说话、呼吸或唱歌时彼此靠近会产生飞沫或短程气溶胶);肌肤接触(如触摸或阴道/肛交);口对口(如接吻);或口对皮肤的接触(如亲吻皮肤)。猴痘通过空气传播的可能机制尚不清楚,正在进行研究以了解更多信息。
猴痘病毒主要经黏膜和破损的皮肤侵入人体。通过接触感染者和动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其它体液、飞沫,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
人与人之间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也可通过咳嗽打喷嚏产生的飞沫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病毒还可通过胎盘从孕妇传播给胎儿。
男性精液中发现有大量病毒存在,因此病毒可以性接触途径传播,欧美国家报告病例中男男性行为人群(男性同性恋者)占有较大比例。
怀疑自己感染猴痘怎么办?
第一时间向传染病医院(传染病专科门诊)寻求帮助,或联系当地疾控部门。同时做好自我隔离,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
如实向医务人员告知自己的旅行与病患接触史,包含:
(1)发病前21天内是否有境外猴痘病例报告地区旅行居住史;
(2)发病前21天内是否有与猴痘病例有密切接触;
(3)发病前21天内是否接触过猴痘病毒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或分泌物。
疫区回国人员还需注意自我健康监测,出现皮疹等症状时,应主动就医,并告知接诊医生疫区旅行史。
若在国外有过接触史和暴露史,尚未出现症状,可主动联系当地疾控中心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