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教学总结

发昌0分享

每一天的时间都非常珍贵,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续写新的篇章,是时候写一份详细的教学总结了,以便更好地开展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细胞生物学教学总结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细胞生物学教学总结

细胞生物学教学总结1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说明细胞的分化。

2、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

能力方面:进行有关干细胞研究进展与人类健康的资料搜集和分析。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

⑴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

⑵细胞全能性的概念。解决方法:联系初中学过的有关组织、器官、系统的知识;联系不同组织中的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特点。从个体发育过程中各种组织、器官、系统的建成让学生理解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

2、教学难点: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及实例。

解决方法:从体细胞一般是受精卵通过有丝分 裂繁殖而来的,已分化的细胞都有一套和受精卵相同的染色体,携带具有本物种特征的DNA分子的角度,得出细胞全能性。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方法:讲解法。五、教具准备:课件

六、学生活动

1、通过具体实例,启发学生得到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点。

七、教学程序

[问题探讨]1、为什么健康人的血细胞数量不会随着血细胞的死亡而减少?2、骨髓与血细胞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一、细胞分化及其意义

出示教材P117、118相关图片讲解。

1、细胞分化的概念:略。

2、引导学生探讨以下问题:

⑴细胞分化在生物界普遍存在的实例。例如,在植物的胚根发育成根的过程中,分生区的细胞不断分 裂,形成的细胞近似正方体。随着细胞的生长,变成伸长区的长方体细胞,后来分化成成熟区的输导组织的导管细胞、根毛细胞、薄壁细胞等形态、结构、功能各异的细胞。又如动物的胚胎细胞形成多细胞生物体。干细胞再生出各种细胞等。⑵细胞分化的过程。在细胞外观尚未出现明显变化之前,细胞分化的前途就由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决定了。分化的细胞所呈现出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变化,首先源于细胞内化学物质的变化,如结构蛋白和催化化学反应的酶,以后依次渐变,不能逆转。因此,分化是一种持久的、

稳定的渐变过程。⑶细胞分化的意义。一般多细胞生物体的发育起点是一个细胞(受精卵),细胞的分 裂只能繁殖出许多相同的细胞,只有经过细胞分化才能形成胚胎、幼体,并发育成成体,细胞分化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

3、细胞分化的特点:持久性,不可逆转。

4、细胞分化的时间:整个生命进程中,胚胎时期达到限度。

5、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6、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吗?

二、细胞的全能性

1、细胞的全能性概念教师出示教材P119胡萝卜的组织培养的图片,介绍美国科学家斯图尔德的实验。由于体细胞一般是通过有丝分 裂增殖而来的,一般已分化的细胞都有一整套和受精卵相同的染色体,携带有本物种相同的DNA分子。因此,分化的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在合适的条件下,有些分化的细胞具有恢复分 裂、重新分化发育成完整新个体的能力。细胞的全能性就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全能性。(介绍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应用)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从整个细胞来说,全能性受到限制。但是细胞核仍然保持着全能性。例如,将绵羊乳腺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中,培育出克隆绵羊“多利”。

2、干细胞动物和人体内仍保留着少数具有分 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这些细胞叫做干细胞。例如,人的骨髓中有许多造血干细胞。干细胞有多种类型,可分为成体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也可以分为这样三种类型:能够分化产生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各种类型细胞的干细胞称为全能干细胞,它本身可以形成一个生命;不能单独发育成完整个体,但能分化为多种类型细胞的干细胞称为多能干细胞;能分化产生与特定器官和特定生理功能相关的细胞称为专能干细胞。

[资料搜集和分析]干细胞研究进展与人类健康,讨论回答教材P120相关问题。

三、总结

细胞分化的概念,细胞分化的生物学意义和细胞的全能性等。

四、作业布置

P120练习

五、板书设计

第2节细胞的分化

一、细胞的分化及其意义

1、概念:

2、特点:持久的,不可逆转的

3、时间:整个生命进程中,胚胎时期达到限度

4、意义:

5、实质:基因选择性表达

细胞生物学教学总结2

尊敬的老师:

您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生物教材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的内容。接下来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说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模块——《分子与细胞》中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中的第三节。本节内容是在前面两节: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和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分工合作》的基础上编排的,体现了细胞结构由表及里的顺序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为后续的学习作了铺垫,如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是生物遗传的基础,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是学习细胞有丝分裂时染色体变化的基础,也使学生对“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念有进一步认识。

