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生物 > 生物课件 > 七年级 >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课件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课件

文轩0分享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课件5篇

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应是与时俱进的。课件要去追求更好的效果,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教案课件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课件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课件(篇1)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熟悉制作临时装片和规范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说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

(2)了解制作以及观察临时装片的技能。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并规范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了解制片的过程,熟悉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2)通过分析模拟制作,进一步了解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说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

(2)提高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2 教学难点:

制作临时装片过程中的刮取,并在显微镜下找到人口腔上皮细胞。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生理盐水、稀碘液、消毒牙签、滴管、纱布 、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擦镜纸、镊子。

提前准备几片做好的装片,摆放一台示范镜。制作做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Ⅰ 复习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有哪些啊?(1、取镜安放 2、对光 3、观察)

那使用完显微镜要记得把显微镜进行复位。

Ⅱ 引入

那大家学会使用显微镜之后,想不想看看自己的细胞长什么样子呢?它有什么基本结构呢?由于人的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基本形态和结构是一样的。下面我们通过观察自己的口腔上皮细胞,来认识人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Ⅲ 讲授知识

一、实验-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

(一)目的要求

制作和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认识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二)材料用具

生理盐水(0.9%氯化钠溶液)、稀碘液、消毒牙签(钝端)、滴管、纱布、镊子、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擦镜纸

(载玻片是用来托载标本的,盖玻片是用来覆盖标本的。)

(三)方法步骤

1、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板书:(一) 临时装片制作步骤)

(1)擦: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强调擦拭动作要轻)。

(2)滴: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生理盐水与细胞在人体内的环境相近,所以它的作用是用来保持细胞的活性,不使细胞因为环境改变而变形。)

(3)刮:用消毒牙签的钝端在自己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强调是用消毒牙签的钝端在口腔内侧壁上(脸颊对应的内侧)刮取,而不是刮牙齿或者剔牙,否则观察到就会是一些食物残渣;刮的时候要适当,不要太用力,否则口腔会受伤;也不要刮太多,那样细胞会重叠在一起,影响观察)。

(4)涂:把牙签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均匀地涂抹(教师强调要涂抹均匀,否则细胞会重叠在一起)

(5)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盖在水滴上。注意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强调要盖好,否则气泡太多的话,要重新制作;气泡少的话,可以用镊子的钝端敲打载玻片的一侧赶气泡。)在显微镜下,气泡与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气泡是带黑边的圆圈,其内部没有任何结构。

(6)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稀碘液

(7)吸: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染色时,滴管的.拿法(要尽量竖直,防止滴管内的液体倒流入橡胶头里,腐蚀橡胶)。板画强调染液滴的位置:载玻片和盖玻片的交界处。用碘液染色是为了我们寻找和观察细胞,但是染色会破换细胞的固有形态。所以做实验时,同学们可以先观察未染色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如果观察效果不佳,再进行染色。

2、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

显微镜对光成功后,将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低倍镜观察,再转高倍镜重点观察一个口腔上皮细胞。由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颜色比较浅,为了使细胞的界限明显便于观察,可以将显微镜的视野调得暗一些。(观察时显微镜要竖直放置,否则装片中的水可能会留出盖玻片,污染显微镜)。要认真观察细胞有哪些结构。

3、注意事项:PPT

4、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安静,不要随意走动,保持实验室和显微镜的清洁,实验结束后要进行清洁收镜,整理桌面)。

(板书:擦→滴→刮→涂→盖→染

(二) 观察)

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1、讲解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

2、展示肌肉细胞和神经细胞的图片,说明动物体的各种细胞虽然形态不同,基本结构却是一样的,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细胞质中还有我们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的线粒体。

(板书:二、动物细胞结构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3、学生阅读课本P49模拟制作,思考“想一想”

提问:在这个模型中,塑料袋相当于什么,果脯相当于什么,琼脂又相当于什么?

