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热点资讯 > 对于热射病有哪些误区

对于热射病有哪些误区

欣敏0分享

对于热射病有哪些误区(大全)

热射病的症状范围广泛,包括体温升高、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脱水、心悸、乏力、抽搐以及意识丧失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对于热射病有哪些误区(大全),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对于热射病有哪些误区

对于热射病有哪些误区

误区一、热射病就是中暑,不至于有生命危险

热射病是重症中暑里最严重的类型。如得不到及时妥善救治,热射病死亡率非常高,普遍的死亡率可达到50%-70%,7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死亡率会高达80%。

误区二、出现热射病症状,在家降温即可

热射病的治疗方法包括体外降温、体内降温、药物降温以及对症治疗,一般在家中能做到的散热、通风等仅是体外降温,对于热射病的救治远远不够。因此,当患者出现高热、无汗、意识模糊、惊厥,甚至无反应等热射病症状时,不要犹豫,及时拨打120,尽快送医。

误区三、在室内,不会出现热射病

热射病并非室外专属,温度高、通风差的室内小环境也可能引起热射病。像长时间待在封闭空间内的装修工人、车间工人就属于热射病高危人群;一些老人居住在通风不良、没有安装空调的老旧房屋,也容易出现热射病。

误区四、不做剧烈运动,就不会得热射病

热射病可分为劳力型和非劳力型,前者指夏季剧烈运动者、高强度体力活动者;后者常见老人、婴儿、孕产妇等体质稍弱的人群。2022年夏季,山东就发生了产妇“坐月子”期间捂热,最终因热射病不治身亡的事件。

误区五、测了体温不高,就不是热射病

体温升高是热射病的主要特征,患者核心体温多在40℃以上。这里提到的核心温度,常使用直肠温度来反映,而我们日常测量的腋温或耳温仅是体表温度。直肠温度最高可以比腋温高出2.1℃,当体表温度尚属于“低烧”时,核心温度有可能已属于“高烧”。因此,我们日常测量的腋温或耳温仅可做参考,不能完全作为诊断热射病的依据。

误区六、只有夏天才会有热射病

夏季高温高湿的天气条件容易诱发热射病,但热射病并非夏季专属。如在不通风的高温厂房长时间工作的工人、面对熊熊烈火的消防员,甚至冬季蒸桑拿的人都可能发生热射病。因此,在其他季节也需要考虑患者的特殊情况,以免延误治疗。

误区七、高温天,多吃冷饮可以预防热射病

吃冷饮并不是预防热射病的好办法,要预防热射病最重要的是多喝水,包括白水、盐水、含有钾、钠、氯等电解质的饮料。酒精性饮料和高糖饮料会让身体失去水分,并不建议喝。大量进食冷饮还会加重肠胃负担,因此不是预防热射病的首选。

误区八、女性体质弱,更易得热射病

通常来说,女性热适应能力较男性弱,但大量临床数据显示,男性热射病患者要多于女性,这应该与男性更多从事户外工作及重体力活动有关。如室外高温作业者、炼钢工人、消防员、运动员、参训士兵等都是热射病高危人群。

什么是热射病?

“热射病”通俗来讲就是重症中暑,主要暴露于热环境和/或剧烈运动所致的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以核心温度升高>40℃和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为特征,热量积蓄在脏器及肌肉组织,引起皮肤干燥、肌肉温度升高等症状,继而影响全身各器官组织的功能,出现局部肌肉痉挛、高热、无汗、口干、精神状态改变及昏迷、血压升高、呼吸困难甚至多器官衰竭危及生命的临床综合征。

热射病的急救方法

1、体外降温。脱去患者衣服,冰袋物理降温,吹送凉风并用凉水擦身,凉湿床单包裹全身。

2、体内降温。用冰盐水进行胃或直肠灌洗,也可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腹膜腔灌洗或血液透析,或将自体血液体外冷却后回输体内降温。

3、对症治疗。昏迷患者容易发生肺部感染和压疮,须加强护理;提供必需的热量和营养物质以促使患者恢复;保持呼吸道畅通,给予吸氧;积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应用升压药纠正休克;甘露醇脱水防治脑水肿。

热射病是可以预防的疾病,应从根本上改善劳动和居住条件,出现早期症状,及时撤离高温现场。避免高温下、通风不良处强体力劳动,避免穿不透气的衣服劳动,进食含盐饮料以不断补充水和电解质的丢失。当高温下作业无法避免时,需改善劳动条件,加强防护措施,尽可能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盐分。有易患倾向者应避免从事高温下工作。

热射病急救中注意事项

1.急救中可以喝运动饮料、绿豆汤等,但要注意糖尿病人会造成血糖升高;胃肠道疾病患者会出现胃肠道不适。

2.如果是冰袋降温,将冰袋放置颈部两侧、大腿根或腋下时,降温效果最好。

3.虽然藿香正气水和十滴血可以解暑,但对于神志不清的病人要考虑是否具备服药条件;儿童喝孕妇要遵循医嘱;驾驶人员和高空作业人员要考虑酒精因素;如果服用头孢切记不能服用藿香正气水。

易患热射病的人群

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工作的人群,比如车间工作者、环保工作者、户外施工人员等,特别是体质较差、年老及患有心脏病等人群,更容易患热射病。

老年人最容易中暑,因为老年人体内本来含水量就低,大约占体重的50% 左右,年轻成年人则为60%。 其次,由于体温调节能力的衰退,温度上升时老年人的出汗量与皮肤血流量的增加量都会减少,不利于散热。老年人对于炎热不太敏感,对于口渴不容易感到渴,身体可能以及缺水却没感觉,很容易中暑。


    835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