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庭的优秀散文日记-给孩子一个真正的家
什么地方是家?
家字上面宝盖头,表示房子;下面是个豕,表示猪羊。也就是说,古人认为能遮风避雨、吃饱肚子地方就是家。再引申一下,能提供保护、提供物质来源的地方就是家。
看来,家有两大作用——保护和物质。物质来源这点,自古至今一直很清晰,吃饱穿暖上学买房娶媳妇,样样都少不了从家里汲取物质帮助。至于“保护”这一功能,却渐渐失去真味,也渐渐让人迷惑,到底什么样的地方才是真正的家?
家的保护作用有两重任务:身体和心灵。如今,家对身体的保护作用绝对不容置疑。生病、受伤、意外等等,都会让家中的父母亲人呵护备至,甚至倾家荡产都在所不惜。但是,与身体同样重要的心灵呢?却备受冷落,遭尽白眼,打入冷宫。或许你会认为这样说太极端了,而实际上对绝大多数的家来说,这就是现实。
我们先来看前几天的一则新闻:盐城市一男孩骑自行车不慎撞倒一位50多岁的老奶奶,老人索赔2000元,男孩将其带回家偷偷拿钱给她。几日后,父母发现钱少询问,男孩才说出他撞人赔钱一事,父亲就说了他几句。当天下午,男孩从6楼跳楼身亡。
我们先不讨论男孩心理承受能力的强弱,只关注一下男孩做错事后不敢告诉家人的心理。家对一个人心灵的最大保护作用就是接纳——无论你做了天大的错事都不会被抛弃。男孩无意撞了老人(不排除被讹诈的可能),事情后果并不严重,却造成了尚未成年的他无法承受的心理负担。可以想象在隐瞒事情的这几天里,男孩的心理一定是极其忐忑紧张,他懊悔、愧疚、担忧,昼夜难安,只盼着家人没有发现异常,祈祷老人不再追讨,让一切归于平静。
我们看到,不管男孩心里如何害怕,却始终没有向家人寻求任何帮助,透露一丝信息。此刻不禁要问一句,为什么会这样?不妨假设一下,如果是我们的孩子撞了老人需要赔钱,我们这些家长多会有什么反应?2000块不算多,掏钱没有太大问题,关键是附加的态度。不管严厉程度如何,批评埋怨唠叨是少不了的吧。这态度里有的是家长纯粹发泄怒气,有的是唯恐孩子不当回事再犯错误。不管怎样,家长的心理是,指责你是爱你呀!而孩子从这些态度里接受到的信息是——我是不好的,我不被接纳。
当孩子犯了错误时,不论表面如何若无其事,心里都已是极其害怕,此时脆弱的他最希望得到家长全部的谅解和接纳。家长的拥抱亲吻抚摸倾听,才会让一颗惶恐受伤的心得到保护。不是不能批评错误,只是请把接纳他的一切放在最前头,请先安放好他的心灵。
这个事例并非极端,同类型的事件比比皆是。一个女生晚自习放学后被坏同学多次尾追,却不敢告诉家长,怕父母怀疑自己不够检点,后来女生不幸被强奸。一个中学生过马路摔倒,怕妈妈唠叨强忍疼痛说没事,一个月后伤处严重发炎,可能截肢。一高中女生怀孕,没敢告诉家人,到小诊所私自堕胎,意外死亡。一男生禁不住诱惑偷拿别人东西被要挟索赔,他不敢告诉一贯以他为骄傲的父母,竟绑架勒索小学生,酿成大祸。还有药家鑫事件,其父悔恨地说此事自己也要背负责任,因为他对药家鑫的要求太高,犯错必受严厉的责备,这样的教育致使药家鑫总是逃避遮掩错误,以至于在突发事件里犯下大错。
……
还需要举例吗?这些孩子做了错事后,为什么不选择告诉家人寻求帮助和保护呢?有害怕被责骂挨打,有担心惊吓父母,有忧虑让父母失望,等等。总之,孩子觉得从家里得不到更好的保护和接纳,还有可能二次受辱或让事情更加恶化,所以不如自己独自承担。可是他们没有成熟的心理如何担负起?于是用了极不正确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带来懊悔终身的后果,真是痛煞父母心啊!他们宁肯求助朋友甚至讨好坏人,也绝不告诉家人,更是让父母痛心疾首啊!我们需要反思,究竟是什么把孩子从家里推了出去呢?
何止是孩子,就是我们成人,在生活中都是磕磕碰碰的,不知要面临多少错误,心惊胆战的我们是否有一个可以袒露伤痕的地方?在这个地方,我们需要的并不一定是得到有效的帮助度过难关,需要的只是陪伴认可而已。在这个地方,我们可以诉说委屈,坦诚后悔,把最脆弱最阴暗的一面尽情展示而不担心受伤害,因为知道不论自己如何都被全然的接纳。这样的地方才是真正的家!
而实际上,真正拥有家的人太少太少。但不管怎样困难,请给我们的孩子一个真正的家,让他们最软弱最害怕最孤独的时候,能想起还有一个可以依靠的地方。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来源公众号:沙塔涓流
作者:悦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