(塑料袋相当于细胞膜,果脯相当于细胞核,琼脂相当于细胞质)

4、让学生阅读课本50页的资料。

Ⅳ 布置作业

让学生预习“观察植物细胞”(有时间的话就让学生在课上完成)。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课件(篇2)

教学策略

本节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非常重要,学生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获取有关血管和血流的知识并提高观察能力。做这个实验时,学生往往比较快地观察到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情况,并容易满足于这一点而不再深入比较不同的血管内血液流动的特点。因此,教师在开展实验前必需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本实验的目的要求和方法步骤。

关于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可以结合练习第1题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展示挂图、幻灯或录像带,还可以让学生摸一摸自己的颈部或腕部动脉的搏动,看一看身体表面特别是手臂上的“青筋”(就是静脉)等,增强学生对动脉和静脉的感性认识。教师还可以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医生在给病人打点滴时针头插入的是什么血管,为什么是这种血管等,从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动静脉不同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能力目标

1、通过对血液结构功能的学习,掌握认识和区分三种血液的能力。

2、通过对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情况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

3、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情感目标

形成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结构与功能统一的思想,养成关爱生命的良好品质。

重点和难点

1、动脉、毛细血管、静脉三种血管结构与功能的教学。

2、结构与功能统一思想的培养。

课前准备

(1)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材料用具。

(2)三种血管的CAI课件。

教学法

观察法、类比法、推理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复习引入

先复习提问血液的成分,由此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血液在人体内是怎样运输的?再给学生介绍人体内血管的总长度(约100000千米,可绕地球赤道两周半)。 思考、回答问题。 有趣的课外知识可以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兴趣。

二、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1、 提出问题,讲解实验要求和注意事项,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2、 组织学生实验后交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肯定、鼓励。

3、 概述如何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

1、 带着思考问题,阅读新教材第64、65页,明确实验目的和方法步骤,小组讨论,展开实验。

2、 报告实验结果,回答问题,提出实验中发现的新问题,小组交流。

3、 根据血流方向、血流速度判断血管的`种类。 通过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创造能力及小组协作能力,也体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即实验过程中爱护小动物的教育。

三、动脉

1、 让学生摸一摸自己的颈部或腕部动脉的搏动。

2、 展示动脉横切面图。

3、 列举动脉出血的情况。

四、静脉

1、 指导学生观察身体表面特别是手臂上的“青筋”(就是静脉)。

2、 展示静脉横切面图。

3、 指导握拳,观察手背突出的“小包”,说明静脉瓣的作用。

五、毛细血管

1、 播放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物质交换的动画。

2、 提出两个问题:

(1)氧气至少通过几层细胞到达组织细胞?

(2)氧气至少通过几层膜到达组织细胞?

1、观看动画。

2、思考问题,总结出毛细血管的特点。 让学生掌握物质是如何交换的,既巩固了毛细血管的结构,又延伸了知识。

六、三种血管的比较

把三种血管图放在一起,让学生仔细观察比较这三个图有什么不同, 列表总结。

观察思考,通过对比,学生立刻明白了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并完成表格。 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辨析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七、练习

提出问题:医生在给病人打点滴时针头插入的是什么血管,为什么是这种血管? 思考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巩固本节的内容。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

(1)说出皮肤的结构组成,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些术语;

(2)理解皮肤的排泄功能。

2.能力:

(1)运用显微镜观察皮肤的结构,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区分能力;

(2)在教学创设的情境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能力;

(3)通过学习切实体会皮肤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增加生活常识和技能,并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初步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通过课堂中开展的活动,培养快速处理信息,灵活进行口头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显微镜观察了解皮肤结构的方式帮助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看待和分析问题。

(2)通过对皮肤结构和卫生保健知识的学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充分认识生物学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3)通过介绍我国有关科学技术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皮肤与汗液分泌。

课时:一课时。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它有多项功能,与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但由于教材将本节安排在人体废物的排出这章进行介绍,所以教学设计中应以排泄功能为主线来介绍皮肤的结构与功能。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皮肤的结构,虽然在显微镜下较易观察,但学生可能不易区分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需要教师点拨引导;皮肤的排泄功能部分,由于学生对汗液的形成和分泌,缺乏感性认识,因此是本节课的难点,可以借助CAI。

本课教学先以学生们较熟悉的宏观世界城市垃圾的清理作为类比使学生了解人体代谢废物及时排出的重要性。同时提问人体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排出体内代谢废物?

