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生物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信息技术与生物的教学设计与反思7篇
为保证教学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门涉及理解与改进教学过程的学科。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收藏转发。
信息技术与生物的教学设计与反思(篇1)
一、教学目标:
【知识】: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
【技能】: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选择健康的生活
二、教学重点:
重点——癌细胞的主要特征;难点——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区别。
三、教学用具:
PPT幻灯片、癌症及其治疗的记录片
四、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关于致癌因子的信息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及癌细胞的特征
提问学生,设置情景:如果你被告知患有癌症,你会怎么想,怎么做?你在媒体上看到哪里物质、行为具有致癌/诱癌作用,你会怎么做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应变由人们对癌症的恐惧,设问:什么是癌症呢?讲述癌细胞的概念、主要特征。展示一些癌细胞的图片,与正常细胞进行比较。
进入情境,回答问题
(二)致癌因子
先让学生列举自己了解的致癌物质,再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归纳,致癌因子的种类。补充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也是在外部条件诱发下产生癌细胞的。
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相互作用,适当补充癌症发展的过程。
根据生活经验,列举致癌物质
(三)癌症的防止
介绍一些生活中避免接触致癌因子的做法。让学生说说了解到的哪些癌症的治疗方法,然后介绍现代医学治疗癌症的方法,展望未来可能采取的治疗手段。
说出自己了解的癌症治疗方法。
信息技术与生物的教学设计与反思(篇2)
一、教学目标:
1.能仔细观察并比较图片中动植物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等。
2.能对动植物的身体特征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作出合理解释。
3.会查阅和收集有关生物的变异资料。
4.知道变异也是生物体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普遍存在。了解变异有两种。体会变异的神奇与奇妙。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能对动植物的身体特征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作出合理解释。。
2.了解变异有两种,有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三、教学准备:
图片、照片。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上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有的人和父母长得不大一样呢?
变异也是生命的最基本的特征之一,今天我们就来探究生物的变异现象。
2.揭示什么是变异。
出示图片学生观察,观察并比较图片中孪生姐妹与她们父母的照片。
你怎么找出?的依据是什么?
升学仔细观察她们差异的地方并交流。初步了解个体之间都存在着差异。
比较同学之间外形特征的差异。
揭示什么是变异。
3.观察比较动物植物等个体见的差异。
仔细观察金鱼、康乃馨、玉米的不同之处。
学生观察图片探究动物植物的变异的特征,可以从颜色、外形特征去观察。
让学生对这些现象产生兴趣。
4.交流有关遗传的谚语和俗语。
学生交流收集的遗传的谚语和俗语,提高学生对变异现象的兴趣。
5.阅读资料,认识三叶草的变异现象。
学生阅读并讨论三叶草发生了什么变异。
6.巩固
遗传和变异都是生命体繁殖的重要规律,遗传使物种延续,变异使物种后代发生差异。 什么是生物体的变异?有哪几种类型。
信息技术与生物的教学设计与反思(篇3)
复习重点:
1、世界和中国的人口增长趋势
2、人口增长对生物圈的影响
3、严峻的环境问题
4、人类发展和生物圈的关系
5、保护生物圈的对策和方法
教学方法:
讲解、讨论、总结、练习
教学仪器: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重点知识归纳
1、人口增长过快:地球上人口的承载能力大约是80亿。
2、和人类活动有关的环境问题主要有:酸雨、臭氧层遭破坏、温室效应增强、水污染、噪声污染和土壤污染。
3、酸雨:形成原因:工业生产中燃烧煤和石油等会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它们在空气中被氧化,进而形成硫酸和硝酸,随降雨落到地面。
范围:pH小于5.6的雨水。
危害:刺激人眼和呼吸道,影响农作物生长,影响鱼类和水生生物生长,腐蚀建筑物、雕塑等。
