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情的工作日记精选四篇
访惠聚活动,全称为“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简称“访惠聚”。这一举措,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针对当前区情和形势提出的密切联系群众,融入群众,服务群众,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今天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分享的是关于民情工作日记,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同学们。
日记一篇
八月,正值吐鲁番鲜食葡萄销售季。高昌区艾丁湖镇花园村的田间地头一排排葡萄架列队整齐,葡农们都陶醉在丰收的喜悦中。
“玉苏甫·依沙木丁家今年种了11亩的葡萄,葡萄产量好。由于种植面积较大,家里劳动力少,自己忙不过来,玉苏甫·依沙木丁家人着急坏了。”花园村第六小组组长在晨会中说道。
当得知这一情况后,第二天一大早,工作队统筹组织各支力量,合理搭配分组,主动来到玉苏甫·依沙木丁家地里帮忙抢摘葡萄。大家剪枝的剪枝,搬运的搬运。一大早上的功夫就采摘了2亩地的葡萄。
看着一车车采摘好的鲜食葡萄,玉苏甫·依沙木丁家人激动地说:“葡萄埋墩的时候工作队来帮忙了,葡萄开墩的时候工作队来帮忙了,葡萄采摘的时候还是工作队来帮忙了。在我最需要的时候工作队就出现,今年的葡萄丰收好,真是多亏了工作队的帮忙啊,太感谢工作队了。”
今年以来,驻花园村工作队积极转变工作作风,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真心融入群众,倾听群众心声,帮助群众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53件,办好事实事156件,真正把群众工作做到群众心里,让“访惠聚”工作不断取得实效。
日记二篇
“这次调研指导组住在乡上,通过查看《民情日记》、党支部工作手册、基层组织建设相关基础档案,询问自治区“访惠聚”驻村工作‘1+2+5’八项任务落实情况,逐村过筛子,手把手指导,效果比较好,使我们从思想上对‘访惠聚’驻村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给基层干部和驻村工作队上了一堂生动的课。”吐峪沟乡党委组织委员钱小东说。
为压实主体责任,坚持问题导向,鄯善县委组织部24名干部深入11个乡(镇、场)、95个村(社区、队)调研指导基层组织建设暨“访惠聚”驻村工作,逐村把脉问诊开处方,确保各项工作在基层落到实处。
把脉问诊
组建6个调研指导组,由副部长、科室长担任组长,深入全县11个乡(镇、场)、95个村(社区、队),指导基层组织建设和“访惠聚”驻村工作,列出具体调研提纲,逐乡逐村问诊,采取个别谈话、电话抽查、互评互学、召开座谈会、入户走访等方式,多角度全方位了解乡、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存在的问题现场反馈,下发整改通知单,明确需整改问题、整改时限、整改责任人。截至目前,共下发整改通知单85份。
对症开药
针对调研指导组发现个别基层干部、“访惠聚”驻村(社区、队)工作队员存在对发展党员程序掌握不精准、《民情日记》填写不及时不规范、对基层组织建设、“访惠聚”驻村工作、党建知识了解掌握不够、对应知应会内容理解不深不透等问题,县委组织部采取集中授课、集中测试、手把手指导等方式,对基层党建知识以及发展党员程序进行集中培训;通过微信平台、QQ群定期发送“四步”写好《民情日记》、记录驻村干部的真实生活等3篇文章,指导规范《民情日记》,向各乡(镇、场)发放《鄯善党务知识工作手册》,组织400余人进行测试,举办党建知识培训班5场,受教育干部近千人。
巩固成果
为巩固整改成果,确保前期调研指导中发现的问题整改落实到位,组织部长带领3名业务骨干入住乡村精准指导,每个乡确保至少入住2天,通过听、查、问、看等方式,了解整改落实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同时进行回头看,对照乡村整改落实情况,通过召开座谈会,询问了解整改落实进度,逐乡逐村开展党建知识培训,认真听取意见建议,通过抓两头促中间,以点带面,有序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和“访惠聚”驻村工作再上新台阶。
