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立场和眼光的散文:学军学农在我校的有效实践

映卿 1172分享

  编者按:本文作者坚持“儿童立场、生活眼光、故事表达”,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学军学农在我校的有效实践》。

  一段时间来,写过不少关于家庭教育、学校管理、课堂研究方面的案例文章。今天就说说“三天两夜、两天一夜”的实践活动,写写孩子们的成长故事,以及想想今日教育的一些问题。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要培养少年儿童的创造能力,必须使学生从狭小的学校圈子和书本中走出来,解放他们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时间和空间。”但事实是一方面我们自身一直不习惯于让学生走向实践,或者吝啬于活动的安排,或者因担心外出活动的安全隐患,最后一些学校的“理智”战胜了学生的需求,解放头脑双手眼睛成了一句空话。另一方面是来自于外围的压力。犹如我们的三天两夜和两天一夜行前有朋友劝我:“军训吗就到学校里来搞搞好了,何必冒这么大的风险去基地,晚上的睡觉也不安全,万一有一个三长两短你作为校长是最大责任人”,“尽量不要安排外出,特别是过夜这种事,谁负责得起啊?”话很中肯,我也很感激,而且如今的很多事情也总会碰到“不做不错多做多错”的尴尬。但就是这些忠告却让我很纠结“教育为谁”这个话题。教育为谁?教育照理应该为学生生命的健康成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但我们身边所做之事却似乎并不是如此:总结的时候总会顺着一些套路写材料“为了贯彻落实上级的……”我们在设计学校花坛的时候是为了外面人进来觉得好看而不是为了方便学生活动,参加一些上级比赛是为了考核分而不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能力,大屏幕放在校门口是为了宣传学校而不是为了学生的成长,挂个名校之名是为了给家长看看名校效应……太多的形式是为了应付上级,为了做给别人看,为了推卸责任,为了一次轰动效应……那“儿童立场,生活眼光,故事表达”的理念到哪里去了?以人为本到哪去了?

  虽然有很多顾虑,但最后“三天两夜、两天一夜”在新小还是落地生根有序推进了,值得庆贺。于是也终于有了行前的烧菜做饭、洗衣折被、生活用品整理……行中的队列队形、规范规矩、安静睡觉、同学关系处理……到行后的反思总结、仪式交接等等,两年下来,交上了一幅满意的答卷:学生喜欢得不得了,也有了每一次在这个过程中的不断成长,家长从开始的担心到现在的全力支持。这些“成长”看得见:从第一次的懵懂到第二次的老成,四年级军训时孩子们不会烧菜做饭,晚上还会哭鼻子,同学之间有时会起一些争执,节目表演时出现一些小小的混乱,偶尔会只管自己做而不听教官的指令等等。现在只过去了一年,居然发现他们都蜕变了不少:出操精神了,睡觉安静了,吃饭变快了,命令服从了,懂得照顾别人了,炒菜做饭变得顺手了……真令人惊喜不已。

  这“几天几夜”是一个看起来十分简单的数量词,但对于孩子们生命的成长却非同一般,这个数量词已经烙刻在孩子们永远的脑海深处了,他们会永远记住那个上下铺,那个露天帐篷,那次被罚站的情景,那次饿肚皮的军训时刻,那次种下小苗的兴奋场景……所以我以为“儿童立场、生活眼光、故事表达”应该成为学校德育的主方向。“儿童立场、生活眼光、故事表达”是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叶文梓在一次活动中提出的概念。他说:“大自然是最永恒的课程,历史是最深沉的课程,社会是最丰富的课程,生活是最生动的课程。”“课程改革,就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孩子们走进大自然,走进历史,走进社会,走进生活,走上一条成人之路”。他也说到我们当前中小学教育有三大缺失:缺失童年、缺失个性、缺失生活。在那次报告中叶文梓院长认为:不是我们有什么就教什么,而是学生发展需要什么,我们就要努力提供什么。

  那就让我们坚持“儿童立场、生活眼光、故事表达”吧!

作者:丁丁老师

  公众号:丁丁老师有话说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

    599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