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好事近·中秋席上和王路钤》原文_注释_鉴赏
《好事近·中秋席上和王路钤》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所写的一首咏中秋节的节序词,该词上片写景,写中秋节的风雨景色,但手法比较婉转。下片抒情,直接抒写自己恶劣的心情。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好事近·中秋席上和王路钤》原文
宋代:辛弃疾
明月到今宵,长是不如人约。想见广寒宫殿,正云梳风掠。
夜深休更唤笙歌,檐头雨声恶。不是小山词就,这一场寥索。
注释
王路钤:路钤为某路兵马钤辖之简称,王路钤未详何人。
明月二句:谓中秋无月。欧阳修《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广寒:《龙城录》:“开元六年,上皇与申天师道士鸿都客八月望日夜,因天师作术,三人同在云上游,月中过一大门,在玉光中飞浮,宫殿往来无定,寒气逼人,露濡衣袖皆湿,顷见一大宫府,榜曰:‘广寒清虚之府’,其守门兵卫甚严,白刃粲然,望之如凝雪。”
不是二句:汉淮南王之客有小山者,作《招隐赋》,宋晏几道亦有《小山词》。此言倘非词人赋词吟咏,则更难耐是夕之寂寥索寞也。
鉴赏
这是一首节序词,是咏中秋节的。但这不是一个普通的中秋节,而是一个暴雨之夜。全词就是围绕雨里中秋这一特定情景展开描述的。上片写景,写中秋节的风雨景色,但手法比较婉转。开头二句写中秋不见月。言自古以来,中秋就是赏月的佳节,按理说应当月明如昼,可“明月到今宵”,却“是不如人约”,就是说今宵明月失约于人。这一方面含蓄地说明了中秋无月,另一方面又对明月“不如人约”表示了不满与失望,为下片抒情预作铺垫。为什么中秋无月呢?是云遮月吗?显然不是。但作者没有明言,只是说“想见”嫦娥在广寒宫里“云梳风掠”。下片抒情,直接抒写自己恶劣的心情。换头二句写听雨的恶劣情绪。言中秋之夜,大雨如注,檐头发出令人厌恶的雨声,破坏了中秋赏月的欢快心境,当然更不会去深夜听歌了。这两句直抒胸臆,表现了作者对中秋夜雨的深恶痛绝,也折射出作者对生活环境的不满以及时下的恶劣情绪。结尾二句写生活之寂寞无聊。其中前一句关合词题,写王路钤中秋词,多少还能给人带来一点快感,给这寂寞的生活带来一线希望,而“这一场寥索”五字,又绕回了原题,清楚地告诉读者,他这一天生活极其凄凉、空虚。以情结景,对风雨中秋节,对这一场生活,流露出极度失望情绪。
扩展
辛弃疾,生于1140年5月28日,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南宋爱国词人。他出生时家乡已被金所占领,二十一岁参加耿京领导的抗金起义军,任掌书记,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奉表南归,高宗召见,授承务郎,转江阴签判,他不顾官职低微,进《九议》、《美芹十论》等奏疏,具体分析南北政治军事形势,提出加强实力、适时进兵、恢复中原、统一中国的大计,均未被采纳。后任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使、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湖北转运副使、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等,任职期间,都采取积极措施召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豪强以利国便民。后被诬落职,先后在信州上饶、铅山两地闲居近二十年。晚年被起用知绍兴府兼浙江安抚使、知镇江府。在镇江任上,他特别重视伐金的准备工作,但为权相韩侂胄所忌,落职。一生抱负未得伸展,1207年10月3日,终因忧愤而卒。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好事近·中秋席上和王路钤》原文_注释_鉴赏
相关文章
-
04-06|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原文_译文_鉴赏
> -
04-06|辛弃疾《木兰花慢》原文_译文_赏析
> -
04-06|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原文_译文_赏析
> -
04-06|辛弃疾《感皇恩·滁州为范倅寿》原文_注释_作者简介
> -
04-06|辛弃疾《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原文_译文_创作背景
> -
04-06|辛弃疾《破阵子·赠行》原文_作者简介_赏析
> -
04-06|辛弃疾《醉太平·春晚》原文_作者简介_赏析
> -
04-06|辛弃疾《武陵春·桃李风前多妩媚》原文_译文_赏析
> -
04-06|辛弃疾《武陵春·走去走来三百里》原文_译文_赏析
> -
04-06|辛弃疾《定风波·暮春漫兴》原文_译文_创作背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