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老师育人故事:藏在教室里的人生百味

映卿 1172分享

  编者按:教育是一门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最终又指向生活,如果老师们能善用这些藏在教室里的人生百味,那么,教育,也是别有一番滋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藏在教室里的人生百味》。

  一方小小的天地,聚起几十颗小小的心,在这小小不知数的年岁里,开始拾起人世间的诸多滋味,喜怒哀乐,皆藏于其中。

  也许这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地方,摆放着或整齐或略显凌乱的桌椅,黑板上留着上节课的板书,孩子们在此间谈天说地。然而,这也是很多人的理想启航之处,科学家、文学家、数学家、医生、教师等等,他们也许就是在这里走过了自己最重要的那段路。

  在度过学生年代后还能继续留在这里的,大概只有老师了,我们确实该庆幸,因为我们见证着教室里所发生的诸多事与情。从教几年,深入接触了班里几十个孩子,在教室里的点点滴滴,各自的家庭环境、家长的教育态度,也便明白了许多,甚至最初对教育的理解也改变了不少。确实,学生来到学校,只应该是为了健康地成长,在此之外,一切功利性诉求,不过是副产品。

  所有的教育,最终该是指向生活,都说世间百态,人生百味,那么,何不带着孩子们一起发掘藏在我们教室里的人生百味呢?

  喜

  前阵子数学老师教孩子们统计,出了这样一个题:你喜欢哪门学科?举手投票,然后进行统计。嘿,真是一个坏主意!投票结果自然是喜欢数学的居多,体育美术次之。到了语文课,一进教室,就听到孩子们在小声传话,几个孩子还一本正经地说,别跟陈老师说,她会伤心的!我问了句,他们连声说没事没事。

  可惜,人心不齐,总有好事的小调皮:“老师,没有一个人喜欢语文课!”原来是这事儿啊,数学老师已经笑说过了,然而此刻,我得装出一副严肃的样子:“真的么?那我可真的挺伤心的。你们确定没人喜欢语文?”

  孩子们纷纷摇头:“其实我挺喜欢语文的!”

  于是,我又发起了一次投票:喜欢语文的同学有哪些?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举起了手,我再也忍不住,笑出声来:“你们看,你们的投票能作数吗?喜欢就是在什么老师面前就选什么吗?老师知道,喜欢语文的同学不少,所以不会伤心,你们只要按照真实想法来选就行了。”

  喜欢,是从心底里生出来的一种滋味,没有对学习的喜欢,一个孩子不可能形成长期内在的学习动力,没有对班级的喜欢,一个孩子也不可能形成集体的合作意识和荣誉感。那么,如何让孩子喜欢学习、喜欢班级呢?这是一个深沉的问题,我没有确切的答案,因为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一样,所以我们需要做出不少努力。

  一年级刚入学不久,孩子们就按惯例学起了长绳,虽说是可以动一动的项目,但是大部分孩子还是怀揣着害怕,不敢往里跳。没办法,我亲自试验,跳给他们看,告诉他们这并不危险。然而,并没有什么效果。于是,我又带着他们偷偷去看高年级的孩子跳长绳,普通跳、花样跳,很是精彩,很多孩子都情不自禁地赞叹起来,自然也有人开始跃跃欲试了。这就好办多了,有了吃螃蟹的先.驱.者,后面的就是时间问题了。过了一段时间后,大部分孩子都敢跳了,还有几个“顽.固.份子”,总是在甩绳同学“幽怨”的眼神中,充分酝酿情绪之后,闭上眼往里冲,然后成功踩住绳子或者被绊住。

  我也很幽怨,亲身示范了好几遍,没效果;讲了好几遍进去的时机,没效果。我想,我得给他们安全感啊,要不然,闭着眼学会跳长绳可不得等到猴年马月了。想着我就去跟那几个孩子套近乎了,完了跟他们说:老师给你们特别待遇,人家要自己看时机,你们呢,老师帮你们看时机,时机到了在背后轻轻推一把,你们就冲进去,到了中间跳一下,马上出去,特别简单!选了其中一个比较机智的,试了一下,果然成功跳过了,那孩子乐坏了,剩下的几个也纷纷觉得这么简单,完全不成问题。就是这样,在后来并不久的时间里,他们的害怕都被成功的喜悦所驱逐,慢慢地喜欢上了这项运动,自然而然的,在后来几年的时间里,他们在跳长绳比赛中的成果也是越来越棒。

  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帮助孩子消除心中的不安因素,那么,喜欢,就会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而这种滋味,是人生当中所有努力的动力。

  怒

  怒,这是一种内心强烈不满的表现,是生活中极其常见的一种情绪。当学生做了严重违反纪律的事的时候,老师会发怒,这种怒,孩子们很熟悉。但是,老师之所以发怒,主要还是为了让他们明白怒的前因和后果。

  因何而怒,其实这在某种程度上涉及到一个人的价值观。你问一个孩子:看到电视上一个小朋友被拐卖的时候,你对那个人贩子抱有何种情绪?答曰:愤怒。那么,这个孩子是拥有判断一般是非的正确价值观的。

