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长的原创散文:"僵固思维"与"成长思维"比较
编者按:不同的两种思维,带给人的成功是不同的。如果你想要了解两种思维的研究,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僵固思维"与"成长思维"比较。
一天,我与一个朋友争论着关于买房子的事情。我说房子的价格可能还会涨,特别是在萧山或者大江东。他说不可能涨了,他说钱要留给孩子读书用。我说现在买还是有机会的,他说都怨家人阻拦,开始没有下手导致现在都已经很贵了不值得再买,要是按照他开始的想法现在已经赚到了。最后我无法说服朋友,但我发现这背后的一些问题所在,也就是做或者不做,其实最终是有人的思维决定,不同的思维决定了不同的人生,不同的思维影响了成长的去向。
“不去冒险,就不会失败”是一种相对求稳的思维。在平时,我们总希望稳扎稳打,希望日子过得安担点,于是选择了不冒险,也于是我们的生活总是波澜不惊。这本来也没有多少错。但拥有这种思维模式的人对于别人的努力尝试也会被视为是一件坏事,他们的观点里尝试会面临失败,会说明你不够聪明或者缺少才华,你根本就不必去努力的事干嘛尝试呢!。所以对于我朋友的买房思维,要说前退三年,最后也一定不会去买,即使告诉他房子一定会涨到多少最终的结果是一样的。因为在他的脑海里钱是要留给孩子读书用的,房子最后一定会很便宜,即使今天不便宜,十年后也一定是要便宜的,甚至于还会多得没人要。拥有这种思维的人对于自己的成长也能窥见一斑:“要是原先我认真学习,现在一定不会这么差,早就飞黄腾达了”“要是我原先不受外部影响,现在已经如何如何了……”的实质是空想主义,这也可以称之为僵固思维模式。杨澜说得很有道理:“我们可以不成功,但不可以不成长!”但拥有僵固思维模式的人缺少努力的动力,眼中钉牢的是成功这个目标,却忘掉了自己需要成长,需要即使没有取得任何成功下的努力生长。拥有僵固思维模式者在遭遇重大挫折后,他们没有可以克服失败的良方。他们往往会埋怨别人、世界、上天对他命运的不公,不会寻找自身才是问题的本源。他们会做无数次的假设,却从未会实质性地尝试改变。“不去冒险就不会失败”已经根深蒂固于他的思维深处。
“这个,我不会做的!”很干脆的拒绝。在完成一些任务项目时,总会碰到一些员工不大愿意接受新任务:“这个我不会做的,你交给别人做吧!”“这个我先学习着,你交给老师傅做!”这些任务事实上并不十分艰巨,但员工往往会表现出对任务的心里畏惧,估计也是缘于怕承担责任或者是怕完不成任务的僵固思维作怪。在这种思维模式下,员工随着接受任务拒退次数的增加,对自己工作的自信度也越来越降低,最终阻碍了自己的成长,成功也就无从谈起。
“我不习惯做这个!”一些成人,如我看到老婆在做饭洗衣拖地时无动于衷,那是基于自己的习惯,总以为这些活不该是我干的,我应该干的是大事,绝非这些小事,于是慢慢地养成了只做学校事不做家务事的坏习惯。“我不习惯”阻碍了我们去学习新生事物的激情,也退化了我们已经习得的功能,更影响了对家人的感情。世上没有习不习惯,只有去不去做。所以不要拿习惯当令箭,否则退化的不仅仅是某些功能,更会阻碍你的全面成长。
“不能失败”“不会做”“不习惯”绝非生来如此。我们发现,对于自己子女的教育中经常会要求孩子“你一定要成功,这次成功对你有多重要!”家长或者老师也会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经常指责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做呢!”当然也有家人在你做的过程中的不够信任,甚至于要求过高现象。还有家长对于孩子过分溺爱造成孩子思维中“我的事反正有人会帮我的”,甚至到了成人之后还是特别依赖这种思维模式。
失败者总有失败的原因,成功者也总有成功的道理。肯尼迪说:“没有理由是最好的理由”,也有人说“失败者总在给自己找借口,而成功者总在找问题的原因”,在困难面前,两者的态度也是截然不同。
“试试看,才能检验出我的能力!”大凡成功的人在成功之前总是对问题很干兴趣,碰到问题之后不是选择退缩,而是勇往直前。即使没有十足的把握,但充满着去尝试的勇气和胆量。“试试看”“摸着石头过河”最终成就了成功者。
