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宵月下有怀》原文翻译及习题
《秋宵月下有怀》这是唐代孟浩然的一首抒情诗,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凝视那一轮明月时的感怀,触景生情,流露出诗人心中的闲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秋宵月下有怀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秋宵月下有怀》原文
唐代: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秋宵月下有怀》翻译
译文
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月光映上露珠晶莹剔透,好像被露水打湿了一样。在如此美丽的月光下,寒鹊不知道该到哪里栖息。而萤火虫也不敢和月光争一点光亮。随着卷起的门帘飞进了房间。
院子里只剩枝丫的槐树落在月光下的影子,稀疏凄凉。而这个时候从邻居那边传来的杵声在寂静的秋夜里显得那么清晰急促。相隔遥远。如何去约定相聚的日子,只能惆怅地望着同样遥远的月亮,什么事也做不了,就那样傻站着。
注释
①沾:润湿。
②栖:栖息。
③帘:即竹帘,可以卷起,故称卷帘。
④ 杵(chǔ):春米、捣衣用的棒槌。此用作动词,指捣衣。
⑤佳期:原指与佳人相约会,后泛指欢聚之日。
《秋宵月下有怀》习题
(1)如何理解“光彩露沾湿”的含意?请简要说明。
(2)颈联写景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月光映上露珠,露珠晶莹剔透,好像月光被露水打湿了一样。(或“露水受到明月照耀,显得晶莹剔透”)
(2)视听结合,动静结合。“庭槐寒影疏”从视觉角度写庭院里槐树的影子疏疏落落,是写静景;“邻杵夜声急”从听觉的角度写急促的杵声,以动衬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