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圈子文化感悟心得体会
“圈子”这个词语时时刻刻存在我们现实世界中,虽然我们平时可能没注意到,但是它确实存在着。因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个话题我以前多次感受到过,所以今天我写下自己的一点见解,对它进行更完整的剖析。
我们处在社会中,不停地与人做交互。因为某些兴趣爱好一样,几个人碰到了一起,这时候圈子的雏形出现了,圈子中的人由于不断地在与外界构建更多地连接,寻找更多的类似的人,来壮大这个圈子,有点类似于现在的帮派一样,一点一点,变成更大的圈子。
从逻辑上来讲,这是没有错误的。你想一想,学校中有学生和老师都各有自己的圈子,职场中也有不同的圈子,所以才会有“站队”的说法。我们选择与什么人组成什么样的圈子,是基于我们存在某些有交集的兴趣或者爱好。
随便举一个例子,在学校中,成绩好的学生一般和其他成绩好的学生关系都还不错,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是存在竞争关系的,但是存在互相学习,达到共赢的思想,成绩好的学生一般会互相帮助对方,从而使双方的知识薄弱点都变得更少,这样才能在每次考试中取得相当高的分数。
在中国,考高分的同学一般其他能力都不会太差,因为光把所有的知识点达到理解的程度是需要一定的智商的,聪明的人一般做其他事是比较靠谱的,所以成绩好的同学就好像有钱一样,更容易受到别人的尊敬与佩服,这个圈子是值得推崇的。
上面的学霸的圈子是具有正面意义的,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每个人都想去那个圈子,所以也会存在竞争,但这种竞争是好的,促使我们更想学习,更想取得好成绩,这也是学校和父母以及社会愿意看到的。
但是,也会有这么一种情况,圈子里的人每天都在聊一些八卦与闲话,做些看来没有什么意义的事情。就好像学渣的圈子一样,总是抨击学霸存在“高分低能”,刚好具有迷惑性的某些社交媒体报道了一个这样的例子,于是他们的情绪开始放大,实现了共振,笃信着“学霸都是高分低能”的“真理”。直到进入社会,发现薪水比他高的都是名校毕业的,于是开始被打脸,他原来的圈子仿佛害了他一样.........
香港第一自媒体Spnser在他的文章里面说到过:小孩子才谈梦想,成年人都会学着向金钱低头的。可能有些人会觉得Spenser写得又很功利,但是这并不妨碍他的爆款写作课一天就赚了100万,同时这不是在赚快钱,他也在持续输出自己的价值,继续赚更多的钱,这点是我比较欣赏的,也是符合我的调性。
回到圈子的话题上,我以前就遇到类似的情况。一方面想着不用花费太多时间在学习上在学习上,另一方面就老想着和其他同学一起打游戏,结果两边的圈子都没进去,成绩没搞好,游戏也打的不好,浪费了时间,最后啥也没得到,留下一个比较废的自己...........
现在随着持续写作的天数增加,我发现我的心里能够慢慢地重新真正地认识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接受自己,然后去做一些事情,可能有些鸡汤。
知名自媒体人“万能的大熊老师”说的:每个人都想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但是大部分人其实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更多的人以为能做的事情其实他做不了。所以,你会发现,30岁以前,我们其实更重要的是发现自己。
但是这些老师确实比我们要有钱,思维上比我们想的更多更广。难道我们不去学他们好的地方,要去学我们自己那一套“很好”的理论吗.........
这段时间实验室的生活开始慢慢进入正轨,但是也会有圈子吧。倒不是非要说要加入每一个圈子,也不是说我的交际能力不强,但是师兄师姐都给我的评价是口才很好,是好事也是坏事。
某些圈子本质上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你有心想学某些东西,那些前辈都会教你,当然如果你不想学,那是你自己的问题。至于说要在每个圈子都有一个身份,也没太大必要。有些圈子其实也没干什么有意义的事情,倒不如专心做自己的实验,写自己的文章,慢慢提升自己的能力。
我在以前的文章里面提到过:学会把事情做好做到的能力,虽然我们是在一个团队,但是实际上根据我的理解这也可以看做一个国企,每个人都是一颗小螺丝钉,能力或大或小,但做好自己本分内的事情,对课题更好地开展,团队更好地运行是基本保障。至于谈到和谐相处,这也是很重要的事,当然如果每个人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做到位,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麻烦,和谐相处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强调一下,我并没有觉得自己进不去那个没实实在在做事情的圈子就显得格格不入,至少我在做事情就可以了,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成长负责,去做一些真正有益的事情。
可能我以前一直在在强调会说的重要性,但是会做能做也很重要,因为说是为了更好更快地做,最终都要把事情做成,别人才能给你付费。
你想想,你跟一个女生不停地说“我爱你,我喜欢你”什么的,倒不如送她想要的某件东西或者带她去做一些她喜欢的事情,不更能讨她欢心吗?至少女生都是喜欢浪漫的,比起那些爱的空头支票强太多了.........
后记:我在实验室还是过得很开心的,至少我会抓住这几年,为自己的能力增值去做一些事情,实现更好的能力变现。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你们也能为自己的成长做些事情。
原标题:有些圈子进不去就别进了,反正也没啥用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作者:Edward(公众号 Edward的二次学习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