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清平乐·弹琴峡题壁》原文_译文_鉴赏
《清平乐·弹琴峡题壁》此词上阕写景,以冷泠的水音起兴,引出后面的抒情,下阕渲染了上阕抒发的愁苦情怀,通过塞外风情的描写,生动地表达了词人“英雄寂寞”的情怀。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清平乐·弹琴峡题壁》原文
清代:纳兰性德
泠泠彻夜,谁是知音者。如梦前朝何处也,一曲边愁难写。
极天关塞云中,人随落雁西风。唤取红襟翠袖,莫教泪洒英雄。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水声清幽悦耳,彻夜回荡,但谁又是它的知音呢?前朝如梦,边愁难写。
极目望去,天边的云中.征人与征雁同行于秋风之中。如此悲凉之景,让人不禁伤怀,只好唤来歌女消愁,不要让英雄热泪轻易落下。
注释
清平乐: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双调,四十六字。上阕押仄声韵,下阕换平声韵。也有全押仄声韵的。
弹琴峡:据《大清一统志·顺天府》: “弹琴峡,在昌平州西北居庸关内,水流石罅,声若弹琴。”
泠(líng)泠:形容水流声清脆。
关塞(sài):此处泛指边关之地。
极天关塞云中,人随落雁西风:化用杜甫《秋兴》诗: “关塞极天唯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这句写居庸关的形势极其险要。
唤取红襟翠袖,莫教泪洒英雄:化用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倩何人唤取,红襟翠袖,揾英雄泪”。红襟翠袖:指歌女。
鉴赏
此篇为行役塞上之作。词中抒发了关塞行役中的“边愁”及词人的兴亡之感。
词作由冷冷水声起兴。用“冷冷”形容流水的清脆悠扬,自是十分精当,化用了陆机《招隐诗》中的名句“山溜何冷泠,飞泉漱鸣玉”,也就十分自然。然而唐刘长卿曾作过一首《听弹琴》诗,里面也有“冷冷”二字:“冷冷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可见这“冷冷”既可以形容流水,亦可以描述琴声。此处词人正是由潺潺的流水声联想到泠泠的琴声,从而发出“谁是知音者”的疑问。
“如梦前朝何处也,一曲边愁难写”,鸣琴一样的水声勾起的不仅仅是知音难觅的慨叹,还有前朝如梦、边愁难写的无端意绪、种种悲感。至此,整个上阕,都是从听觉上引来的愁情落笔。
下阕转而从视觉、从眼前景上进一步渲染这种愁情。“极天关塞云中,纳兰只能与大雁”,“极天”言关塞之远,“云中”谓关塞之险,皆出之于夸张之辞。这样险要的边关之地,自然是极其寥廓辽远的。“唤取红襟翠袖,莫教泪洒英雄”,结尾二句,由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词句“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化出,自然浑成,表达了难以名状的孤独寂寞的情怀,深切感人。
该词抒发了词人关塞行役中的“边愁”,并将此愁书于壁上。上片由水声泠泠起笔,慨叹知音难觅、前朝如梦,这是落笔于听觉上激发的愁情。下片写景后抒发感情,从视觉及眼前景更深层地渲染这种愁情,自然流畅,感叹孤独寂寞的情怀难以言明。全词气韵苍凉,表达了词人“英雄寂寞”的情怀。
相关文章:
纳兰性德《清平乐·弹琴峡题壁》原文_译文_鉴赏
相关文章
-
04-06|纳兰性德《山花子·小立红桥柳半垂》原文_译文_赏析
> -
04-06|纳兰性德《菩萨蛮·为春憔悴留春》原文_译文_鉴赏
> -
04-06|纳兰性德《踏莎行·倚柳题笺》原文_译文_鉴赏
> -
04-06|纳兰性德《菊花新·用韵送张见阳令江华》原文_译文_鉴赏
> -
04-06|纳兰性德《如梦令·纤月黄昏庭院》原文_译文_鉴赏
> -
04-06|纳兰性德《沁园春·试望阴山》原文_译文_鉴赏
> -
04-06|纳兰性德《生查子·短焰剔残花》原文_译文_鉴赏
> -
04-06|纳兰性德《减字木兰花·烛花摇影》原文_译文_鉴赏
> -
04-06|纳兰性德《玉连环影·何处》原文_译文_鉴赏
> -
04-06|纳兰性德《四和香·麦浪翻晴风飐柳》原文_译文_鉴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