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寒假春节的美好回忆日记
如潮的爆竹声,从远处的乡村此起彼伏地传来,仿佛可以嗅到那浓烈的烟花的火药的香味。今天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分享的是关于春节日记,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同学们。
寒假春节日记一篇
过年大年初一今天是大年初一,大年初一是一年的开头,当然要有一个好的兆头啦。
大年初一要吃水饺,具体的原因我也不清楚。大年初一还要吃鱼,并且必须是一条整鱼,在吃鱼的时候,还必须从其尾开始吃起,一点一点向上吃,且还不能吃完。因为这象征着年年有“鱼”(余的谐音)。能让人发大财呢。
大年初一的说道可多了:不能生气;不能说脏话;不能乱花钱;不能……。因为大年初一要有一个好的兆头啊,正如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所以我们一定要过好大年初一。当然这一切都是封建迷信,但是我们也是去遵守,因为这毕竟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啊,象征着我们中国几千年的悠久文化啊。
到了中午的时候,我看到地上有尘土,我便去拿我清理尘土的无敌武器——吸尘器。我刚插上电源,正准备使用的时候,妈妈走了过来问:“你这是清理卫生?”“是啊!”我回答道。妈妈便说:“大年初一不能清理卫生。”“为什么啊?”我问。“因为大年初一清理卫生可能将财富清理走啦。”妈妈答道。“哦,我知道了”我说。同时我也将吸尘器的电源拔了下来。我将吸尘器放好,就看电视去了。
快到午饭的时候,爸爸在床上睡着了。而我则在电脑上看新春的习俗还有禁忌。过了一会,妈妈来喊我们吃饭,可爸爸还在睡觉,妈妈正要喊爸爸的名字,我拦住了妈妈说:“大年初一不能叫人的名字催人起床,这样表示对方整个年度都要人催促做事情,你难道想让我爸爸在整个年度中被人催促做事情吗?”妈妈听了之后笑着点了点头。
大年初一的禁忌可真多啊。
寒假春节日记二篇
日落日升,斗转星移,回首往昔,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系念和玄想,而这“岁时礼俗”就是其中之一。比如,春节习俗成了我国的传统民俗节日。春节在古都更受到人们普遍重视,由此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春节习俗。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春节原起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古代的春节称:“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就北京地区来说,从腊月初八家家户户要泡腊八醋(蒜),就开始有了“年味”。民谣讲:“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有一首歌谣唱道:“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从这一天开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扫房子,蒸馒头,置办年货,贴“福”字,贴年画,剪窗花,贴对联。贴门神,贴挂钱,一直忙活到除夕,开始过大年。
北京人总是把“福”倒着贴在门里、衣柜、水缸上,寓意着福到了。贴春联也有许多讲究,一般百姓家贴红色春联,门楣上贴“横批”,内廷、王公府第,一律用白宣纸镶红边;守制者(有父、母丧者)则要用蓝纸;庙宇用黄纸。春联最早始于五代时的后蜀。据说当年蜀太子在本宫门上提写“天垂余、地接长春。”八个大字,这就是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北京人在屋内廷贴上“抬头见喜”,屋外贴上“出门见喜”,院内贴“全院生辉”等春条。
过去大多数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龛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讲究的要摆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饼、花糕的面鲜,成堂的水果、成堂的干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饭,素饺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家境不好的也要摆三堂或五堂供品。北京人过年讲得就是吃喝玩乐,以吃为主。这些供品实际上也是为人准备的。
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饭(又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丰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饭要荤素一起上。有冷荤、大件和清口菜。冷荤有冷炖猪、羊肉、冷炖鸡、鸭。大件有:红烧肉、扣肉、米粉肉、红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罗十、咸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荤素睡觉为主。
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饺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还总是把饺子包成元宝形,在饺子中放进糖、铜钱、花生、枣、栗子等。如吃到糖的,意味着日后生活甜蜜;吃到铜钱意味着有钱花;吃到花生意味着长寿,因花生又名长生果,吃到枣和栗子的意味着早立子……
北京春节的习俗真有趣!