4、臭氧层破坏:臭氧层具有吸收紫外线的能力,破坏后,紫外线直接照射地球,导致皮肤癌患者增加,也可能对人眼造成伤害。
5、温室效应: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能阻挡从地球表面辐射到宇宙空间的热量,从而导致地球温度升高的现象。(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却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有利的)
6、水污染:指污染物排入水体,使水和底泥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其中生物的组成发生变化,降低水体使用价值。污染物有工业废水、农业废水和生活废水。
7、噪声污染:种类有交通噪声、工厂噪声、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和家庭生活噪声。
8、土壤污染:大量施用农药污染了土壤。
9、垃圾处理的方法:焚烧、填埋、堆肥。
10、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废玻璃)、不可回收垃圾(果皮、菜叶、剩饭菜)和危险有害垃圾(废电池、废灯管、过期药品)
二、重点习题讲解
1、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威胁,下列名词与环境污染有关的是()
①酸雨②臭氧空洞③白色污染④温室效应⑤赤潮⑥潮汐⑦噪声
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⑥⑦C.①②③④⑤⑦D.①②③④⑦
分析:和人类活动有关的环境问题主要有:酸雨、臭氧层遭破坏、温室效应增强、水污染、噪声污染和土壤污染等。而赤潮是如何形成的呢?科学家认为,赤潮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污染。大家知道,有毒物质进入海洋时,会造成环境污染,危及海洋中动植物的生存,但是,大量涌进海洋的废水之中、并不都是有毒的东西,有些还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要素、如氮、磷和碳等,若这些营养盐过于丰富,这时就出现了"富营养化"现象,过多的营养物质会使藻类、鞭毛虫等生物繁殖得很快,就这样赤潮生物进行了爆炸性的繁殖,这些赤潮生物大量死亡后,就会把海水"染"红。赤潮来临时,鱼类常常大批死亡。由以上分析可知:选项C正确。
2、判断:平常下的雨也是酸性的,所以也可以称为酸雨。
分析:错误。只有PH值小于5.6的雨才称为酸雨。
3、判断:能够吃到野生动物或者能够使用野生动物做成的用品,说明自己很有品位。
分析:错误。野生动物的存在丰富了动物的物种资源库,物种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吃野生动物或者使用野生动物做成的用品,说明这个人愚昧无知,根本不是有能力的表现。
三、练习
1、选择题
(1)目前,我国采用的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有()
A、焚烧B、填埋C、堆肥D、ABC三项都正确
(2)下列哪种气体可以造成酸雨危害()
A、二氧化碳B、一氧化碳C、二氧化硫D、氮气
2、填空
生活垃圾一般分为三类:
垃圾,如
垃圾,如
垃圾,如
3、连线
水污染工厂排放的浓烟
大气污染生产、生活中排放的污水
土壤污染工业生产,交通运输产生的噪声
噪声污染向农田施加大量的化肥
答案1、(1)D、(2)C、2、可回收,废纸等;不可回收垃圾,如果皮等;危险有害垃圾,如废电池等3、水污染连生产、生活中排放的污水;大气污染连工厂排放的浓烟;土壤污染连向农田施加大量的化肥;噪声污染连工业生产,交通运输产生的噪声。
信息技术与生物的教学设计与反思(篇4)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
2.通过学习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提高有关蛋白质相关计算的能力。
3.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关注蛋白质研究的新进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
难点: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及相关计算。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提问:
之前我们学习过了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如果把氨基酸比喻成珍珠的话,那么这些“珍珠”是如何穿成串儿,成为“珍珠项链”蛋白质的呢?如果告诉你氨基是具有碱性的,而羧基是具有酸性的,那么大胆猜测一下会发生什么?(酸碱中和。)带着这样的思考,接下来共同学习一下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二)新课讲授
1.蛋白质的结构层次
过渡: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所谓大分子就是相较无机物来说分子量大百倍或千倍以上的分子。比如牛胰岛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700,人的血红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64500等。
