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危害教学反思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意为自我反省。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微生物的危害教学反思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微生物的危害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一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我遵循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重视创设活动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教学活动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究的状态。学习热情也很高涨,这样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测验表明,建立起来的概念是形象生动的深刻的。回顾上课的情景,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几个可取之处。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涨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学生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上课伊始,教师应有意识的为学生创设和所受内容相关的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带着强烈的学习欲望进入角色。这节课开始,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出示课件列举出了日常生活中的多种疾病如白喉、百日咳、猩红热、肺结核、伤寒等。并用低沉的语调引起学生的注意:“在过去这些疾病无情的夺走了许多人的宝贵的生命,即便是在科技水平高速发展的今天这些疾病也仍在危害着人们的健康,那么,谁是元凶呢?”通过这一问激活了学生学习的兴奋点,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进入情景。然后提问学生:“谁能做一次小侦探来解决这一难题”很多的学生能说出是细菌,我在进一步提问:“细菌是什么样子的?”,“是谁发现了细菌?”,“细菌都是对人类有害的吗?”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探知细菌创设了良好的开端。
2.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可见想象力能锤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对造就出具有独特见解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具有更现实的意义。所以教师应该为学生的想象力插上翅膀让他飞的更快、更高、更远。比如,讲述了巴斯德证明了肉汤的腐败是来子空气中的细菌造成的之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怎样才能保证让食品不腐败变质?学生有的回答:“东水细菌”有的回答“不让细菌繁殖”我进一步问道:“具体应该怎样做”学生踊跃回答:“放到冰箱里,煮沸,再用真空全装起来,用糖腌,用盐腌,烘干。“我对学生给予的及时的鼓励性评价,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通过教学实践,我深深地感受有效的教学能唤起沉睡的潜能,激发封存的思维,彰显独立的人格,弘扬主体性。做为一名教师不应该仅限于传授知识,应该更多的激发思考,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去感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和主动性,建立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灵感,使每个学生在每一课堂中,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但是,本课也有不足之处,用显微镜在本节课中较费时间,学生活动量不足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微生物的危害教学反思2
对《细菌》一课的教学,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提出问题,阅读自学,通过阅读列文。虎克发现细菌和巴斯德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自然界中原本存在的这样两个科学家的故事,不仅使学生初步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而且使学生明白科学发现是建立在科学探索的基础上实现的。
2、教师通过比喻的方法,学生再现联想,了解细菌的大小。
3、通过细菌的结构示意图与动植物细胞结构图的对比,总结出细菌的主要特征,从而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4、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利用科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虽然注意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意识,但仍然没有完全脱离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学为主,当堂达标”的教学要求没能充分地体现出来。因为当时停电的原因,准备的课件没能使用,以致细菌的结构、分裂生殖等直观性表现不出来,虽然借助了书中的插图和教学挂图等教具,但从感官上使学生对细菌这样肉眼不可见的微生物的认识带来了一定障碍。另外,当堂检测目标达成度的试题也没能很好的完成,板书设计尚有欠缺。
