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老师的探究-从今天起,做一个“智、明”的人
我们常听到这样一种夸奖:“他真是个明智的人。”“你这样做,真是明智之举。”“明智”,绝对是个褒义词。但什么是“明智”呢?“明”与“智”又有什么区别呢?这其中又有着古人怎样的智慧呢?
老子的《道德经》第三十三章中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意思是:认识别人叫智,认识自己叫明。下面我们分开来谈。
先说“智”。如果我们把这里的“别人”推广来看,可以理解为:一切外在于自身的事物。那么,所谓的“智”就是:能准确地认识、判断一切外在于自身的事物。比如,我知道这个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知道这个产品是什么样的产品,我知道汽车的构造,我知道为什么会打雷下雨,等等等等。孔子说:“智者不惑。”惑,迷惑、糊涂的意思。而所谓智者,就是能看清外物的人,是不会被外物迷惑的人。这一点,从“智”这个字的字形也可以看出来。这是一个形声字,上面是“知”,声旁表读音;下面是“日”,形旁表意义。连在一起,所谓“智”,就是每天都要学习新的知识。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地认识更多的外在于自身的事物,自然能成为“智者”,自然不容易被外物所迷惑。韩愈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有了疑惑而不学习,“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孔子为什么能“七十从心而不逾矩”?这自然与他“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的学习精神分不开。只不过,他主要是向古人学习,我们需要学习的范围更广了。
相反,那些不学习的人,就很容被外物欺骗。往早一点说,有人相信碘盐能抗辐射,于是超市里的食盐被抢光;有人相信食醋能对抗“非典”,于是超市里的食醋被抢光。现在各种诈骗横行,连有人自称是长生不老的乾隆皇帝,都能有人相信是真的,送上上百万的钱财。除了骂骗子可恨之外,我们是不是该正视一下自己是不是“人傻钱多”?“谣言止于智者”,如果不每天学习,努力成为“智者”,你就容易成为“受骗者”、“谣言传播者”。
再说“明”。“人贵有自知之明”,所以,明者,能自知者。为什么说“自知为明”?还是以字形来分析。左边为“日”,右边为“月”。为什么古人让“日、月”连起来表示“明”?古人为何这样造字?我是这样“臆测”古人的:太阳(日)自身能发光,而月亮(月)本身是不发光的,月亮之所以明亮,是靠反射太阳光才有的。我觉得这里体现的就是古人造字的智慧:把“日”理解为“他人”,把“月”当做自己,把“反射”理解为“反省”,以他人为鉴,就可以“明”自己的得失,就可以“自知”。而要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但又是很重要的,难怪希腊德尔斐神庙门楣上的铭言写着“认识你自己”。可惜,能做到的人太少了,所以现代社会仍普遍存在着“道德大棒满天飞,基本规则碾成灰”的现象。
有了以上的分析,我们就明白荀子为什么要在《劝学》中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了。“博学”就是广泛地学习,能更多的认识外物,这能让人“智”,“博学”的结果就是“智”;“日参省乎己”,每天反省自己,认识自身,就能让人“明”,“日参省乎己”的结果就是“明”。做到这些,于是就能“智明而行无过”,换成“明智而行无过”就不对了。
懂得了这些,从教育孩子的角度讲,第一,就是要让孩子养成爱读书、爱学习的习惯。学习不仅仅是为了上大学,为了赚钱,更是为了让自己越来越“智”。相反,如果不学习,人真的会变得越来越“笨”的,这可不是我瞎说,这是科学哦!(什么是“笨”?请关注我接下来的文章)第二,就是要引导孩子经常反省自己每天的所作所为,如果能做到“三省吾身”,那就不得了啦。当然,你这样要求孩子,你做父母的就更应该带头这样做了。并且,“好父母,好孩子”,一个“智明”的父母,其孩子是不会差的。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公众号:左手写诗右手为文
作者:郭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