日记三篇
“我有养殖技术,却一直发愁找不到品种好的鸡苗,现在有这50只田园黑鸡鸡苗,我对早日脱贫满怀期待。”9月25日,看着正在觅食的鸡苗,疏勒县亚曼牙乡阿亚克盖米桑村村民比力克孜·买合木提兴奋地说。
疏勒县亚曼牙乡阿亚克盖米桑村是一个典型的深度贫困村,人多地少,种植结构单一,仅靠一亩三分地难以在短期内走出困局,必须调整产业结构,拓宽村民的致富门路。自治区工商局驻疏勒县亚曼牙乡阿亚克盖米桑村工作队与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经过多次调研后,为该村引进了家禽养殖项目。为此,安利新疆分公司为该村30户具备养殖条件的贫困户捐赠了1500只鸡苗,每户获得50只。
村民亚森·买买提早在一年前经朋友介绍引进了150只田园黑鸡试养,因自己懂养殖技术,成活率达到了90%以上。三个月后,田园黑鸡开始产蛋,每只母鸡的产蛋高峰期可持续100天。半年后,田园黑鸡成批出栏,他又购进一批鸡苗,形成了持续发展的产业格局。亚森给自己算了一笔账,首批鸡除去鸡苗和饲料成本,半年挣了1.2万元。“鸡生蛋、蛋生鸡”,亚森成了村里的养殖大户,也成了靠养殖率先脱贫的典型。
自治区工商局驻阿亚克盖米桑村第一书记范雷对精准扶贫深有感触,她说,驻村工作队将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上继续发挥优势,探索养殖扶贫新路径,以示范户带动项目推广,促进贫困户稳定增收致富,真正实现从“输血”到“造血”、“漫灌”到“滴灌”、“阶段性”到“可持续”的转变。
日记四篇
2018年2月2日。“访惠聚”驻村工作的第一天,我与2017年“访惠聚”工作队两名老队员聂津津、江飞一起入户走访,开展各项工作,在忙碌中体验着别样的精彩与快乐。
“你好!我叫祖力皮亚,你叫什么名字?”“你好!我叫杨文浩。”“你好!”“你好!”“你们好!”走在前往联系村组的路上,几个小女孩追上我们热情的打招呼,在听到我们的回应后,旁边几个玩耍的孩子也走了过来,用不太熟练的普通话向我们问好。看着眼前一张张稚嫩的笑脸,心里好一阵的感动,被这爽朗的笑声所感染,我从孩子们灿烂而充满期待的笑脸中看到了作为“访惠聚”驻村干部的一份责任与担当。
一路上,不止是村里孩子们,碰到的村民也都热情的和同行的聂津津、江飞两人打招呼,热情的邀请我们到他们家里。从他们亲密的互动中,我看到了村民的朴实与热情,看到了两位驻村工作队老队员通过他们的辛勤努力与付出,与村民建立起的亲密无间的情谊。那一刻,我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全力以赴做好驻村期间的每一项工作,特别是用心做好群众工作,像同行的老队员一样,做村民的贴心人。
“本科自考报了没有?”“报了,一共需要考16门,今年考4门,我已经开始复习今年的考试科目了。”走进返乡大学生帕提古丽·吾甫尔的家中,同行的队友聂津津与关心的询问起帕提古丽·吾甫尔本科自学考试的事情,他们亲热的聊了好一阵,从他们的聊天中,我看到了帕提古丽对我们“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干部的信任与热情。出门的时候,帕提古丽热情的把我们送出好远一段距离。
“谢谢!吃饭!”在西力甫汗·百克力大娘家中走访时,看到她正在打水,我们便上前帮忙,她连声的感谢和热情邀请让我很受触动。其实我们只是顺便帮助她做了小小的一件事情,而她却给予我们这样热情的邀请,这一刻我再次感受到作为一名“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员的责任与担当。
一天的“访惠聚”工作在充实的忙碌中结束了。路上嬉戏玩耍的孩子们的热情互动,入户走访时的亲密交流,还有我们的真情帮扶赢得的声声赞誉。一天走访中遇到的很多人其实并不怎么听得懂我们的话,但他们从我们的言行中读懂了驻村干部真心帮扶和付出,正是这份真心帮扶和付出让我们和他们跨越了不同语言的界限,建立起越来越亲密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