  人们常说,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现实社会总有其阴暗面,那是罪恶滋生的地方,也是让人畏惧的东西。象牙塔里的孩子极少会接触到这样的阴暗,但是,他们同样也是社会的一部分,谁都无法给他们万无一失且永恒的保护,所以,必须以小见大,在小小的事情中让他们学会正视这样的阴暗面。人性中的丑恶并不是禁忌,而应该豁达地去剖析。所有的假恶丑,只有学会憎恶,学会愤怒,学会鄙弃,才能自觉远离,并积极疗救。这便是怒而后如何。

  我喜欢给孩子们讲故事,典故有之,新闻亦有,善恶美丑,不必避讳。说到偷鸡摸狗、杀人放火的恶事,我也会跟孩子们说说我的观点和想法,义愤填膺的共鸣时而有之。

  我想,怒,极其平常,但是我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慢慢学会判断:这件事值不值得你怒,怒了你又如何做,这样做的结果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因为,它可以是恶性事件的开端,也可以是主持公道的良知。不过一念之差。

  哀

  怜悯是一种善的情感,哀其不幸正是因为将心比心,自己也能感同身受。

  记得班里的辩论赛有一期辩题是,老人摔倒了,你扶还是不扶。这是近几年聚焦的一个话题,出了许许多多好的坏的新闻,还有不少最终陷入“罗生门”。孩子们都见惯了,但没亲身遇到过。辩论一如既往的激烈,正反双方各执一词,从道德、现实案例各角度来辩驳对方,结果是反方,也就是“不扶”方赢了。但是,反方的最佳辩手赛后说的几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如果真的遇上了,他肯定会扶,因为扶了的损失不会大过不扶的损失,所以怎么算都是应该扶的。

  什么叫扶了的损失不会大过不扶的损失?我想了想,扶了的损失大约是指假如被甩了一个大黑锅,那么说不清楚就得赔偿;不扶的损失应该是指因无人理睬导致生命的逝去。这么一想,这孩子的想法倒是挺通透的。别人的生命可能很多人不会看成是损失,而将其看作损失的便是饱含怜悯的人们。

  去年学校里有个孩子得了重病,但是家庭条件并不足以支付他的治疗费用,所以学校发起了募捐。动员是一件并不难的事,难的是教孩子如何以怜悯之心帮助别人。因为是发生在身边的事,所以说了之后孩子们感触挺深的,而说到捐款,因为孩子们尚不足以把握分寸,又难免会有攀比心理,所以我都要求他们征得家长的同意,无论是自己的零花钱还是爸爸妈妈的资助,但是可以把这件事和自己的感受跟家长说说作为对家长的动员。第二天全班39个孩子,总共捐了五千多元,当然,并不是为了说明捐的款有多多,而是这些捐款里面有孩子们自己的压岁钱,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爱心,甚至有很多家长听到孩子转述后还发了朋友圈,亲戚朋友也纷纷慷慨解囊。

  五块,十块,二十块,五十块,一百块,一千块,无论多少,其中的爱心都是等重的,而这爱心,就是来自于怜悯。

  人情冷暖,生活中的温暖,大多来自于此,这是身处绝境中的人们的柳暗花明。

  乐

  快乐,是心底里开出的花。

  我始终觉得,终日埋头于繁杂的习题中的孩子,是绝不可能快乐的,因为没人给他留出时间和空间让他心底的花儿绽放。当然,作为老师,我希望我的孩子们学习能够棒棒的,只是,与快乐放在一起,这点略显功利的希望就得挪后一点了。

  我并不是一个善于计划的人,有时候可能会突发奇想,临时搞一个活动,但无论什么想法,首先是征询孩子们的意愿,他们乐意就通过,故事会、阅读推荐、歌唱大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甚至是一些课文衍生的表演、游戏等等。在快乐中学习,总比在不快乐中学习收获更大。

  教育制度放在那,谁都不能免俗,家长对孩子的期待值越高,要求也就严苛。于是,有了许多为了分数而不快乐的孩子。

  二年级的时候,接到过一位家长电话,内容很简单,她很气愤,因为孩子只考了99分。只,这么一个字,就让我心里咯噔一下。还记得当时的那份测试卷满分寥寥无几,可是这位妈妈却因为孩子失了一分而气愤到打电话给班主任,可想而知,孩子在家面对着母亲的怒火,定然不会快乐,而且长此以往,分数对他而言,会越来越沉重。为此,我多次在家长会上和家长们交流心态问题,孩子需要快乐学习的心态,家长则需要端正自己的心态,适当重视,但不建议过分看重这些。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快乐可以给人良好的心态,也能让人更加健康。对于孩子们而言,童年是不可剥夺的,快乐也是不可或缺的,这是他们人生基调的奠定,是关系一辈子的事。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也不知道下一个吃到的是什么味道,但是,无论你遇到的什么味道,只要认真地尝过,那么下一次带给你的便是摒除了一切惊吓后的惊喜,是你充满期待又能从容接受的惊喜了。

  教育是一门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最终又指向生活。如果我们能善用这些藏在教室里的人生百味,那么,教育,也是别有一番滋味。

作者:陈蓉

  公众号:丁丁老师有话说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

    586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