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葬礼》诗意鉴赏品鉴
编者按:《诗的葬礼》是洛夫创作的一首诗,那么对于这首诗,作者有怎样的了解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诗的葬礼》的品鉴。
诗的葬礼
作者:洛 夫
把一首
在抽屉里锁了三十年的情诗
投入火中
字
被烧得吱吱大叫
灰烬一言不发
它相信
总有一天
那人将在风中读到
【诗意鉴赏】
诗人用九行四十八个字做了一件事:烧情诗。他没有故作高深,因为所有的词语都浅显易懂;他没有酣畅淋漓地抒情,因为全诗很短。可就这么读下来,却有惊心动魄之感,也被烧着了似的,有一种痛的打击。因为那是用火去烧啊,因为烧的是保存了三十年的情诗啊!怎能不痛?怎能不舍?怎能不肝肠寸断?三十年了,他怎舍得点燃?
这三十年里,多少次打开抽屉?多少次展信重读?多少次犹豫不决?然而,终于下定决心要点燃,这是“多么痛的领悟”,还是痛过之后的坚决?三十年带血带肉扯心扯肝的情感,一朝了断,焚而烧之,怎能不痛得“吱吱大叫”?烧情诗的人竟然好像没肝没肺一般,没痛没叫,难道他真的要与保留了三十年的情感一刀两断?他自己默然,偏说情诗上的字在叫——原来每一个字已经拥有了生命!原来这些字平日就活在情诗中,是诗人一直用绵绵情意去滋润,用深深心血去滋养。它们活了三十年,活成另一种生命,怎能轻易死去?它们怎能不“叫”?可是,它们在叫什么?是“痛啊!痛啊!”,还是“快停下!快停下!”?
情诗的主人一直在沉默着,只管烧,心死了吗?没有。原来他在如灰烬般执着于一个期待:封存三十年的这首情诗,即使烧成灰,“那人”也“将在风中读到”!字,在火中死去;灰,待风来吹走,吹到天涯,总能遇到那个他。
火,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字,是不得不逝去的肉身;风,是必须面对的命运;灰,是永远坚守的信念。“病树前头万木春”啊,生者生,死者死,唯有那亘古不变的“情”不熄不灭!珍藏了三十年的情,一封永远无法寄出的信,今日只能焚烧,以求风能把灰烬带到,好让他知道。这样一份感情,怎能不执着?然而,风会从哪个方向来?又会吹向何方?而已成灰烬的那首诗啊,“那人”是否真的能在风中读到?纵与长风入君怀,何处能觅一征帆?
但是,“给我一杯忘情水,换我今生不流泪”,如果“不流泪”等于“不伤心”,我宁愿因为把你记在心间而泪流满面!
“我”,燃烧的不是诗,是想“那人”时的寂寞,是执着的牵挂,是孤绝与坚卓。
可是,这到底是一首怎样的情诗?那个人又是谁?亲人?友人?爱人?还是一片魂牵梦萦的土地?诗人始终不敢说出,而你,又是否敢用心去猜?
【拓展运用】
我只愿意保持安静的表情,平和的姿态,掩饰所有的悲哀,让自己看上去明媚健康,积极向上。而心里忽然多了的那道伤口,像个深不见底的深沟,会在黑暗的夜里,吞噬我所有的热情和信心,最后丧失所有的斗志,沦陷所有固守的城池。我决定在沦陷之前为你写一首诗,然后再举行一场诗的葬礼,听“字被烧得吱吱大叫”,然后被风带走所有的灰烬,带到你可能会在的地方,好让你知道。
作者:郭青松
公众号: 左手写诗右手为文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