提问:那么小小的氨基酸是如何组成那么大的蛋白质的呢?请同学们结合课本,说一说从氨基酸到蛋白质大致有哪些结构层次。(经历了二肽→三肽→多肽,通过盘曲、折叠形成了具有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过渡:这种氨基酸和氨基酸的连接方式称为脱水缩合。
2.脱水缩合过程
组织学生自学课本,说出脱水缩合的含义: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的水,这种结合方式叫做脱水缩合。此时重点强调肽键的含义及写法。
活动(角色扮演):请4位同学分别扮演一种氨基酸,如果每位的右手代表氨基,左手代表羧基,然后站成一排,相邻的同学手牵手,牵手的部分可以称作什么?(肽键。)
问题:
怎样才能更高地还原脱水缩合过程?(每人右手拿着NH和H的卡片,左手拿着CH和OH的卡片,一个同学和另一个同学左右手相连的时候,拿掉H和OH的卡片。)
其他同学观察,4位同学站成一排,会形成几个肽键?脱去几分子水?(3;3。)
如果是5位同学呢?(4;4)6位同学呢?(5;5。)
继续提问:那么n个氨基酸形成一个肽链时,脱掉几个水分子?形成几个肽键?如果n个氨基酸形成m条肽链呢?(n-1;n-1;n-m;n-m。)
(三)巩固提高
提出启发性问题:如果4位同学站的不是一排,是一个圈,结果跟之前的有什么区别?(形成环肽,形成4个肽键,脱去4个水。)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其他同学点评,总结结论。
(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
作业:如果同学们在进行角色扮演时,改变站位、人数、人员等等,结果又是如何?形成的蛋白质是一样的么?请同学们课下进行活动,并且探究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下节课进行分享。
四、板书设计
中公讲师解析
信息技术与生物的教学设计与反思(篇5)
实验原理
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存在于细胞质中,叶绿体呈色、形,高倍显微镜下清晰可见。
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观察叶绿体形态和分布。
实验程序
观察细胞质的流动
实验原理
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用的运动作为标记可观察细胞质的流动。
实验目的
1、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通过显微镜的实际观察的实际观察,理解细胞质流动是一种生命现象。
实验程序
光照、室温条件下水中培养黑藻
取一片幼嫩的小叶
临时装片:清水+小叶+盖玻片
低倍观察叶片细胞
高倍观察叶绿体的流动及流动方向
注意事项:
1、细胞质的流动受细胞的代谢状况和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增进细胞代谢作用的因素,如适宜的光照、温度、PH值、生长素等,都可以促进细胞质的流动。反之,不利的环境变化和某些化学药品,如麻醉剂等,则可抑制细胞质的流动。
2、在做此实验时,如果发现细胞质不流动,或者流动很慢,应立即采取措施,加速其细胞质的流动。其方法有三种:一是进行光照,即在阳光或灯光下放置15~20分钟;二是提高盛放黑藻的水温,可加入热水将水温调至25℃左右;三是切伤一小部分叶片。
自我评价试题
1、普通光学显微镜是生物学实验中最常用的仪器之一,试回答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中的有关问题:
(1)一细胞或物体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时“被放大50倍”是指该细胞或生物体的()
A、体积B、表面积C、像的面积D、长度或宽度
(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视野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A、2个B、4个C、16个D、32个
(3)用4台显微镜观察黑藻细胞。在相同环境中,若视野的明暗程度相仿,反光镜的选用一致,则:显微镜的光圈最大的一台是();目镜和物镜均最短的一台是();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的一台是-----()
A、目镜15×和物镜45×B、目镜15×和物镜10×
C、目镜5×和物镜10×D、目镜5×和物镜45×
2、选择藓类作为观察叶绿体材料的原因与下列哪项无关---()
A、制片简单B、叶绿体清楚C、叶子薄而小D、细胞质流动速度快
3、用高倍镜观察比用低倍镜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大小和视野的明暗情况依次为---()
A、多、大、亮B、少、小、暗C、多、小、暗D、少、大、暗
4、观察细胞质流动时,观察的最佳部位是---()
A、叶的边缘细胞B、靠近叶脉部位的细胞C、叶片表皮细胞D、保卫细胞
5、把叶绿体作为细胞质流动的标志是因为---()
A、叶绿体在不同强度光照射下会以不同面向着光源
B、如果没有标志物,细胞质的流动难以观察
C、只有叶绿体等颗粒可以移动,细胞质基质不流动
D、细胞基质是流动的,细胞器是不运动的
6、张小攀同学在观察变形虫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较大的变形虫,但在图象上有一小片污物,影响对变形虫的观察。
(1)在不调换目镜和物镜的情况下,她应如何判断污物在何处?写出操操作步骤。
(2)如果确认污物在装片内部,在既不允许重新制作装片又不能揭开盖玻片的情况下,如何清除污物或使污物与变形虫分开?