另外,其中的几个经典实验也让学生体验了生物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同时也为继续学习必修2《遗传与进化》及必修3《稳态与环境》打下很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细胞的整体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有了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可以看成是初中教材的补充和深入.通过前面几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对细胞各部分结构以及他们的功能有了进一步认识,在脑子中能呈现出细胞亚显微结构的三维图,加深"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念。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阐明细胞核的功能和结构,寻求探究细胞核功能的方法,让学生形成一个探究实验的初步理念,分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关系,形成细胞是一个统一整体,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思想;

②.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了解生物学的模型的构建及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领悟细胞核的功能、结构以及功能与结构之间相适应的关系;

②.培养学生探究实验的基本思想、能通过实验题目分析实验的基本设想,实验目的,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实验的整体思路,知道实验应注意的内容及方法,最终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资料分析,使学生体验科学工作的方法和过程,了解探究实验是生物学科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最求知识的科学严谨、锲而不舍的作风,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识和创新的意识;

②.在合作与交流中分享解决问题后的愉悦。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自立自信的健康心理。

四、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①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②制作细胞核的三维结构模型。

(2) 教学难点:①领悟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②理解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1) 说教法:

本节课以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教学的。这是根据教师在教学中设计的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特点来合理选择的。探究性学习是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合作学习是学生通过合作,构建和内化知识的学习过程。

本节教材的内容很适合开展探究性学习,其原因是:细胞的结构虽然在初中学过,学生也依稀记得细胞核跟遗传有关。但是,有关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的知识学生还知之甚少,细胞核为什么能够成为细胞的控制中心?跟细胞核的结构有关系吗?…… 细胞核内还有许多奥秘有待学生通过探究来解决!运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就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大部分的时间由学生来支配,突出了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角色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应先复习前面所学习的细胞膜和细胞器的相关内容,同时使用多媒体、讨论、提问等手段加强教学,是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学生的接受新知识。把握住“细胞是一个生命系统”,从细胞生命活动的角度来加强细胞内部主要结构之间结构和功能的联系。

(2) 说学法:

课前布置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是课程标准具体内容标准的要求,是教学中必须完成的。以小组合作形式课前完成是出于注意培养学生合作精神,课下完成也会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另外,利用安全的废旧物品制作细胞模型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以通过展示学生尝试制作的真核细胞模型,以及交流“问题探讨”中的讨论题,引发学生对细胞核功能的探究兴趣进入本节的学习。之后指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分组讨论、探究细胞核的功能,并派代表发言,总结细胞核的功能。在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部分的教学中,以给出“思考和讨论”题,学生进行思考和自由讨论、自主探究,教师则适时引导、补充、精言归纳,在探讨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过程中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大部分的时间由学生来支配,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和突出了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角色作用

细胞生物学教学总结3

研究:1962年 里斯和普兰特

方法:电子显微镜观察衣藻、玉米等植物的叶绿体超薄切片

发现:叶绿体基质中存在20.5nm左右的细纤维

检验:用DNA酶处理,细纤维结构消失

结论:细纤维结构是DNA

1. 细胞质中有控制某些性状的遗传物质——细胞质基因

2. 细胞质中没有核遗传物质一样的染色体结构

3. 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存在着细纤维状结构的DNA物质

4. 线粒体和叶绿体DNA能够进行自我复制并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5. 细胞质DNA的复制与核DNA过程原理一样,但分离随细胞质的分离进行,所以细胞质遗传后代不出现定比分离

(五)细胞质遗传的实际应用

主要应用:主要用于农作物育种上

问题产生:农业优良品种种植几年,由于隔离不严等原因失去丰产性,出现品种退化,产量下降

生产经验:生产上用杂交种,比使用连年种植的优良品种有更显著的增产作用。但杂种优势往往只能表现在两个品种杂交第一代上。杂种第二代出现产量下降、生长不齐等退化现象

杂种优势:杂交后代的性状要优于两个亲本,具有出生长整齐、植株健壮、产量高、抗虫抗病性强等特点,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这种现象称为杂种优势

解决思路:为保持作物的杂种优势,生产用种子必须年年用杂种第一代杂种

新出矛盾:用杂交种生产时面临的是种子生产难、来源少与实际需要量大的矛盾

雄性不育:植株雄蕊发育不正常,不能产生可育花粉,但是雌蕊正常可育,可以接受其他植株的花粉而产生种子,这种现象称为雄性不育

雄性不育系:同种植物中具有可遗传的雄性不育性状的植株群体称为不育系

作物范围:小麦、玉米、水稻等作物

原理:雄蕊是否可育由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基因共同决定

细胞核:不育基因用r表示 可育基因用R表示 R对r呈显性

细胞质:不育基因用S表示 可育基因用N表示

关系:R对r呈显性,核可育基因R可以抑制质不育基因S的表达

特点:

1. 植株雄蕊发育不正常,不能产生可育花粉

2. 雌蕊正常可育,可以接受其他植株的花粉而产生种子

3. 产生的种子都是杂交种

4. 该种雄性不育应该是由遗传物质控制的,用于生产可获得稳定杂交种

5. 雄蕊是否可育由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基因共同决定

6. 核基因可育时该植株安全可育,只有当细胞核基因和细胞质基因同时表现不育时,植株才能表现雄性不育

杂交种培育:三系配套杂交育种

操作目的:

1. 保留雄性不育系(不育系×保持系)

2. 获得杂交种植株(不育系×恢复系)

三系植株必须配套使用。

细胞生物学教学总结4

细胞核遗传:真核生物的许多性状是由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核基因)控制的,这种遗传方式称为细胞核遗传,简称核遗传

细胞质遗传:真核生物还有一些性状是通过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控制的,这种遗传方式称为细胞质遗传

(三)细胞质遗传特点

典型的实例:紫茉莉质体的遗传

A. 质体:除细菌、蓝藻、菌类以外植物细胞中普遍存在的一类细胞器。有两层膜,随细胞的生长而增大,并能分裂增殖,是植物细胞内合成代谢最主要的细胞器。

B. 实验植物——紫茉莉

性状:叶色,枝条一般是绿色的,但有多种变异类型。

显微镜检测结果(茉莉花叶肉细胞):

绿色叶:含有正常叶绿体

白色叶:细胞内不含叶绿体,只含白色体

花斑叶:有三种不同的细胞

(1)白色斑处细胞:细胞内不含叶绿体,只含白色体

(2)深绿色斑处细胞:含有正常叶绿体

(3)浅绿色斑处细胞:既含叶绿体,也含白色体

C. 叶色性状遗传方式:

研究目的:

(1)检测叶色性状的遗传是否符合孟德尔经典遗传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分离定律

(2)通过实验鉴定控制叶色的基因间的相互关系

研究方法:用不同性状的茉莉花品种相互杂交,观察实验结果,是否出现定比分离

结果预测:从表现型上看,若是经典遗传,控制绿色与白色的基因可能是并显性(共显性)关系,这样才会出现条斑状的花斑色

实验结果:

紫茉莉花斑植株的杂交结果

接受花粉的枝条提供花粉的枝条种子(F1)发育成的植株

绿色绿色绿色

白色

花斑

白色绿色白色

白色

花斑

花斑色绿色绿色、白色、花斑

白色绿色、白色、花斑

花斑绿色、白色、花斑

结果分析:F1代发育成的植株的叶色,完全取决于种子产生于那一种枝条,与花粉来自哪一种枝条无关。 即:F1的性状,完全是由母本决定的。

结论:紫茉莉的叶色遗传为细胞质遗传。

概念:母系遗传:F1总是表现出母本性状的遗传现象。它是细胞质遗传的主要特点。

母系遗传实例:

植物中:藏报春、玉米、棉花等叶绿体的遗传

高粱、水稻等雄性不育的遗传

微生物中:链孢霉线粒体的遗传

和 代表两种细胞核

和 代表两种线粒体

和 代表两种质体

细胞质遗传物质分离特点:

不呈现遗传物质的有规律分离,随机地、不均等地分配到子细胞中去

细胞生物学教学总结5

一. 本周教学内容:

第三章 遗传与基因工程第一节 细胞质遗传

二. 学习内容:

本周学习细胞质遗传,了解细胞质遗传的概念,细胞质遗传的特点,细胞质遗传的原理,细胞质遗传的应用,三系配套的原理,三系配套培育杂交种的过程。细胞质遗传和核遗传的比较,异同点。

三.学习重点:

1. 细胞质遗传的特点

2. 细胞质遗传的成因

3. 三系配套法原理应用

四. 学习难点:

1. 形成细胞质遗传特点的原因

2. 细胞质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五. 学习过程:

(一)引言

1953年

美国的沃森和英国的克里克 阐明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标志着遗传学的发展进入了分子遗传学阶段

20世纪末

分子遗传学的发展

遗传密码的破译

真核生物基因非连续结构的发现

原核生物基因调控机制的阐明

20世纪70年代

限制性内切酶的发现 基因工程产生

基因工程的发展 使人类进入了控制和改造生物的新时代

细胞生物学教学总结相关文章:

高中骨干教师研修心得体会5篇

生物教师工作计划格式5篇

700字左右自我鉴定范文5篇

2021学年自我鉴定范文模板

大四学年个人自我鉴定最新10篇

本科毕业自我鉴定800字范文最新10篇

观看2022《天宫课堂》第二课个人心得(最新七篇)范文

大四大学生毕业自我鉴定总结参考

天宫第二课堂观后感心得体会精选15篇

综测评优自我鉴定5篇

    398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