[学生回答]①通过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体外;

②通过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

③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外。

借机回顾前面学习的两种排泄途径,同时引入今天皮肤的内容。

【新课导入】

师:有人说:皮肤我很熟悉呀!一人一张嘛(以轻松的话题开局)那么,同学们能不能列举一些描写皮肤的词句? (请同学列举)

学生争相发言:白皙、黝黑;皮厚如墙;油光满面;汗流满面;白里透红,与众不同只留青春不留痘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教师含笑而言:刚才同学们列举的词句十分生动有趣(给以肯定),可是细细想来,这些词句中,还隐含着关于皮肤的一系列问题(话题急转),比如,皮肤常年暴露在外,接触许多细菌,为什么不腐烂变质呢?有人肤白胜雪,有人皮黑似炭,人体的肤色为何会有不同?长青春痘是什么原因?人为何会出汗?(一连串发问,引起学生思考)这些无疑都与皮肤结构有关!

一、皮肤的结构

[活动]观察皮肤的结构

(1)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皮肤切片,获得有关皮肤结构的感性认识;

(2)对照大屏幕上皮肤构造图,辨别皮肤各组成部分;

(3)出示3个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有意识的进行观察探究:

①皮肤有哪些结构?

②皮肤各部分结构有什么特点?

③推测各部分结构功能。

[注意事项]

①教师巡视指导;

②请学生注意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以防压碎;

③观察完后,交回切片显微镜,做好实验收尾工作。

请学生对照屏幕上的皮肤结构示意图,说出皮肤的结构和细胞排列特点,推测有何功能。展示课件,小结皮肤的结构,并引导学生由结构认识功能。

皮肤的结构:表皮--角质层,生发层

真皮

皮肤附属物:毛皮、汗腺、皮脂腺、指(趾)甲等。

(1)表皮

在介绍生发层的分裂增长能力时,可引用一组数据来证实:人体整个表皮一般每3~4周就全部更换一次,人的一生中总共约要掉落18千克的皮肤碎屑在介绍经常晒太阳的人们为何皮肤会变得黑些时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发层中的黑色素细胞。

(2)真皮

师:真皮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看图),从厚度上看比表皮薄,还是比表皮厚啊?

生:厚!

师:真皮内含有大量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这有何作用呢?(Flash同时闪现这两部分结构)

教师演示:大家一起捏住自己的脸,再轻轻扭动,松开手,看皮肤有没有大的变化? (或以一块新鲜的较厚猪皮实验,撕、拽、拉)

生笑着同做:没有!

师继续演示:这是一张白纸,我把它抓住,再轻轻一扭,松开手,大家看看纸产生了什么变化。

生:变皱了!

师:这说明了什么? (再介绍《红楼梦》中贾宝玉和刘姥姥的皮肤差别)

生:真皮内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赋予了皮肤一定的弹性和韧性。

师:在真皮内我们还可以看见感觉神经末梢和非常丰富的毛细血管(Flash分别闪烁)它们各有何作用?(通过Flash展现冬季与夏季毛细血管的变化,帮助学生直观感知、深入理解此知识点)

生:感觉神经末梢能使我们感受外界刺激;毛细血管可以通过自身的收缩与舒张来调节体温,以适应不同的环境。

(3)皮肤的附属结构

请学生观察自己的皮肤,说出皮肤还有哪些附属物,再在大屏幕中显示结构照片。

在对皮脂腺的介绍中,注意补充青春期预防青春痘的方法,做好青春期心理和生理健康教育。

二、汗液的形成和分泌

(1)汗腺组成

分泌部:由弯曲成团的细管构成,周围有毛细血管

导管:细长的管道开口于皮肤表面

师:相信同学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夏日的骄阳下呆一会儿就会感到浑身冒汗。出汗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以前人们不知道汗水是怎么来的?现代医学和生理学告诉我们,人的真皮内隐藏着250万个小腺体,汗液就是从那里被输送到皮肤表面的。 (Flash闪现汗腺组成,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汗腺分泌部周围的毛细血管,并思考其作用)

