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姐的笔录-谁不是一边热爱、一边无奈?(2)
第一:把兴趣变成职业,首先要具备能力。
“你做哪一行的?”
“自由职业,靠xx为生”
“哦,不用上班啊?随便xxx就能赚钱,真是轻松啊!”
这种对话,对于那些以兴趣为生的人来说,比如写作,比如炒股,比如开店,真是太常见了。
我们常常会被成功表面的风光所吸引,
至于内里有多难,
或者假装看不见,
或者确实没看见。
不仅是外人,
包括我们自己,
也常常会有这样的错觉。
兴趣想要上升为职业,就必须具备持续提升的能力,还要能够创造出价值,否则永远不可能上升到职业的层面。
六神磊磊,那个借金庸笔下的杨过、令狐冲、张无忌看世界、坐拥百万粉丝的自媒体写作者,原先也只是在新华社上班。
看金庸写金庸借金庸看世界只是他的业务兴趣。
他用业余时间写的这些文章,都收录在业余运营的公号内。
从原先公号没有收入,到占单位收入的几十分之一、几分之一,两倍,五倍,到最后的几十倍,他才下定决心辞职。
为什么?
因为此时他的兴趣已经具备了持续提升的能力。
比如那篇《猛人杜甫:一个小号的逆袭》成为爆款,
不断有广告公司找他写广告,
他的价值开始变现,
他可以自由的读书、自由的写作,
所以才能将兴趣变成职业。
不是因为全职了做xxx就能赚钱,而是因为有能力做xxx并赚到钱才全职。
不要把兴趣和职业的打开方式弄错了顺序。
第二:把兴趣变成职业,需要持续努力
把兴趣变成职业,需要的不仅仅是能力,更需要持续的付出和努力。
罗胖当初从央视离职,依着自己的兴趣合伙开办罗辑思维时,曾经说过他的目标就是“死磕自个儿,娱乐大家”。
所以才会有每天60秒的语音,从不间断。
这也许也是一种仪式感,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将兴趣变成职业的痛苦,不要忘记持续的付出。
唐家三少常年排在中国网路作家排行版第一,年收入数千万,但他也要求自己日更万字。
不仅没有节假日,而且在思路枯竭、心情郁闷的日子里,还得憋出那么多文字。
这份痛苦,让人想想就不寒而栗
(虽然不可比,但姐也是坚持日更,有时压力大连到大姨妈也不肯来,捂脸)。
上面提到的M,虽然现阶段过得非常痛苦,可她依然十分努力。
每日自己亲自监督进出货,有空就去上咖啡培训课程,还坚持自己写软文做宣传。
内向的她,为了这个店,不断开拓自己的边界,试着和不同的渠道进行合作,吸引客源。
M曾笑言:如果不小心把店开倒了,至少也要把本钱学回来。
兴趣本来是自娱自乐,
但当你将它变成职业,
变成赚钱的主要手段,
甚至是谋生的依托时,
那些原本的乐趣和满足都将远去,
你就要做好和压力和焦虑短兵相接、不断战斗的准备。
>>>下一页更多精彩“二姐的笔录-谁不是一边热爱、一边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