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渡辽水》原文_译文_赏析

映卿2 1172分享

  《渡辽水》是一首以战争为题材的诗,作者是唐代诗人王建,这首诗用战争开始前士兵们沉重的心情来打动读者。下面儿童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这首诗歌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王建《渡辽水》原文_译文_赏析

  《渡辽水》原文

  唐代:王建

  渡辽水,此去咸阳五千里。

  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

  亦有白骨归咸阳,营家各与题本乡。

  身在应无回渡日,驻马相看辽水傍。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离开咸阳,此去辽水漫漫五千里,还未出门父母就已知道此去将隔海茫茫,今生很难再次相聚。临出门时母亲又为我重新做了几件衣裳,好像怕我有去无回,万一死在路途中没有干净的衣服可以殓葬。也有征人牺牲被送回咸阳,军中长官呈请皇上让烈士本乡的人充任征戍。想想自己真是可怜,身在外时将再没有回来的日期,为此心里无限伤感,茫然驻马停在辽水之边。

  注释

  ①如:动词,去。

  ②咸阳:古都城。

  ③营家:军中的长官。

  ④题:上奏呈请。

  赏析

  王建在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年间曾在幽燕一带度过了十多年的戎马生涯,对边疆战士的生活极为熟悉,十分同情他们的痛苦,这首诗便揭露了唐王朝远征高丽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渡辽水,此去咸阳五千里。”这两句写出征的战士背井离乡,长途征战。

  “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隔生”之感、“送死”之别深刻地揭示了唐代对外战争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父母与儿子、妻子与丈夫、小孩与父亲的生离死别,正是源于统治者的这些对外侵略战争。

  “亦有白骨归咸阳,营家(一作‘茔冢’)各与题本乡。”这两句体现了远征之人的思乡之情,即使死了也不忘家乡,希望落叶归根。句中的“白骨”与“茔冢”都是战争留下的凄凉的遗物,是残酷战争的见证。凄凉的遗物与思乡之情融汇在一起,让人伤感莫名,表达了诗人对统治阶级穷兵黩武的控诉与愤慨。

  “身在应无回渡日,驻马相看辽水傍。”死的尚有“白骨”“归咸阳”,活着的只能隔着辽水空望家乡。他们只能期望有一天战死沙场后,自己的遗骸能够被幸运地送回长安。远征战士的悲哀,在这字里行间表现得很浓烈。

  此诗笔力遒劲,意境苍凉,读来令人心摧骨折、肝肠欲绝。

王建《渡辽水》原文_译文_赏析

《渡辽水》是一首以战争为题材的诗,作者是唐代诗人王建,这首诗用战争开始前士兵们沉重的心情来打动读者。下面儿童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这首诗歌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标签

    567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