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端午节的小学生日记

东泉 1172分享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到了,又要吃香喷喷的粽子了。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是小学生端午节的日记200字,欢迎阅读。

  端午节

  有一句俗话说得好:“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端午节。端午节的由来有很多种传说,其中流传最广的要数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之说了。在这一天,全国各地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配香囊等。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着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据历史记载,在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秦军攻破楚国国都,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入汩罗江,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从那以后,人们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如今,每到端午那天,每家每户都会买粽子,包粽子。粽子的类型有很多种,有肉粽子、八宝粽子、红枣粽子、豆沙粽子、枣泥粽子、咸蛋黄粽子、腊肉粽子、雪菜肉粽子、鱼头肉粽子、宫保鸡丁粽子、鱼香肉丝粽子、鲍鱼粽子、榨菜粽子、五香肉粽子……这么多的粽子中,我最喜欢肉粽子。因为它吃起来软软糯糯、美味可口。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这天,除了吃粽子、赛龙舟,人们还要挂艾草,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我听奶奶说,端午节挂艾草、石榴、或菖蒲,都有其原因。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可以避邪。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有一段记载:“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於床户,皆以却鬼”而晋代“风土志”中则有:“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裁之。”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逐渐淡化与消亡,是近年来文化界的热门话题之一,几乎每年的春节和中秋节,都会有人出来念叨一番。有人甚至将这归因于“洋节”的流行,认为其实质是强势文化侵入导致的本土文化衰退。至少有两方面的因素,是不容忽视的:一方面,是社会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特别是城市居民,过去的节日特定食品如今随时可以享用,周末的休闲娱乐可以比过去的节日还丰富,传统节日自然就淡化了;另一方面,传统节日是在过去的生活节奏中产生的,或者可以说与旧时农业社会的生活节奏相依存,在今天这个社会大变革的转型时代,生活节奏空前加速,可能是人们不得不疏离传统节日的更重要原因。换个角度说,“洋节”是伴随当代生活节奏一起进入中国的,所以最先接受“洋节”的,恰恰正是最能适应当代生活节奏的青少年。与人们对春节与中秋的不能忘情相比,端午与重阳这两个传统节日就更是渐行渐远。粽子似乎是端午节的标志。其实南京习俗,吃粽子并不限于端午节,但端午节一定要吃粽子。只是南京的粽子好像从来就没有出过大名,说到粽子之类的江南小吃,人们只会想起苏州和杭州。包粽子本该用糯米,因其黏性好,可以黏住恶龙的牙齿,免得它去伤害屈原。然而一般人家只能以粳米掺少许糯米,甚或以籼米为主,掺上粳米和少许糯米,因为在计划供应的粮食中,粳米和糯米都是限量供应的,糯米尤少,大约一个节期一人只有一斤,且价格也要高几分钱。贫寒人家,不得不做这种算计。包粽子的米也需要泡一段时间,使其吸收一定水份,容易煮熟,但也不能泡得过久,否则会酥成米粉,那就只能做元宵了。家里常买的是红枣粽,偶或也能买点肉粽。肉粽,是将过年时的腊肉,切成肉丁,每只粽子里包入二三丁,吃时揭开粽叶,只觉肉香扑鼻。每年端午节,爷爷,奶奶都会去买艾草到了初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门上都会插上艾草,据说艾草会镇邪辟灾。当然在我们看来,只要闻一闻那清新又奇异的艾草的清香。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包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之一,今年端午这一天爷爷,奶奶早就准备了粽叶、糯米、大枣、豆沙和草绳……一些材料来包粽子,糯米要用凉水泡一泡,包出来的粽子才会粘。等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做好了,我和奶奶便会坐下来包粽子,先拿出一片粽叶把它卷成三角锥体形状,往里面装入糯米和大枣,再将多出的粽叶折回包好,再用草绳一捆一个立体三角形的粽子就包好了。不长时间我们就包出了满满一盆形态各异的粽子。可以下锅煮了,只见奶奶把包好的粽子像赶鸭子似地倒入锅里,和粽子一起入锅的还有圆溜溜的鸡蛋,一小时过去了,终于可以出锅了,奶奶和妈妈一起把粽子和茶蛋从锅里捞出来,全家人围在一起吃粽子、吃茶蛋。吃完了粽子我又和奶奶去买香包,奶奶一边挑一边对我说:“以前香包一是避邪,二是为讨吉利。传说屈原投江的时候正是夏天,蚊虫四飞,老百姓唯恐屈原遗体遭叮咬,就纷纷用艾草点燃,用艾草烟熏蚊虫,后来有人建议,可以用布来包裹檀香……延续到后来人们用针线缝好香包后,再串上一根布绳,挂到脖子上,每人一串,预示着蚊虫污物不敢靠近,慢慢地流传下来,端午用香包就成了中国的传统习俗”。买完了,带在脖子上一丝淡淡的香气散发出来。看到满街的条幅,听到粽子的叫卖声,读过网络上铺天盖地有关屈原的贴子,忽然醒悟:明天就是端午节了。而明天的端午节,只是城里人亲朋聚餐的因由,是小摊小贩赚钱的契机,是商家推销自己的良策,与屈原无关。明天是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而在乡村,端午节却是五月十五。因为五月初五农活正忙,稻田里的秧苗还未插完,棉田里的杂草还未除净,正是农人们播种丰收播种希望的黄金时期,他们哪里会有闲心坐下来过节呢,即使勉强自己将身体坐到了餐桌的旁边,他们依然会魂不守舍,他们的心仍在田间地头,仍在那些庄稼的身上。于是我们的祖先便想出了一个折衷的办法,节也要过,农活也不耽误,只好让端午节做出让步,等农活做完后,就把端午节作为庆祝播种的节日吧。这样的端午节,自然与屈原无关了。

