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落》原文翻译与赏析

莹莹 1172分享

  卢照邻(636——695年)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世称“初唐四杰”。初唐诗人,字升子,自号幽忧子,河北人。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梅花落》原文翻译与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梅岭花初发,天山雪未开。

  雪处疑花满,花边似雪回。

  因风入舞袖,杂粉向妆台。

  匈奴几万里,春至不知来。

  【译文】

  梅岭花朵盛开的时候,天山还未开始下雪。

  下雪的地方看上去疑是开满了白白的梅花,而梅花的边缘处又像是落了一层积雪。

  因着风儿的吹拂片片梅花飞入舞女的广袖中,又混杂着脂粉飘向女儿家的妆台。

  几万里广袤荒凉的匈奴之地笼罩在茫茫白雪之中,春天到了了也还无从知晓。

  【赏析一】

  这首诗由梅岭的梅花开放,联想到遥远的边塞,仍然处于严寒之中,忽发奇想,觉得仿佛眼前花似雪,彼处雪似花,于是遥远的空间阻隔便消弥于错觉之中。然而一旦清醒,才想起征人远在万里之外的冰天雪地之中,春天到了也不知归来。诗人从小处入手,细腻婉转,但笔锋一转,描写塞外征人,升华了诗的主旨。

  【赏析二】

  卢照邻此诗在梅花和雪花的形态颜色相似上做文章,利用这一简单的比喻构成了两个白色世界的奇异混淆,读来既新颖又奇特,描绘了一幅美丽奇妙的画卷。

  虽说是混淆的,分不清是梅是雪,但梅和雪的世界却是对立的:冰天雪地的匈奴地区和婉约柔美的中原地区。

  诗中的“开”字也起到了双关的作用:在北方,雪尚未“开”,“开”指“开花”,也指“开化”,即谓匈奴的边塞地区处于较落后的境地,还没有得到中华文明的开化。

  【赏析三】

  前两句,分写梅花刚开放和天山的雪未消融,属于实写;后两句,写的是幻觉,天山冬雪被想象成落下的梅花,而初开的梅花又如雪在眼前,实中有虚。

  表达的是闺人(女子)对远在万里之外的征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赏析四】

  卢照邻这首诗写的是山岭的梅花初发之时的情景,天山的积雪还没融化,梅花却已开放,积雪之处犹如堆满了梅花,梅花雪白的颜色就像雪落在了枝头上。因为风在飞舞,飞入了衣袖间,是雪呢,还是梅花,一时也难以分清,乱纷纷地洒落在梳妆台上。匈奴在几万里的远处,春天就要来到,而不知来。卢照邻用梅花傲雪的姿态,描绘边境的雪景,雪与花难以分辨,飞雪迎春之际还有些令人担忧,匈奴还再来侵边与否是个未知数。赏雪不忘敌情,梅花落人不静,此情此景有一种期盼边境平安之意。

  【赏析五】

  卢照邻(636——695年)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世称“初唐四杰”。初唐诗人,字升子,自号幽忧子,河北人。卢照邻小时候就非常聪明,获得赏识,获的提升,一直到都尉。但他患了“风疾”可能是小儿麻痹或麻疯病),因此不得不退职,孙思邈曾细心为他调治,照邻问曰:“高医愈疾,奈何?”思邈答:“天有四时五行,寒署迭居,和为雨,怒为凤,凝为雨霜,张为虹霓,天常数也。人之四支五藏,一觉一寐,吐纳往来,流为荣卫,章为气色,发为音声,人常数也。阳用其形,阴用其精,天人所同也。——”虽然他还试图做门客,但后来他的病越来越严重,双脚萎缩,一只手也残废了。他买了几十亩地养老,但终因疾病的痛苦,决定与亲属道别,投颖水自杀。由于卢照头江自尽的同一年,他的师傅孙思邈逝世,于是有人说卢照邻、是追随他师傅而去了。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

    912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