微生物的危害教学反思3
六年级是我刚接手的年级,对于这个年级的学生,我在二年级的时候带过一学期,但是由于已经四年多了,对于学生的情况不是十分的了解。在上课的时候,讲清楚了我们的要求之后,我准备边熟悉学生边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
虽然我已经给同学同学介绍过要积极的携带老师布置的作业及资料,但是在教学中学生还是不能够按时携带相关的资料进行学习。而这两个班的情况又稍微有些不同。其中一班的同学有连个女生进行收集和携带资料,二班的又有较多的学生进行携带相关的资料,大约是5-6个学生。但是对于全班都是40多名的班级来说,这个比例实在太少了。因此学生激发学生和引导学生积极的进行收集材料以便进行学习活动。
1.表扬和鼓励收集和分享资料的学生。对于这些上课积极将自己的搜集的资料分享给全班同学的同学进行鼓励和表扬,这样能够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鼓励,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帮助学生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和认同感。这样学生就在下次的学习就能够更为积极的进行学习。
2.对于没有积极的听课而且没有收集学习材料的同学给予积极的交流谈话。在谈话的过程中,了解学生没有进行进行收集原因,并且探究学生上课没有听取学生分享的资料的原因。这样学生找出自己的学习中的不足,以便学生积极的进行下一步的学习。
3.为了更好的组织学生进行资料的收集和分享,任务的布置进行了细化。首先对于学生我们进行分组,同时对于布置的学生在课下完成的任务,我积极的进行了详细的布置。在布置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的进行分工,这样学生就能够较为明确的自己的学习和收集资料的任务。
4.想做一个”懒“老师。我想过去的两节课我是在有些太勤快了。我想在上课的过程中,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分享、探究,总结、汇报。这样学生就会逐步的'学习会学习了。因此这样的学习需要老师组织学生在课下积极的进行课上的学习准备。从而锻炼他们的学习能力。
微生物的危害教学反思4
依靠身体的自然免疫力或免疫预防的方法并不足以完全抵抗微生物的侵染。
微生物在适宜条件下,生长繁殖很快。因而病原菌在丧失免疫力或免疫力低下的人体中,数天内就可成千上万倍地增殖,从进入体内的少量细胞扩增到亿万个,导致感染性疾病。生了病要吃药,一旦诊断确定,就应选用合适的抗感染药物进行治疗,利用“外援”来杀死或抑制病原体,以协助机体加快恢复健康。
如果这些药是用来杀灭病原菌的某种化学物质,在医学上,叫做化学治疗剂,用某种化合物来控制疾病,就是化学治疗。
虽然生病吃药是由来已久的事,但直到19世纪末以前,几乎没有人说得清楚为什么药能治病。当医学微生物学家提出传染病是由于微生物侵染造成,而这种学说又被人们普遍接受之时,正是欧洲有机合成化学迅速发展的时候。德国人保罗·埃里希在1910年发明了治疗梅毒的特效药——洒尔佛散,在中国叫“606”,因为试验过606种化合物才找到这种特效药而得名。保罗·埃里希被人们尊为化学治疗之父,后来人们注意到许多染料也能杀死细菌,于是在1935年另一位德国化学家多马克获得了第一个高效抗菌的化学治疗药物——百浪多息。多马克和他的同事们认识到百浪多息用作治疗药物的原因是它能被微生物大量吸收,而且发现百浪多息在肝脏中被降解为磺胺类化合物而抑制细菌的生长,从此化学药物的开发进入了新时代。埃里希和多马克都荣获了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磺胺药的问世,使曾经是头号杀手的肺炎和产褥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大大降低了。磺胺药的确是化学治疗工作者的一大胜利。
化学治疗的另一重大进展是抗生素的发现和应用。现在几乎人人都知道青霉素,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青霉素挽救的生命多得不可统计,但发现青霉素的故事代代相传,至今仍然新鲜。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便开始探索消灭致病细菌的方法,十余年如一日地在实验室里辛勤工作。1928夏天,弗莱明在观察长在一个培养皿中的细菌时,发现培养皿中长了霉菌,这霉菌肯定是从空气中掉进去的,在他准备丢掉这个被污染的观察对象时,他发现培养皿中有霉菌生长的周围,原来生长着的细菌都消失了。细心的弗莱明认真记录了这个现象,把这种霉菌叫做青霉菌,并且认为是青霉菌分泌的某种物质杀死了细菌。于是弗莱明开始培养青霉菌,还用培养液做试验证明确实可以杀死细菌,他便把这种杀菌物质叫做青霉素。但是霉菌培养液中的青霉素含量很低,要治疗一个病人非用几万毫升不可,况且培养液中还有许多杂质,这些杂质进入人体很可能有害。要提取青霉素的纯品,在当时对弗莱明来说是太困难了。1929年弗莱明发表了自己的发现,希望有人继续研究。这时是20世纪30年代,606和百浪多息正好风行全球,化学合成药物正被人们狂热吹捧,弗莱明的发现便被人们忽视了。直到1938年,在英国剑桥大学取得博士学位的澳大利亚人弗洛里在牛津大学决定系统研究青霉素。在一位从德国流亡来的化学家钱恩的帮助下,他们成功地提取出这种物质,1941年这种效力高得惊人的化学治疗剂开始在病人中做试验,首次治愈了18个受细菌感染的病人。后来由于英国受到德国飞机的狂轰烂炸,这项药物开发工作转移至美国,美国则把这种新药的开发列为头号机密,以至战后英国人都要为使用这项技术而付专利费。
