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热点资讯 > 中国总和生育率已跌至1.09

中国总和生育率已跌至1.09

金梅0分享

中国总和生育率已跌至1.09_速看

中国总和生育率已跌至1.09?今天日本社会的老龄化,是否就是明天的中国?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中国总和生育率已跌至1.09,供大家参考,快来一起看看吧!

中国总和生育率已跌至1.09

中国总和生育率已跌至1.09?

2022年中国人口出现近60年来首次负增长后,作为攸关未来人口形势的生育率数据备受关注。在近日召开的中国人口学会2023年年会上,一篇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人口学者提交的论文显示,初步测算2022年中国总和生育率已下滑至1.09,在目前世界上人口过亿的国家中属于最低生育水平。

本次年会将围绕人口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会议设74个分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1400余名专家、学者及人口工作者参加会议。界面新闻获得了部分与会学者提交的论文。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李月、王茜和张许颖提交的《生育水平向何处去:回推估计及趋势预测》论文显示,使用存活率方法回推发现,生育政策的调整与完善释放了生育潜能,2014年与2016年中国总和生育率曾向上波动到1.8。之后生育水平快速回落,2020年为1.3,2021年中国总和生育率跌至极低的1.15,初步测算2022年总和生育率已下滑至1.09,低于同期日本的1.29,略高于韩国的0.8。

女性结婚意愿比男性更低?

结婚人数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年轻人数量下降,二是适婚人口男多女少,三是初婚年龄推迟,四是结婚成本高,五是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大。

另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年轻一代的婚姻观念已经发生改变。与父母辈相比,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把单身视为一种正常的生活选择。“30多岁了还没结婚”在年轻人中已经见怪不怪。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女性教育水平和经济独立程度的大幅提高,调查数据显示女性的结婚意愿比男性更低。

从2013年到2021年,仅仅8年时间,我国初婚人数就减少了一半。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的数据,按每五岁分组的人口数来看,2020年30-34岁人口有12415万人,25-29岁人口有9185万人,20-24岁人口有7494万人。由于步入婚龄人口数量呈不断下降趋势,可以预计,未来几年我国的初婚人数仍然会继续下降。

用补贴来“催生”的效果如何?

用补贴来“催生”是有效果的,催生效果如何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补贴的力度有多大。

根据OECD(经合组织)的数据,2017年部分发达国家现金补贴家庭福利的金额占GDP的比重如下:英国2.12%,法国1.42%,瑞典1.24%,日本0.65%,韩国0.15%。

从中可以看出,欧洲国家现金补贴家庭福利的金额占GDP的比重远高于日韩,这也是欧洲国家生育率普遍高于日韩的原因之一。

我们可以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来制定具体的补贴政策。我建议对于二孩家庭的每个孩子,给予每月1000元的现金补贴。给予多孩家庭的每个孩子给予每月2000元的现金补贴,直至孩子20岁。

与此同时,对于二孩家庭实行所得税和社保费减半,三孩家庭所得税和社保全免(对于特别富裕的家庭,可以设定一个补贴上限)。估计这些措施能够将生育率提升20%左右。

2023年出生人口将低于900万?

2023年8月8日,据第一财经报道,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乔杰在医药创新和科技前沿论坛上表示,中国新生儿人口数量近5年内下滑约40%,2022年全国出生人口共956万人,“预计2023年出生人口数约为700万-800多万。”

界面新闻注意到,乔杰目前为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兼任医学部主任。她曾担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等职务,同时还是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妇产科学院荣誉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乔杰的观点引发外界热议。人口学专家何亚福向界面新闻表示,2023年出生人口低于900万很有可能,但低于800万的可能性不大。他注意到,从各地已公布的今年一季度出生人口数据来看,普遍比去年同期下降。

低生育、高年龄?影响几何?

对于经济基本面而言,人口老龄化会对劳动力供给产生影响,并降低生产总量;另一方面,生育率下降、老龄化加深也将导致全社会的储蓄、投资减少,并将导致居民工资以及物价的抬升。对于资本市场而言,人口结构的变化可能带来消费结构的改变,长期看低生育率和老龄化可能会降低汽车、地产的购置需求,同时也将增加医疗保健支出占比;人口红利的消散也可能导致经济增长中枢回落,而老龄化的不断加深也将降低居民风险偏好,长期看利好债市。

应对低生育率的他山之石。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日本、韩国、新加坡都曾经历过生育率水平快速下降,结合日本、韩国、新加坡的应对经验,我们认为解决低生育水平需要完备的组织机构、政策法律体系,同时也需要政府部门提供充足的经费来源以应对补贴、税收减免等方面的开支。

    864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