寒假春节日记三篇
为了欢度春节,我们乡又举办了“春节花会”。名叫“花会”,却一盆花也没有,一问爸爸才知道,原来花会就是农村民间传统的各种艺术形式,聚到一起在街头进行演出,犹如百花齐放,所以叫“花会”。
正月初二这天,花会演出队从乡里出来,一路点放着喜庆的鞭炮,敲着锣打着鼓,笙呐齐鸣,载歌载舞,走上街头。有高跷、舞狮、武术、骑驴舞、蝴蝶舞、太平鼓,还有诙谐逗乐的猪八戒背媳妇,真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演出场地设在乡中学的操场上,我一路追随着演出队来到中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悬挂在大门口的横幅标语:“苏家索乡春节花会”八个金字。我大步流星奔进去,呵!这里已是人山人海了。
蝴蝶舞首先吸引住了我。一队白衣黄裤的小伙子踏着鼓点,随着管弦乐声舞动鲜艳夺目的蝴蝶,左右颤动,上下翻飞,四娘。她们个个头戴绒花,粉衣绿裤,一手捏着红绸手绢,一手执着彩扇来扑蝴蝶。她们跟着翩翩蝴蝶,一会儿旋绕追逐,一会儿轻盈漫步,一会儿又蹲下捕捉,身姿优美,舞步娴熟。我面前好像是一个彩蝶纷飞、鲜花盛开的大花园。
忽然,锣鼓咚咚,喝彩声声,原来是高跷队正在大显身手。演员们身穿戏衣,有渔夫,有壮士,有小媳妇……有位小丑,吹着三咎胡须,扭得最欢,舞着公子扇,动作滑稽可笑,一古脑儿地拦着那个小媳妇,不让人家走。那个女孩羞羞答答,用手帕遮住脸。我还真以为剧中的小媳妇捏了一把汗。只见小丑又向前一步,把小媳妇的手绢拉了下来。人们正猜想会出现什么结局时,忽然哈哈大笑起来,原来大家发现小媳妇的扮演者是一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装得倒挺像。
我很佩服扮演着猪八戒背媳妇的那个演员,一个人表演两个人的动作。猪八戒憨头憨脑,傻里傻气,孙悟空变的小媳妇又俊美又灵活,机智聪明,虽然难度很大,演员却演的惟妙惟肖,淋漓尽致。
还有英武的少林棍,庆丰收的太平鼓,人们喜闻乐见的骑驴舞,庞然大物的狮子滚绣球,都拿出了自己的绝技。
看完“花会”回家,听爸爸说,这几年,我们农村富起来了,又恢复了解放初期年年举办“花会”的老传统,特别是今年,各村买了彩衣、道具,所以今年的“花会”格外红火。
等着看吧,明年的“花会”会更加丰富多彩。
寒假春节日记四篇
家乡的春节非常热闹。二十三后,大家都很忙。每家每户必须大扫除一次,还要准备年糕、对联什么的。到了除夕,大人们吃完早饭就贴对联了。在外面走着,家家户户门外都贴上对联,有些是红色的,有些是金色的。客厅里的“福”字一定要倒着贴,意思是说福“到”了。早上还得还神,每户人家都忙活着,到处都是饭的香味。到了十点钟,就开始出发去还神了。来到庙里,一眼望去人山人海。庙里,不仅有酒肉的香味,还有一股浓浓的香的气息。拜完神后,外面的鞭炮齐鸣,根本停不下来。到了下午,大家就在家里吃团圆饭,在吃团圆饭前要先放一挂鞭炮。晚上十二点以前家家灯火通明,一直守到十二点以后,并且鞭炮声日夜不停,我们还要守岁。
正月初二,外嫁的女儿必须回娘家探亲。这一天,街道上可多人了,店铺里的人更是忙的措手不及。娘家会准备好酒肉,等女儿带着全家来。
过了春节之后,我们小孩该上学的去上学了,大人们也外出工作了。一切又恢复原来的样子了。
寒假春节日记五篇
外婆家的一名新成员——小狗,尽管它在除夕夜和传统的春节兼西方浪漫的情人节的那两天的所作所为让我们担忧、揪心,可是结果却不失有趣,让人开怀大笑。除夕那天晚上,我去外婆家,却不见小狗那绒球般的黄身子,赶忙问外婆:“小狗哪去了?”外婆伤心地回答我:“小狗被人哄走了。”听了这话,我顿时为小狗的处境担忧起来,心想:它会不会遇到坏人了呢?会不会被哪个人欺负呢?被人哄走了,宰了,还是养着?还是希望它好好的活着呢,这小家伙。”我们大家议论纷纷,都为小狗的下场担心。看到一个鸭头,小舅舅说了:“连这个鸭头还没给它吃完呢。就没了。”相处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月,彼此都有感情了。很多戏剧性的变化。
大年初一,我在外婆家放鞭炮时,眼前出现了小狗的黄身子和黑白分明的胖脑袋,我惊喜的大叫道:“小狗回来了!”霎时,大舅舅、大舅妈、小舅舅、姨妈……都跑了出来。大家都很开心地迎接这位一夜未归的成员。
小狗看到我们,欣喜地不停摇尾巴,这边绕,那边嗅。我们谁也无从知晓它去了哪里,更无从知晓这一晚它遭遇了什么,但是能再见到小狗,失而复得,每个人都很高兴。想到今天既是春节也是情人节,所以,姨丈开玩笑地说:“它会不会去为今年这个特殊的情人节去做准备了呀!”这句话引得大家都笑了,笑声传得很远很远。小狗恢复它顽皮的本性,在我们身边嬉戏。许多有趣的事,这得看你这么看待它,世界上不是缺少有趣的事物,而是缺少发现有趣事物的眼睛。
关于寒假春节的美好回忆日记相关文章:
1.初一年级学生记录春节的美好回忆日记300字 - 5068儿童网
2.四年级学生分享春节的美好回忆日记200字 - 5068儿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