青霉素和在随后的十几年中相继问世的链霉素、氯霉素、四环素等数十种抗生素的出现,使人类战胜传染性疾病的主动权大为增强,有人在20世纪60年代说抗生素的应用使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了十年。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导致抗生素抗性菌株及敏感病人的出现。以至现在使用的剂量比刚发明时高了数千倍,而且出现许多严重的副作用,例如链霉素会损伤听神经,四环素能破坏牙齿的釉质等等。医生们还发现,抗生素的滥用,使人体中正常菌群的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因为在杀死病菌的同时,许多对人体有益的细菌也被杀死了,使得不容易被杀死的微生物,例如多种霉菌和酵母菌乘虚而入引发另外一些更难治疗的疾病。以至于到70年代不得不禁止使用多种抗生素治疗人的疾病。当我们进入21世纪的今天,在我们不得吃药治病时,化学治疗剂仍然是主要的治疗传染病的药物。不过,现在人们对药物的要求是高效低毒。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药物学家们吸取了抗生素和化学合成药物的优点,在了解化学治疗剂药理和细菌为何能抗药的基础上,对抗生素进行人工改造,现在广泛应用的阿莫西林和先锋8号就是当前新一代的化学治疗剂。喹诺酮类是值得重视的一类化学合成药。自1979年第1个诺氟沙星发现后,迄今已有10余个新品种,应用于临床各科感染,取得显著效果,预期今后将有更大的发展前景。当然,从许多天然植物性中草药中精制的药物,或者人工合成的与天然产物化学结构相同的药物,也是比较安全的。例如人们常用来治疗肠道疾病的黄连素就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剂。
微生物的危害教学反思5
这节课可以先安排课后练习钟乳石是否生物来激起学生的兴趣,同学们就书本上列出的生物的特征进行讨论和举例(主要是举例)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生物的特征。深入了解了书本的六个特征后,再活跃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对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有一个总的认识,再引导他们举出一些所有生物都具有而非生物所没有的特征。对于学生所列出的生物特征应该逐一分析,并让学生举出反例子来论证其观点,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到生物的特征,真正分清楚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然后再由学生来解答钟乳石是否生物,让他们用刚学的知识解答一开始可以理解错的问题。
生物圈
教学目标:
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2.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3.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教学重点:
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条件。
教学难点: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对比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调查了校园里面的生物,知道了生物无所不在,那你们知道,这么多的生物都共同生活在哪个共同的家园中呢?(地球)很好(打开课件,展示地球图片)这就是我们的地球,那我们是生活在地球的内部还是生活在表面这一层呢?(表面)很好,外面这一圈就是我们生物共同生活的地方,科学家们把它叫做生物圈,很多同学对生物圈不熟悉,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是学习关于生物圈的知识。
(课件中打出生物圈的定义)我们科学家们早就对生物圈下了定义,哪位同学帮老师读一下生物圈究竟是什么?包括哪两个方面?(定义: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实只是地球表面的一薄层,科学家把这一薄层叫做生物圈.包括地球上一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那我来问一下你们生物圈除了包括生物之外,还包括什么?(生物生活的环境)很好,那我们的生物圈究竟有多大,能包含这么多东西呢?我们先来看看我们地球的厚度是多少?(12750千米)那生物圈呢?(20千米)看来我们生物圈只占了地球的一小部分,却有那么多生物生存着。所以生物圈中的生物不是都生活在同一上层面中的,而是我们的生物圈分为三大部分,就是包括大气圈的底部,岩石圈的表面,水圈的大部。那三大圈中各生活着什么生物?这三大圈是否绝对分开?(小组讨论两分钟)有的生物可以到达生物圈的各个圈层,例如人,还有没有别的例子?我们世界的人口将近60亿,而我们地球的空间是有限的,科学家们设想能否把我们人类和其他生物移居到其他星球上?比如月球,火星?(不可能,因为那里没有水,氧气,温度太低或太高…)那为什么我们的地球又能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呢?(因为生物圈有满足生物生存的各种条件)讨论书本P5~6六幅图片,看各幅图片中生物圈满足了它们的哪些条件。完成书本练习:1、向日葵生长需要什么条件?长颈鹿的生活需要什么条件?2、向日葵和仙人掌,牛和海豚的生存条件有什么不同?3、为什么干旱使粮食严重减产?分析图片:熊猫频临灭绝的原因?蕉树枯萎原因?得出结论:动物、植物等所有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做练习:
1、生物圈为其中的生物提供的生存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圈仅由植物、动物及其中的微生物构成
B.生物圈包括地球的全部,即地球内部也有生物
C.生物圈指生物活动能达到的范围,包括月球
D.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生物及其生存空间的总称
3、有人说:“只要有充足的牧草和水,牛羊就能正常生活”,你认为这种看法对吗?如果不对,说说你的理由。
布置下节课准备的内容: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动,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下节课每小组至少要抓到五只回来做实验,抓好时要把它们放在湿的土中养着,而且避免光照,不然很容易死。
教学后记:
同学们对于一些熊猫,蕉树等接近生活的图片比较感兴趣,以后可以多举这方面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