(2)汗液的成分

教师演示:将手指按在镜面上,5秒钟后移开,发现镜面上留有水蒸气,以此证明汗液的成分有水。再请学生思考,并讲出证据,以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判断汗液的其他成分。

生:军训时,衣服和帽子上留有的白色的盐渍,汗的味道是咸的!说明还有无机盐。

生:烘烤汗液时应该会有臭味散发,说明汗液的成分中含有尿素。

(3)汗液的形成和分泌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可以结合信息技术,通过Flash动画来展示,整个过程避免了单纯语言描述的苍白无力,使教师的讲述变得生动而形象,学生的认识变得直观而明晰。)

教师结合多媒体讲解:当环境温度较高或人体剧烈运动时,汗腺周围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汗腺分泌部细胞从毛细血管中吸收了水、无机盐、尿素等物质形成汗液,再通过导管到达体表被排出。

(4)出汗的利弊

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出汗的利弊从而引出其功能的探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时间4分钟)。

生:有排泄作用!

生:调节体温的作用!

师乘势而问:如何实现的? (将问题深入)

生:汗的蒸发会带走一部分热量,因此对人体的体温具有调节作用。

师:(点头赞许,同时播放Flash汗液的蒸发带走热量)除了刚才说到的皮肤可以通过毛细血管的收缩和舒张来调节体温外,汗液的蒸发也可调节体温,特别是在人剧烈运动时,肌肉活动释放的热量相当于安静时的10~15倍,此时光靠皮肤的散热已经来不及了,并且要是这些热量不及时散发出去的话,足以使全身的血液沸腾,这时就要紧急开动全身皮肤的250万个汗腺,结果我们会大汗淋漓,靠汗水的蒸发带走热量。

师: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都有两面性的,那么出汗有没有不好的地方? (转变话题顺便进行世界观教育)

生:大量出汗会使人体盐分流失,造成热痉挛,所以高温天气里,人们应及时补充水和盐分。

生:弄脏衣物,要求我们搞好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课件(篇4)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世界和中国的人口增长趋势。

2、关注严峻的环境问题。

3、举例说出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2、通过了解人类与生物圈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1、描述世界和中国的人口增长趋势。

2、关注严峻的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

绘制人口增长的曲线,预测人口的数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环境污染的图片,如:工业污染、森林被砍伐等。让学生分析造成环境破坏的原因。

水污染、树木非法砍伐、白色污染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进行简要点评。

教师:环境的恶化,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类的衣食住行都来源于自然界,动物、植物、水等自然资源都是人类索取的对象,但是这些资源是有限的,它又能被多少人利用呢现在地球上的人口发展趋势是什么样的

新课教学:

一、人口增长过快

活动一:学生讨论分析“世界人口增长趋势”

学生认真观察教科书图13—1,并结合教师提示分组讨论。

思考题:

(1)从这幅图中,可以看出世界人口发展趋势如何

(2)什么原因造成世界人口增长过快

(3)人口增长过快,会给地球带来什么样的危机

师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讨论结束后,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进行点评。

教师小结:现在地球人口已经超过67亿,有专家预测到20__年,世界人口将达到80亿;到20__年时,世界人口将达到92亿。照这样发展下去,地球总有一天会支撑不住的。世界人口增长已经过快,那么中国人口的增长趋势又是如何呢

活动二:学生绘制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

学生根据教科书表13—1“中国人口数量变化表”给出的'数据,绘制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并讨论。