“这么简单的东西我怎么会不会做?!”“再坚持一会儿或许就成功了。”对于问题,对于那些成功者往往质疑自己怎么会不会做?然后是想应该怎么做,最后是变着法子把它做好。在这个过程中成功者经历了“做”的过程。经历是人生最为重要的一笔财富。所以即使失败的做也是财富。犹如爱迪生说的那样:“我尝试了2000种材料的不成功其实就是成功,我离成功越来越近了!”成功者往往明白自己的问题在哪?他们大多不怕犯错不怕出问题,并且能顺藤摸瓜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还有不服输的那种精神气概。
写到这里,我以为我给出了自己对于成功与失败、做或者不去做的一些看法,即使是不完全的,但能让我自己想到成功者之所以成功的经验,失败者之所以失败的问题。也从中告诫自己少一些僵固思维,多一些成长思维。同样作为老师,要真正地认识学生的差异,并不断地帮助孩子们去认识真实的自己,切忌去给孩子们贴上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的标签。
附件:两种思维下的对比实验(美国心理学家卡罗尔·徳韦克)。
呈现实验案例:一天你去上一堂很重要的课,而你也喜欢这门课,教授分发了评阅过的期中试卷。你只得了c+,你失望至极。那天晚上在回家的路上,你发现自己得了张违障停车的罚单。挫败感油然而生的你打电话给挚友,打算倾诉心中苦闷,谁知却被好友委婉地拒绝了,你会怎么想?你有什么感觉?你将怎么做?
阅读案例之后:
1.当我问及具有僵化思维模式的人时。他们的回答是这样的:“我觉得自己被抛弃了。”“我是个十足的失败者。”“我是个白痴。”“我是个窝囊废。”“我会觉得自己毫无价值,是个蠢货—所有人都比我好。”“我就是一堆烂泥。”换句话说,他们会把发生的这些事直接看做衡量自己能力和价值的标尺。
他们也会这样看待自己的人生:“我的人生真可悲。”“我没有自己的人生。”“楼上有人不喜欢我。”“这个世界是不会放过我的。”“有人要毁了我。”“没人爱我,所有人都对我恨之入骨。”“人生本来就很不公平,所有努力都是徒劳。”“人生是悲剧,我太蠢了,从来没有好事发生在我身上。”“我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
拜托,是有什么攸关生死的大事或毁灭性的灾难发生了吗?还是仅仅因为得到了一个不理想的分数,收到一张罚单和打了一个不太愉快的电话?
你知道,当我设计这“悲惨的一天”时,我特意将分数定为C+而不是F。这是场期中测试而不是期末;是张停车罚单,而不是一场车祸;你是被已婉拒,而不是被断然拒绝。因此,并没有什么灾难性的或不可逆转的事情发生。尽管如此,僵固式思维的人依然会感受到彻底失败的打击和回天乏力的沮丧。
2.当我向成长式思维的人描述同样的场景时,他们的回答却截然不同。他们会这样想:
“我上课时还要再努力些,停车时要多加留意,我朋友是不是今天也很不顺利?C+说明我必须在这门课上多花些精力。不过我至少可以利用剩下的半学期将成绩拉上来。”
类似这样的回答还有很多很多,我想你已经明白了我要表达的意思。现在来看看他们是如何着手应对的,其答案简洁直白。
“我会更努力准备这门课的下次测试(或换种学习方式),我会及时缴纳罚款下回跟好友聊天时,我会把事情搞清楚,让我们和好如初。”
“我会反省这次考试是哪里出了错,下决心做得更好。我会缴纳罚款,并打电话告诉朋友那天我的心情很不好。”
“写下篇论文时更加用心,跟老师谈谈。停车时更小心,或对这张罚单开得是否正确提出质疑。搞清楚我朋友发生了什么事。”
你不必为这些事情感到烦恼。得到一个低分、被朋友甚至自己爱的人拒绝,这类事情并不好玩儿,没人会乐意遇到这些事,感觉心烦也是很自然的。然而,拥有成长式思维的人不会就此对自己下结论,给自己贴标签,或者干脆灰心丧气、甩手不干。尽管他们也会痛苦压抑,但他们已准备好承受风险,迎接挑战,并且会锲而不舍。
不同的两种思维,带给人的成功是不同的。如果你还要继续深入了解两种思维的研究,请关注《看见成长的自己》。
作者:丁丁老师
公众号:丁丁老师有话说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