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任性的诗人——孟浩然
孟浩然所作的诗歌可称之佳作,几乎每首诗都有千古名句常为人吟诵,也侧面说明孟诗的影响力。下面学习啦小编就给大家介绍孟浩然这个一生任性的诗人,供大家参考!
个人简介
孟浩然(689-740年),唐代诗人,孟子第33代孙,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他在古代诗人中负有盛名,同时代的大伽级诗人王维、李白、王昌龄是他的铁哥们,杜甫等人也与他关系甚好。他性格耿直潇洒,崇尚气节、喜欢帮助患难的人,但一生却十分任性,过知天命年后仅两载就自己找死了。看看他的人生经历,后世人定能受到一些启迪!
(一)他求仕之路坎坷,年届不惑应试进士不第
孟浩然年轻时隐于鹿门山,两耳不闻外事,一心苦读诗书,弱冠之年后辞亲远行,漫游长江流域各地,广交八方朋友,干谒公卿名流,以求进身之机。开元十二年(724年),因唐玄宗在洛阳,便前往洛阳求仕,滞留洛阳三年一无所获。40岁时游长安,应试进士不第。
孟浩然力求一鸣惊人,应试前还先做了开拓工作,曾给当时的丞相张九龄写过一首《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以求引荐: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首诗重点在后四句,他在委婉地求官:我想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报效国家,却无用武之地,只能看到你们施展身手大有作为,我白白地羡慕你们哟。前四句通过水墨画式的大笔渲染,将八百里洞庭的壮观景象跃然纸上,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使本篇成了一首著名的山水诗。
张九龄学富五车,也十分爱惜人才,收到这首诗一瞅,就明白孟浩然的心思。要讲孟浩然的水平当进士是满够格的,无奈文曲星不眷顾哟。他初战失败后就不打算重振旗鼓再战了,张九龄一时也难找举荐的机会。
(二)他有聪明才智,但既过分任性也缺乏临埸应变能力
过了不久,他的朋友、朝廷采访使韩朝宗邀孟浩然一起到京城,打算上朝时寻机推荐他。正巧计划走的那天,孟浩然家里有其他朋友来。他设宴办招待,喝酒喝得正高兴时,有人提醒他说:你与韩先生有约定哟。他斥责提醒他的人:已经喝酒了,哪有时间管他老韩的事!韩朝宗闻讯大怒,但看在朋友的情面上来催促他,他依然不管不顾。
张九龄、王维非常欣赏孟浩然的才学,他到都城长安游学时,两人曾带他到朝廷里的最高学府太学赋诗,满座佩服,没有一个人敢和他比拼。
尔后好友王维私自邀请他到自己办公的内署(办公室)玩。不一会听到房外有人呼叫:皇上御驾到!孟浩然听了吓得屁滚尿流,赶紧爬到床下躲起来。王维是个聪明伶俐的人,可不愿犯欺君之罪,待唐玄宗一进屋,就禀报了实情。
唐朝玄宗高兴地说:我听说过这个人很有才学,却没见过,怕什么呀?还要躲藏起来!接着吆喝孟浩然赶快出来。唐玄宗询问他的诗作。可能紧张过度了吧!孟浩然脑瓜霎时短了路,施礼后张嘴就背诵:
北阙休上书,南才归蔽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号称“梨园祖师”的唐玄宗,治国本领差劲,琴棋诗书画却样样精通,听了那句“不才明主弃”龙颜就不悦了,愠声说道:你从没求我做官,我也不曾抛弃你,为啥打胡乱说?说完拂袖而去。
事后王维哭笑不得:哎哟,我的哥,你为啥不背那首《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里面既有八百里洞庭的壮观景象,也有你发挥聪明才智报效国家的愿望,皇上横听竖听都会满意的,偏偏去背一首牢骚诗!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你自断了仕路也!
孟浩然摸着头说不出话来,除了悔恨还是悔恨啊!
(三)他了结求官的愿望后潜心创作成就斐然,最终死于太任性
孟浩然碰钉子后,了结了求官的愿望,隐居林下写了大量的诗,其诗歌内容多为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有一些属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好友王维并称“王孟”。其诗虽不如王维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造诣,继陶渊明、谢灵运、谢眺之后,开创了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
孟浩然的诗已摆脱初唐应制、咏物的狭窄境界,更多地抒写了个人的心怀,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得到了世人的倾慕。李白称颂他“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杜甫礼赞他“清诗句句尽堪传”。他在当时即享有盛名。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王昌龄南游襄阳访孟浩然。孟浩然前段时间患了痈疽(一种皮肤和皮组织下的化脓性炎症,严重后可能诱发败血症),经过精心治疗,此时虽已好转但还没痊愈,郎中嘱咐他要忌口,千万不可吃鱼鲜,否则复发了,以前的治疗不仅白费,而且还可能危及生命。
铁哥们聚会,耿直潇洒重情的孟浩然自然会特别设宴款待。两人桌上觥筹交错,海吃胡喝,相谈甚欢。有一道菜历来是襄阳人宴客时必备的美味佳肴——汉江查头鳊,肉嫩味鲜。
任性忘乎的孟浩然,把郎中的嘱咐丢到了九霄云外,这道菜一上桌,就大吃特吃起来。
刚过几天,王昌龄还没离开襄阳时,孟浩然的痈疽复发了,就此永远闭上了眼睛,时年52岁。真的是“不听郎中言,顷刻死眼前”。有句古话“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想必王昌龄对孟浩然的死一定愧疚了一辈子!
他死后不到十年,他的诗集便编定,送“秘府”保存。有《孟浩然集》现流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