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姐成长心情的记录(三)-读书(2)

春燕 1172分享

  2、解读《空谷幽兰》(比尔.波特)

  这本书当年曾经轰动整个欧美,是美国著名汉学家波特撰写的第一部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著作,还因此掀起了一阵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

  书的名气很大,但姐在翻看这本书的过程中,经常会有出戏的感觉。

  因为我们都习惯中文的叙述方式,而且写文化类的书真的是数不胜数。

  比如余秋雨、余华、夏坚勇、白先勇、柏杨、龙应台等等等等。

  不同的作家虽然都有不同的切入点,但都是中国式叙述方式。

  忽然之间,换成一个美国人,用西式的思维来展现中国文化。

  在他笔下,那些古老的我们耳熟能详的老子、孔子、王伟、李白、杜甫,就像萧亚轩的那首歌,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有种别样的感觉。

  有点像是看何伟(另一个人著名的美国作家,这是他给自己起的中文名字)写的《江城》,熟悉的景致从旁观的角度看,必定产生不同。

  而且,波特的切入点非常特别。

  针对曾经或者仍在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独特的群体——隐士,对这些人是否还存在于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进行了实地的探访,对姐而言,就像是完成对某个梦想的巡礼。

  最初对隐士的概念,是来自于古龙和金庸的武侠小说。

  尤其是古龙笔下,年少英俊的男主,身负绝世武功,无人知道是怎样炼成时,基本就是男主的某段与隐士邂逅的奇遇,才让男主获得了不传的旷世武功。

  而这些与隐士相遇的地方,要么是在某个山洞里,要么是在高山峻岭处。

  有段时间看得走火入魔,以至于某次爬山时跌落崴了脚,竟然丝毫不心慌,还企盼着从林中深处出来一位白胡子老爷爷,帮我诊治筋络错位,顺带帮着打通任督二脉,并传授一身绝世武功(当然,结果是并没有,姐只能依靠着同行的伙伴一瘸一拐下了山)。

  不爱红装爱武装,就是从那时那刻萌发的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有烦躁的时候,时不时就会冒出“索性不干了,找个地方躲起来吧”的想法。

  但是,就像伟大的罗马国王马可.奥勒留在《沉思录》中所说,

  “一般人隐居在乡间,在海边,在山上,你也曾最向往这样的生活。

  但这是最为庸俗的事情,因为你随时可以退隐到你自己的心里去。

  一个人不能找到一个去处比他自己的灵魂更为清静。”

  这也正是中国隐士所追求的。

  只不过,对一般人来说,隐居是一种逃避;而对隐士来说,隐居是一种选择。

  换句话说,隐居深山,对于隐士来说,是他们出世的捷径。

  他们专注的其实是心灵的自在,而不仅仅是让身体远离城市的喧嚣。

  就像陶渊明所写,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在波特寻访的不同隐士中,即使对修行的理解有所不同,但无一例外是完全无视物质生活的困苦,而专注自己内心的。

  就像演成方丈在和波特交流中说的:

  “心只有安了才能静;

  心只有静了才能止;

  心只有止了才能观;

  心只有能观,才能达到玄之又玄的境界。”

  忽然想起大学同学,一个非常活泼可爱的汕头女生。

  在工作几年之后,她选择了隐入寺庙,寻求另一种人生。

  听后来见到她的同学说,即使生活得深入简出,她仍然笑意盈盈。

  也许,所有的选择,最终都在于心安。

  读这本书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咖啡馆里。空气中飘荡的咖啡的香味,周边人们的喃喃低语,就像这本书给姐的感觉,在入世和出世间不断摇摆,在西式和中式间穿梭。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隐士。

  值得推荐。

  3、下周读书计划

  (1)《思考:快与慢》(丹尼尔.卡尼曼)

  本周完全没空阅读,又打脸了。不管怎样,作为下周的重点,好好洗洗脑,哈哈。

  (2)《穷查理宝典》 (查理芒格语录)

  继续,本周完成剩余部分的阅读,然后放在床头常读常新。

  (3)《绍兴十二年 》(夏坚勇)

  之前看过夏老师写的《湮没的辉煌》和《大运河传》,深受触动。

  夏老师非常擅长用一件事物或者一条线索,将繁杂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串联在一起,经常会让人感慨时空再长、折叠起来也不过是一点。

  当然更关键的是,最近商业类心理学类书籍看得太多,需要加点人文关怀,哈哈。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公众号:原来是二姐

444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