自我评价试题答案:
1、(1)D(2)A(3)A、B、C2、D3、D4、B5、B
6、(1)先轻轻移动装片,观察污物是否随着移动,如果随着移动,则污物在装片表面或内部;如果移动装片,污物不动,一般在镜头上,可先转动目镜,看污物是否转动,如果污物随着转动,说明污物在目镜上,否则可能在物镜上。
(2)用吸水纸在一侧吸引内部液体,使污物与变形虫分开。
信息技术与生物的教学设计与反思(篇6)
教学重点:
1、动植物体结构层次的知识并学会比较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理解和掌握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等基本概念;
2、复习单细胞生物,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
真正理解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并学会运用来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
小组内活动:指导各学习小组本章各节你认为应掌握的重要知识点。
第一节:
1、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2、什么是细胞的分裂?细胞分裂使细胞的数目有何变化?
3、细胞的生长使细胞的体积有何变化?
4、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什么分不开的。
5、细胞分裂过程如何?染色体有何变化?
6、新细胞与原细胞的遗传物质有何变化?
第二节:
1、细胞分化形成各种什么?
2、组织概念→分类→各组织的特点及功能
3、器官的概念。
4、系统的概念,强调是动物特有的结构层次
5、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三节:
1、植物体有几大器官?分为哪两类?
2、植物体有哪些组织?
3、植物体结构层次如何?
4、动植物体结构层次的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
第四节:
第一部分:以草履虫为例复习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它如何依靠一个细胞完成一切生理活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第二部分:小组间活动:各小组就自己的问题向发问,其他小组抢答,答对的有资格反问或点问其他小组。
第三部分:练习完成《长江全能学案》37面四、五、六题填表。
信息技术与生物的教学设计与反思(篇7)
生物是一门以试验为根底的天然学科,从生物科学的形成和发展来看,生物试验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效果。生物试验对于进步生物教育质量,全面落实培育科学素养的目标,具有其他教育内容和形式所不能代替的效果。新的课程理念在中学生物教育中的落实和施行,都离不开生物试验。为了进步学生科学素养,培育学生脚踏实地的科学精力,为更好地施行试验教育,现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经过试验教育培育学生调查问题、思考问题和剖析问题的能力及小组的协作精力。让学生经过现象调查事物的本质,然后认识和揭示天然科学规律,培育学生谨慎的治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意识,切实让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二、试验意图
1、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办法。
2、使学生有“亲身经历和体会“,同时可以树立脚踏实地的科学精力。
三、教育要求
1、演示试验必须按大纲要求开足,教师在课堂上用演示的办法面向全体学生进行试验。经过调查试验现象,使学生可以取得理性的认识和验证,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若有条件可改成分组试验,增强学生的切身体会。
2、学生分组试验,也要按教育大纲的要求把学生试验悉数开齐。对于学生试验,若能当堂看清试验结果的须在试验室里教师指导下进行,教师监督学生对每个试验达到操作规范、娴熟的程度;培育他们浓厚的生物学爱好和言语表达能力。
四、试验教育的准备作业
1、制定出本学期试验教育进度计划,并写明试验目录,写明试验的日期、班级、节次、称号,教育中按计划组织试验。
2、任课教师须将试验通知单提前送交试验室,试验教师必须将每个试验用到的仪器、药品以及其他有关事宜提前准备好,做到有备无患。
五、将德育作业浸透于教育中
1、让学生在试验过程中明确彼此帮忙的重要性,培育学生在试验过程中团结合作的精力。
2、要教育学生恪守试验规则,保护财政,节约用水、电、药品,然后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
3、要求学生严厉仔细的按照试验要求来操作,细心调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育他们谨慎的科学态度。
4、培育学生井然有序的作业习气。试验结束后,把仪器放回原处,整理好试验台,填写好试验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