  端午奇遇记

  今天是端午节,我高高兴兴“坐”在椅子上吃粽子。“这,这怎么回事,这个粽子好奇怪,怎么通红的?”我问“老妈”(对妈妈的尊称)“老妈”说:“快别吃了,估计坏了。”“啊!我已经咬了一口。”我惊讶的说。我一急,把粽子咽下去了,我立即昏倒了……

  我醒来,爸妈都不见了,我心想:儿子晕倒了,你们也不管,哼!

  我来到镜子面前,看了看,我 又突然想起爸妈走了的事情,气愤得一拳头打向镜子,我没打破镜子,反,反而进入了镜子里。“啊!”

  (“我”在下文是其实是镜子人,括号里的是我的思想。)

  我马上回过神来,我忽然说了许多我自己也不知道的话:“其实,我们‘镜子’人是和你们现实人一体的,你们现实人干什么,我们镜子人就干什么,不过,嘿嘿,我让你吃了魔法粽,你和我互换了身体,我再也不用受你的控制了,哈哈哈哈!”

  这样一说,我好像明白了许多。“我”(肉体实际已经不属于我,受了那个“镜子人”的控制。)不知怎么了,干了许多坏事,以下都是罪证

  “我”飞速的跑到了公园的小草坪旁,破坏的心思如潮水般涌来,穿过护栏,在草坪里跳起了“芭蕾舞”,一扭一跳,还没长起来的小草又低下了头,“我”像收了许多奴隶似的,哈哈大笑起来。(天,这,这,我怎么能这样呢,这不是我呀!)

  “我”在公园里乱跑,看见树林,掏出口袋里的小刀,在树上乱刮,树木被我折腾得不像样。(哎,这不是我所想的,谁能理解我?)我又拿出更锋利的小刀,刻下“姚远到此一游”的字样,哈哈大笑。(真希望这场灾难能快点过去)

  “我”往家走去,看到有人在路上打群架,“我”也过去凑热闹,我被揍得鼻青脸肿。(啊,可真痛,该死。)不过,“我”还一个劲的往上冲,又被海扁了一顿。(痛啊!)

  课堂上,数学老师问题:(4+3)+(7+6)-1=?(答案是19呀!)“我”被老师叫起来,“我”却“玩世不恭”的样子,不回答问题,老师过来就把“我”打一下(疼!)

  关于走进端午

  今天,我来给大家介绍端午的习俗由来,我听爸爸说小的时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喂过我粽子。现在,我长大了,对端午的了解更多了,下面我介绍的是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的习俗在各地不尽相同,比如在南方:他们过端午节要吃“五黄”,这“五黄”分别是: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为什么南方过节要吃“五黄”呢?原因是当地人认为可以驱寒湿、祛五毒。而且无论南方、北方,这一天还要在儿童的额头上画个“王”字,不近如此,还要佩戴五颜六色的香囊。

  下面介绍的是端午节的传说:

  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屈原是一位爱国者,他想让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就经常给国王提合理化建议,可是国王不爱听,就把他赶出国都。有一次秦国来攻打楚国,楚国很快就被打败了,国家就快没有了,屈原很伤心,这一年的五月初五,他搬着一块大石块投入泪罗江自尽了。人们知道,非常悲伤,为了不让鱼吃屈原,就把竹筒里装着粽子扔到河里,希望鱼吃饱了就不会吃屈原了。

  听了我的描述,你们喜欢端午节么?


相关文章:

1.端午节日记,端午节日记300字|200字,关于端午节的日记

2.端午节的数学日记200字

3.端午节的日记200字

4.端午节的日记200字

5.端午节-小学生日记200字

    8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