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颂·天作》原文_译文_创作背景

映卿2 1172分享

  《周颂·天作》这是周武王在岐山祭祀从古公亶父至周文王等历代君主的诗歌,这首诗融歌颂圣地与赞颂圣人为一体,文笔如大河滔滔,飞流直泻,既显庄严,又富气势。下面儿童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这首诗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周颂·天作》原文_译文_创作背景

  《周颂·天作》原文

  先秦:佚名

  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彼徂矣,岐有夷之行。子孙保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上天造就岐山高,大王开始来开荒。百姓在此盖新房,文王让民享安康。民众奔往岐山旁,岐山大道坦荡荡。子孙永保这地方。

  注释

  ⑴作:生,造就。

  ⑵高山:指岐山,在今陕西岐山东北。

  ⑶大王:即太王古公亶父,周文王的祖父。荒:开荒垦田。

  ⑷作:治理。一说始。

  ⑸康:安康。

  ⑹徂(cú ):往,指百姓来归附。

  ⑺夷:平坦易通。行(háng):道路。

  ⑻保:守住。

  创作背景

  这是周人祭祀岐山的乐歌。对于周人来说,岐山是一圣地:“周之兴也,鸑鷟(yuè zhuó即凤凰)鸣于岐山。”(《国语·周语》)周人一系传至古公亶父,居于豳地,“薰育戎狄攻之,欲得财物,予之;已复攻,欲得地与民。民皆怒,欲战。古公曰:‘有民立君,将以利之。今戎狄所为攻战,以吾地与民。民之在我与其在彼何异?民欲以我故战,杀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为。’乃与私属去豳,度漆、沮。豳人举国扶老携弱,尽复归古公于岐下。及他旁国闻古公仁,亦多归之。”(《史记·周本纪》)古公之前,后稷、公刘二位也是功勋卓著,《国语》之所以取岐山为周人兴起的圣地,似是极度推崇古公亶父之仁,从上引文可见,古公亶父不仅仁爱本族,而且推仁爱于一再侵犯于己的异族,自然更是难能可贵,因而也更具备后世儒家所定的圣人品格。

  《周颂·天作》是周颂中少有的提及具体地点的作品(另一篇是《周颂·潜》),它写出了岐山。《毛诗序》说它是“祀先王先公”,朱熹《诗集传》则指为“祭大王之诗”,都认为祭祀的对象是人。姚际恒《诗经通论》引季明德语,认为是“岐山之祭”,即《周颂·天作》的祭祀对象是岐山。其实,岐山是古公亶父至周文王历代周主开创经营的根据地,其后的伐商灭纣便是在此积蓄了力量。《周颂·天作》这首诗,应该既是祭圣地,同时又是祭开创经营圣地的贤明君主的。由于岐山之业为古公亶父开创,而周文王后来由此迁都于丰,故《周颂·天作》应是在岐山对古公亶父至周文王历代君主进行祭祀的诗。至于行祭之人,则非周文王的继承人周武王莫属。

《周颂·天作》原文_译文_创作背景

《周颂天作》这是周武王在岐山祭祀从古公亶父至周文王等历代君主的诗歌,这首诗融歌颂圣地与赞颂圣人为一体,文笔如大河滔滔,飞流直泻,既显庄严,又富气势。下面儿童网小编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标签

    561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