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枢·阴阳清浊》原文_译文_简析

永亮2 1172分享

  《灵枢·阴阳清浊》中分述了体内清浊之气的输注过程,指出清者注阴,浊者注阳的规律,并根据阴阳的道理,说明清中有浊,浊中有清,及清浊之气的性质和特点。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灵枢·阴阳清浊》原文

  作者:佚名

  黄帝曰:余闻十二经脉以应十二水者,其五色各异,清浊不同,人之血气若一,应之奈何?歧伯曰:人之血气苟能为一,则天下为一矣!恶有乱者乎?

  黄帝曰:余闻一人,非问天下之众。歧伯曰:夫一人者,亦有乱气;天下之众,亦有乱人,其合为一耳。

  黄帝曰:愿闻人气之清浊?歧伯曰:受榖者浊,受气者清,清者注阴,浊者注阳,浊而清者上出于咽,清而浊者则下行,清浊相干,命曰:乱气。

  黄帝曰:夫阴清而阳浊,浊者有清,清者有浊,清浊别之,奈何?歧伯曰:气之大别,清者上注于肺,浊者下走于胃;胃之清气,上出于口;肺之浊气,下注于经,内积于海。

  黄帝曰:诸阳皆浊,何阳独甚乎?歧伯曰:手太阳独受阳之浊,手太阴独受阴之清,其清者,上走空窍;其浊者,独下行诸经。诸阴皆清,足太阴独受其浊。

  黄帝曰:治之奈何?歧伯曰:清者其气滑,浊者其气涩,此气之常也。故刺之(阴)者深而留之,刺阳者浅而疾之,清浊相干者,以数调之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黄帝说:我听说人身上的十二经脉和自然界的十二经水相对应,十二经水的五色各不相同,而人的气血是一样的,那么怎么对应呢?

  岐伯说:人的气血,假如能够如一,那么天下的人都成一样的了,哪里会有混乱的情况呢?

  黄帝说:我问的是一个人的情况,而不是问普天下众人的情况。

  岐伯说:一个人,体内有乱气,天下的众人,体内也都有乱气,其中的道理是一样的。

  黄帝说:我想要了解人体内气的清浊是怎样的。

  岐伯说:人吃的谷物化生的胃气是浊气,呼吸的空气是清气。清气注于肺,浊气注于胃。水谷浊气中化生的清气,向上出于咽喉;清气中生出的浊气,就会下行。清气浊气互相干扰,升降失常,就叫做乱气。

  黄帝问:所谓阴清而阳浊,浊气之中有清气,清气之中有浊气,清气和浊气怎么来分别呢?

  岐伯说:清浊之气的大略区别为,清气上升注于肺,浊气下行走于胃。胃里的清气,向上出于口;肺里的浊气,向下注于经脉,内积于气海之中。

  黄帝问:各阳经都是浊气所积之处,哪条阳经浊气最甚呢?

  岐伯说:手太阳小肠经独受各阳经的浊气为甚,手太阴肺经独受各阴经的清气为甚,清气向上行于面部各窍,浊气向下行于诸经脉。所以,各阴经都接受清气,唯独足太阴脾经接受胃中水谷所化生的浊气。

  黄帝问:如何调治清浊气呢?

  岐伯说:清气是滑利的,浊气是涩滞的,这是清浊气的属性。因此,刺阳经要深刺且留针;刺阴经要浅刺且急速出针;若清浊二气互相干扰,按常规调治。

  注释

  (1)十二经水:行于地上的十二条主要水系。

  (2)恶有乱者乎:恶,与乌字通,为疑问词,做“哪”、“何”解。本句答帝之问,以说明十二经脉各有不同性质和功用,肯定其血气多少清浊是不同的。

  (3)乱气:乱,即混乱无序而失常。乱气指脏腑经络的功能失常,互相干扰而发生的病理状态。

  (4)受谷者浊:饮食水谷为浊重之质,受纳水谷的器官亦具此浊降之性,所以受谷者皆为浊。

  (5)受气者清:气指吸入的自然界空气。以其为轻清之物,受纳空气的器官亦具此轻清之性,所以称之为清。

  (6)清者注阴:轻清之精气皆藏于脏,故称为注阴。

  (7)浊者注阳:水谷之浊质皆行于腑,故称为注阳。

  (8)浊而清者上出于咽:清者像天,性主上升,浊者像地,性主下降。然浊中有清,将上升。咽为水谷所入之道路,胃之上窍。胃受纳清浊未分之水谷,故胃之清气复上升而出于咽。

