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练习题答案及赏析
《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词,作于宋仁宗嘉祐四年十一月。全词即景抒情,如行云流水,是写实之作。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的习题赏析等资料介绍,一起看看吧。
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
宋代:苏轼
山色横侵蘸晕霞,湘川风静吐寒花。远林屋散尚啼鸦。
梦到故园多少路,酒醒南望隔天涯。月明千里照平沙。
习题
(1)本词如何紧扣“望”字写景的?请简要分析。(2分)
(2)“月明千里照平沙”一句如何表现作者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先远望山色,仰望晚霞,然后近望寒花,再平望园林村舍,最后遥望故园。所写之景无不一一紧扣望字。
(2)作者借助月光照在一望无垠的沙洲的情景,烘托了一种静谧、空旷的氛围,寓情于景。含蓄地表达了远离故乡的怅然和丧失亲人的凄凉之情。
鉴赏
词的上片,淋漓尽致地描写了深秋的景色。那苍翠的山色纵横扩展,沾染着长空中的五彩晚霞,湘川的秋风寂静不动,茂盛的菊花正绽苞开放。远处的村舍散落在树林丛中,突然听到晚鸦的阵阵啼叫声,它们正在傍晚飞归故巢。这些秋景的描写,如唐代李白的“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赠卢司户》)及元曲家白朴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天净沙·秋》)的深秋意象,给人以萧瑟寂寥的艺术感受,这情景会勾起游子们的无限思乡情感。
在此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的当口,下片立即转入了“梦到故园”的具体描写。苏轼喟叹着说:“离开故乡不知有多少路程了!”于是,苏轼喝醉了酒昏昏欲睡,却在梦中忆起了离别故乡的依依不舍之情。在梦惊之后贪婪地遥望着西南方的远隔天涯的眉山“故园”,不禁一阵空虚寂寞。此情此景,触目伤神,全词便在那月亮正静静照着江岸千里沙原的怅惘中戛然而止。
全词即景抒情,如行云流水,“望”字是整首词的“词眼”。先是远望山色,既而仰望空中晚霞,再是近望地上寒花,进而平望远林村舍,最后着眼于南望故园。层层递进,首尾相映。在时间安排上,起自傍晚,终至夜深,表示其思乡之念,悠悠绵长。故其情感自然质朴,又委婉曲折,含蕴丰富,可谓一唱三叹,真堪与杜甫名句“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秋野五首》)的韵味相媲美。此词的主旨是游子思乡的情感抒发,也是与苏轼的淡漠名利的观念相一致。这与苏轼《南行集》诗中的“故乡飘已远,往意浩无边”(《初发嘉州》),及“幽怀耿不寐,四顾独徬徨”。“却思旧游处,满陌沙尘黄”(《牛口见月》)的诗句情绪遥相呼应。
相关文章
-
07-20|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练习题及鉴赏
> -
09-14|满江红·怒发冲冠_宋词精选
> -
09-07|柳永《安公子·梦觉清宵半》原文_译文_鉴赏
> -
04-06|陈师道《九日寄秦觏》原文_作者简介_赏析
> -
04-06|吴文英《杏花天·咏汤》原文_注释_赏析
> -
04-06|程垓《摸鱼儿·掩凄凉黄昏庭院》原文_作者简介_赏析
> -
04-06|吴文英《采桑子·水亭花上三更月》原文_作者简介_赏析
> -
04-06|吴淑姬《小重山·春愁》原文_作者简介_赏析
> -
04-06|欧阳修《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原文_译文_赏析
> -
04-06|惠洪《千秋岁·半身屏外》原文_注释_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