思考题:

a、从绘制的曲线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国人口增长趋势如何

b、根据曲线图,推测中国在21世纪中叶的人口数量。

师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讨论结束后,由部分小组代表出示自己绘制的曲线图,并解释曲线图所含的意义。学生推测出我国人口在21世纪中叶即20__年人口数量将达到224863万人。

教师小结:同学们,中国人口已经超过13亿了,并且从图中可以看出,这几十年来人口增长过快。我国人口众多,位居世界第1位,那么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又怎样呢

教师: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拥有着丰富的资源,可是供给13亿人口来用,就显得贫乏多了。不只是土地贫乏,而且其他资源也是如此。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3/5,我国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占世界人均值的1/4。这些数据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口太多,不管多么丰富的资源,人均占有量也都是贫乏的。

教师:不管是中国,还是全世界,如果人口继续膨胀,过多的人口对自然资源需求量也大大增加,就会给地球带来巨大的压力,以致于不堪重负。

教师出示漫画“苦难的母亲”,学生动脑思考。

思考题:

(1)这幅漫画揭示了什么

(2)如何有效地控制人口的增长

师生活动: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进行点评。

教师小结:漫画把地球比作人类的母亲,人类要从母亲(地球)那里获得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如果人口过多而且超过“母亲”的供应能力,不仅不能满足人类生活的需要,还会带来教育、就业、住房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资源,保护地球环境,才可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控制人口的方法就是“”。“”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它对我国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师总结:人口增长过快,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人口过多,给地球母亲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甚至这种压力对她来说,已经支撑不住了。我们该做些什么呢我们要控制人口,保护环境,伸出我们友爱的双手,热爱它,拥抱它,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丽和谐的家园!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课件(篇5)

输血和血型

学习流程;仔细阅读课本76-77页(4分钟)完成轻松起航(5分钟)完成试试身手(5分钟)完成能力提升(6分钟)实际应用(5分钟)小展示(13分钟)小结(2分钟)

总结:

AB型是万能受血者,

O型是万能供血者,

课题 4.4.4输血和血型 课型 预习+展示

教学目标:

1.列举ABO血型的类型。

2.了解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血量的关系。

3.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

重点: 输血与血型的关系。

难点:

轻松起航

1.ABO血型分为 、 、 、 四种类型。不同血型相遇, 可能会黏结在一起,发生凝集。

2.大量输血是应以输入 血为原则,AB血型的人,除可输入O型血外,还可以输入少量的 型或 型血。

3.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 。

4.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失血不超过 毫升,能在短时期内自然恢复正常,如一次失血超过 毫升,会有生命危险。

5.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 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试试身手

1. 一个AB血型的.病人需要大量的输血,原则上应给他输入的血为()

A.O型血 B.A型血 C.B型血 D.AB型血

2.某人是B型血,在没有同型血而又情况紧急时,可输入少量的()

A. A型血 B.O型血 C.AB型血 D.以上三种都可以

3可以接受任何血型的输血是()

A. A型 B. B型 C. O型 D. AB型

4健康的成年人若一次献血200-300毫升,其结果是()

A.对人体健康无影响 B.一个月可以恢复

C.三个月可以恢复 D.造成终生的损失

5.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失血多少会引发生命危险?()

A.1200-1500毫升 B.800-1000毫升

C.600-700毫升 D.400-500毫升

能力提升

1. 输血时,如血型不符可能发生凝集反应,凝集现象是()

A.白细胞黏结在一起 B.红细胞破裂

C.红细胞黏结在一起 D.血液凝固

2.小明被车撞伤住进医院,需要输血,小明的血型是A型血,那么适合小明的血型有()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3.在无同型血的情况下,危险性最大的病人的血型是()

A. A型 B.B型 C.AB型 D.O型

4.将下列患者症状与该输入的血液成分用直线连接起来。

严重贫血者 血浆

身体大面积烧伤者 浓缩血小板悬液

出血不易止血者 浓缩红细胞悬液

实际应用

讨论:(先讨论后总结)

1献血以后,应该补充哪些营养成分?

2.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68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