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真相:边防军私放出境偷渡取经【历史故事】
大家知道吗?玄奘决心往西方取经,并没有获得唐太宗的同意,而是私自前行。他一路风餐路宿,前后经历无数磨难,最终取得真经回国,得到了大唐举国上下的热情欢迎。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他的故事吧。
唐朝建立之初,西部疆界极不安宁,朝廷下令禁止国民越境。可偏有位高僧执意前往遥远的西方取经并取得其经,他就是玄奘和尚,也被称作唐僧或三藏法师。
玄奘出自名门望族,原名陈炜。他出生前,已有一个哥哥出家当了和尚。在他不足十岁时,父母亲先后因病过世,他便跟随哥哥到洛阳净土寺学习。当时佛门规定,七岁以上孩子出家只能当小沙弥,不具备正式僧人资格。玄奘惠质灵心,接受能力非常强,又酷爱学习与思考,很快便成为寺里的佼佼者。
他13岁那年,恰逢隋炀帝派官员郑善果去洛阳剃度僧人,名额有限,且18岁以下小沙弥不在推荐之列。玄奘并不甘心,一直站在考场外等待,郑善果注意到了门口眉清目秀的他,随口询问他为何习佛,当听到玄奘说学习佛法是“意欲远绍如来,近光遗法”,即传承如来佛法,将之发扬光大。郑善果被打动了,破例为玄奘剃度,从那一天起,年少的陈炜正式拥有了玄奘这个法号,远离了俗家的姓氏和一切牵挂。
隋朝的灭亡,打破了寺庙里的宁静,玄奘和哥哥先后辗转长安和成都修行。随着年龄的增长,玄奘佛学修养超越了不少修行多年的高僧,声誉日盛。但他并不满足于此,跟随几名商人一路向长安,沿途的所见所闻,令他感到百姓的苦难仍很深重。可是,究竟怎样才能帮助大众平和而安宁呢?现有的中原佛法中似乎找不到令他满意的答案。
玄奘再次抵达长安时,唐太宗登基不久,长安城显现出一派和睦安定的气象。在此期间,玄奘遇到了一个影响他命运的人,那是一位来自天竺的高僧。玄奘萌发了到佛教起源地天竺去寻求真经的念头。
一开始,玄奘希望获得朝廷的支持,便聚集一些志同道合的僧人一起上书,请求西游取经。朝廷考虑到当时的边境状况,“有诏不许”,其他僧人都纷纷退缩,只有玄奘打定主意并暗中着手准备。他不仅开始学习梵文,还锻炼身体、购买物资。在28岁那年,迈出了远行的第一步。
可以说,玄奘是偷偷摸摸离开长安的,唐太宗并不知晓此事,没有传说中与之结拜,还赐与其袈裟和禅杖,并亲自为其饯行的事情发生。不过,和传说相符的是,玄奘自打离开长安的那一刻就下定决心:取不到真经决不回头。
抱着这个坚定的信念,他来到了凉州,从这里,开始了他曲折而艰难的万里取经之路。当地官员李大亮得到密报,说有个长安来的僧人想出关去西方,怀疑其真实用意,于是李大亮勒令玄奘立即返回长安。
玄奘在当地高僧的帮助下,悄悄潜行到了玉门关外的瓜州。
就在玄奘为如何穿越玉门关而苦恼时,遇到了一个叫石槃陀的胡人,请求玄奘为他授戒。在交谈中,玄奘流露出西行之意。没想到石槃陀主动提出随他同行,并安排了一匹识途老马当玄奘的坐骑。
当他们两人快抵达第一座烽火台时,石槃陀变得躁动不安,几次想提刀杀死玄奘。原来按照唐朝律法,协助偷渡的人也会被处死。石槃陀担心玄奘一旦被驻军抓住就会连累到自己,因而起了杀心。玄奘早已洞悉他的想法,郑重承诺说即便自己被抓受到酷刑,也绝不会供出他。石槃陀这才打消了恶念,回瓜州去了。
从此,艰难的西行路上只剩下玄奘与毫无怨言的老瘦马。夜幕降临时,玄奘终于来到第一个烽火台下,纵然玄奘轻手轻脚,还是被驻军发现了,远处射来一箭,险些射中他的膝盖,接踵而来的几箭,都向他射来,显然是警告止步。玄奘赶紧大喊:“我是来自长安的僧人。”守卫校尉王祥听闻面前这个满面灰尘的僧人竟是玄奘,大为惊讶。一番深谈过后,王祥被打动了,决定放玄奘继续西行,还为他指明了去路,告诉玄奘第四烽火台校尉是自己的亲戚,到时报上王祥名字,一定会顺利通行。
果不其然,玄奘顺利通过了第四烽,避开了第五烽,进入了浩瀚的大沙漠。在这一片死寂的无人区,玄奘无意中打翻了水囊,五天四夜没有喝一滴水,几乎死亡。就在他奄奄一息的危急关头,老瘦马带他找到了沙漠中珍贵的水源,走出了沙漠,来到西城的第一个国家伊吾国。
经受了考验的玄奘有种再入凡间的错觉。而与伊吾相邻的高昌国王麴文泰听说来了位大唐高僧,欣喜而恭敬地迎接玄奘,并恳请他留下担任国师,玄奘以绝食表明自己取经的决心。麴文泰只得与他结拜为兄弟,准备了大量金银、物资,派25人,随带30匹马护送。同时还修书24封信给沿途的24个国家,附上谢礼,以助玄奘顺利西行。
一路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跨越多个西域国家,跋涉了十万多公里,玄奘终于抵达了天竺。他立即投入到佛法学习中,并游历各地,朝拜佛教古迹。
几年后,玄奘带着600多部佛经,返回阔别已久的长安。和出行时的悄无声息不同,他的事迹轰动了整个大唐,唐太宗亲自接见了他,赞扬他百折不挠的精神。此后,玄奘安心翻译从天竺带回的佛经,还编写了一本《大唐西域记》,详细记载了途经国家的大小、地理、风俗、特产等,成为研究地理交通、佛教文化、民族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本文摘自《唐前幕后》,作者:安子,出版:中国经济出版社
(编辑注: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