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僖伯谏观鱼》原文_翻译_习题

俊炯2 1172分享

  《臧僖伯谏观鱼》反映了当时的“礼”制思想,即国君不能把游玩逸乐看作小节。故臧僖伯认为国君的一举一动与国家的“政治”有关,所以极力劝阻鲁僖公去“观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臧僖伯谏观鱼》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欢迎大家阅读。

  《臧僖伯谏观鱼》原文

  先秦:左丘明

  春,公将如棠观鱼者。臧僖伯谏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不轨不物,谓之乱政。乱政亟行,所以败也。故春蒐、夏苗、秋狝、冬狩,皆于农隙以讲事也。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归而饮至,以数军实。昭文章,明贵贱,辨等列,顺少长,习威仪也。鸟兽之肉不登于俎,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于器,则君不射,古之制也。若夫山林川泽之实,器用之资,皂隶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公曰:“吾将略地焉。”遂往,陈鱼而观之。僖伯称疾不从。

  书曰:“公矢鱼与棠。”非礼也,且言远地也。

  《臧僖伯谏观鱼》译文

  春天,隐公准备到棠地观看渔民捕鱼。臧僖伯进谏说:“凡是物品不能用到讲习祭祀、军事等大事上,或者所用材料不能制作礼器和兵器,那么,国君就不要亲自去接触它。国君是把民众引向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的人。所以,讲习大事以法度为准则进行衡量,叫做‘轨’,选取材料制作器物以显示它的文彩,叫做‘物’。

  事情不合乎轨、物,叫做乱政。屡屡乱政,这就是所以败亡的原因了。所以,春、夏、秋、冬四季的狩猎活动,都是在农闲时节进行,并(借这个机会)讲习军事。每三年演练一次,回国都要对军队进行休整。并要到宗庙进行祭告,宴饮庆贺,清点军用器物和猎获物。(在进行这些活动的时候,)要(使车马、服饰、旌旗等)文彩鲜艳,贵贱分明,等级井然,少长有序:这都是讲习大事的威仪啊!鸟兽的肉不能拿来放到祭祀用的器具里,皮革、牙齿、骨角和毛羽不能用来制作军事器物,这样的鸟兽,君主就不会去射它,这是自古以来的规矩啊!至于山林川泽的物产,一般器物的材料,这都是仆役们去忙活,有关官吏按职分去管理的事,而不是君主所应涉足的事。”隐公说:“我准备到那里去巡视。”于是就去了(棠地),让渔民把各种渔具都摆出来捕鱼,他在那里观赏。僖伯推说有病没有随同前往。《春秋》上说:“隐公在棠地陈设渔具。”(这是说他棠地观鱼这一行为)不合礼法啊,并且说他去的地方远离国都。

  《臧僖伯谏观鱼》练习题

  1.解释:

  (1)如 (2)谏 (3)纳 (4)度 (5)章 (6)所以 (7)射

  2.翻译:

  (1)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

  (2)若夫山林川泽之实,器用之资。

  3.臧僖伯谏观鱼是为了劝鲁隐公什么?

  参考答案

  1.(1)前去 (2)劝阻 (3)引导 (4)衡量,估计 (5)显示

  (6)……的原因 (7)射猎

  3.要以国家大事为重,不能玩物丧志,以免上行下效。

《臧僖伯谏观鱼》原文_翻译_习题

《臧僖伯谏观鱼》反映了当时的礼制思想,即国君不能把游玩逸乐看作小节。故臧僖伯认为国君的一举一动与国家的政治有关,所以极力劝阻鲁僖公去观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标签

    432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