  (9)清而浊者则下行:清中复有清浊之分,有其质的稠厚轻清之异,其浊者仍再下行诸经。这由肺的肃降功能使然,也是浊气的性质所决定。

  (10)气之大别:清浊之气的大概区别。

  (11)肺之浊气下注于经:肺之浊气,指上达于肺的脉中之血,以其质稠,故称之为浊。其由肺宣发输布于诸经,以肺位最高,故称下注。

  (12)内积于海:海,指膻中,膻中称上气海。

  (13)手太阳独受阳之浊:手太阳经所合之腑为小肠,主受胃腑传来之糟粕。有形质重者为浊,糟粕但浊无清,故称小肠为受浊中之浊甚者。

  (14)其清者上走空窍:清中之浊即达于肺之精血,将下行诸经。留于肺者,只清轻之气。清气上出咽喉,为音为声。肺主治节诸气,司皮腠汗孔之开合,行呼吸之出入,但不论其为声音,为呼吸,为煦濡皮腠,皆出入于一定的空窍,故称上走空窍,以清气上升故也。

  (15)足太阴独受其浊:谷气为浊,天气为清。清者注阴,足太阴脾所受,乃胃中水谷所化生之精气,尚未与天气合,故较他脏为浊。浊与清乃相对之言,脾受之浊与小肠之浊有本质的不同,一为精血,乃清中之浊,一为糟粕,乃浊中之甚者,必别之而勿混淆。

  (16)清者其气滑:清气轻滑,其行也速,像天气之动。

  (17)浊者其气涩:浊气性降行迟,质重而涩,像地之静。

  (18)刺阴者,深而留之:浊气干犯而病滞塞不利时,宜深刺而留针,因经气不易速至,难于得气之故。阴,指病位深,故针宜深。

  (19)刺阳者,浅而疾之:病血实、气滑而浮于表时,宜浅刺而疾出针,以经气易至故。如《灵枢·逆顺肥瘦》篇说:“血清气滑,易于脱气,易损于血,刺此者,浅而疾之。”阳,指病位浅表,故针亦宜浅。

  (20)清浊相干者,以数调之:数,常数、术数之谓,即一般的治疗规律和大法。指用上述刺清浊滑涩的规律,来指导清浊混淆、互相干犯疾病的治疗。浊气干犯以致应升之清不能升而经脉滞涩的,深而留针,必待气至。清气不升以致应降之浊不能降而实邪浮越的,则浅而疾之,气至而止,以得气为经气得行之故。

  简析

  本篇是《黄帝内经·灵枢》之第四十篇,分述了体内清浊之气的输注过程,指出清者注阴,浊者注阳的规律,并根据阴阳的道理,说明清中有浊,浊中有清,及清浊之气的性质和特点。当清浊相干而病时,可根据这些特点而决定刺法。由于主要是论述清浊之气内注脏腑,及其阴阳属性的特点等,所以篇名为 “阴阳清浊”。


相关文章:

1.《灵枢·五癃津液别》原文|译文|要点 - 5068儿童网

2.《素问·咳论》原文|译文|要点 - 5068儿童网

3.《素问·刺要论》原文|译文|要点 - 5068儿童网

4.《素问·太阴阳明论》原文|译文|要点 - 5068儿童网

5.《素问·解精微论》原文|译文|要点 - 5068儿童网

《灵枢·阴阳清浊》原文_译文_简析

《灵枢阴阳清浊》中分述了体内清浊之气的输注过程,指出清者注阴,浊者注阳的规律,并根据阴阳的道理,说明清中有浊,浊中有清,及清浊之气的性质和特点。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

    7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