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生物 > 生物教研 > 教学设计 > 信息化学习环境下生物教学设计

信息化学习环境下生物教学设计

文轩0分享

信息化学习环境下生物教学设计7篇

为保证教学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收藏转发。

信息化学习环境下生物教学设计

信息化学习环境下生物教学设计(篇1)

一、说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植物系统进化树,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活方式以及他们对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通过"植物系统进化树","观察比较不同的植物"的活动,引导学生初识不同的植物类群。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初步认识植物系统进化树,了解不同植物类型之间的亲缘关系,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的植物"的活动,以及对植物类群的各种学习活动,认识不同的植物类群的形态、结构特征、生活方式,与人类的关系,并通过对不同植物类群的比较,进一步理解植物进化树。

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的植物"的活动,提高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通过对不同植物类群的学习,增强分析问题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实验观察、比较、讨论和讲述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强化生物进化的观点,增强生物科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和保护生物圈中多种多样的绿色植物情感。

三、说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校地处偏远农村,该校生都是来自大山的孩子,对常见的植物即陌生又熟悉,说熟悉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与常见的植物有密切接触,有深刻的感性认识;说陌生是因为他们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学生学习兴趣高,通过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帮助他们认识植物系统进化树和掌握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特征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看,八年级学生已开始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喜欢接受新鲜事物,有一定的.生物学经验基础。

四、说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为2课时,此节为第一课时,本节课应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创造充分机会让学生拥有成功的喜悦,在和谐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主动学习,学有所获,从内心深处产生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欲望。对此我做了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提前一周通知学生利用周末采集样本,同时,还利用学生中午休息时间,带领大队长一个班12人上后山采集样本,回到学校后,由大队长随意分配样本到各位小组中。这样,学生课前对学习的内容就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课中:

一、通过以上创设的情景,引入新课

二、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的植物"的活动,以及对植物类群的各种学习活动,认识不同的植物类群的形态、结构特征、生活方式,与人类的关系,进一步理解植物进化树

三、通过对不同植物类群的比较,认识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特征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五、说教学准备:

1、准备植物系统进化树图片,学生采集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的实物、标本、挂图。

2、实物材料及用具:学生采集新鲜的水绵,葫芦藓、墙藓、铁钱蕨、海金沙、石斛,芒萁、带球果的杉枝、带花及果实的白菜植株等大量植物实物、放大镜、镊子。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通过学生采集活动和生活中对植物的感性认识,结合农村孩子的生活实际,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好奇,直揭新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二)、植物系统进化树和活动:观察比较不同的植物

运用课本植物系统进化树的认识,帮助学生对植物的分类有了初步的了解,接着进行观察比较不同植物的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强化生物进化的观点,增强生物科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和保护生物圈中多种多样的绿色植物情感。

(三)、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

采用提问式、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逐一分析藻类植物的

1、结构:藻类植物是多种多样的,有单细胞的,有多细胞的;有生活在淡水中的,有生活在海洋中的,还有少数种类生活在陆地上的。

2、特征:大多数生活在水中,没有根茎叶的分化,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3、分类:据藻类植物呈现的颜色的不同可以将藻类植物分为绿藻、褐藻和红藻等。

4、对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为水生生物提供食物和氧气。与人类的关系是有些可食用,可药用,如海带、紫菜等可食用,褐藻胶、琼脂、碘酒在医药上有广泛的用途。

利用对比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结构、特征、分类。培养学生学习方法的能力帮助学生分析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特征及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四)、本课总结

及时反馈与总结,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的掌握

(五)、作业设计

七、说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课内容的教学效果可以从课堂回答、反馈练习、巩固练习和课后作业四个方面进行评价。课堂回答通过不断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课中练习巩固反馈是一般的知识性练习题,目的是检验学生当堂课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此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知识的深化和应用。

八、说总结与反思: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是直接把知识教给学生,而是着眼于知识获取的过程、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分析和总结,亲身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从中学到知识和方法,发展多种能力。教师要多联系生产实际,让学生边联想、边思考,从中发现新知识,并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运用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

信息化学习环境下生物教学设计(篇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表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现象;

2、能力目标∶通过猜谜语、欣赏漫画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识图能力;能举例说出动物、植物和人的不同性状及相对性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生物界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的认识,培养辨证思维能力及尊重科学、热爱自然、珍爱生命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区别性状和相对性状;辨别并描述遗传和变异现象。

2、难点: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解释生物界中的生物学现象。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一般都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且在生活中具有一定的生物性状、相对性状、生物的遗传、变异等相关的生活经验,能够比较容易寻找和发现周围存在的遗传和变异现象,但是还没有形成理论知识,不能对相关的现象作出正确的解释。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课件展示一组图片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她们,你注意到:

1、他们像吗?

2、他们哪些特征相似?

3、他们哪些特征不相同?学生就会展开讨论,顺利进入主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要学习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二)组织学生开展几个活动活动

1:连连看——学习生物的性状师:很多同学都去过动物园或者在书本或电视上看过很多的动物,这些动物你们都熟悉吗?生回答。

师:老师这里出了几道谜语现在请同学们帮我连连看:谜语一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大象。是马不拉车,叫马也不错,满身黑道道,听声就奔跑。——斑马。一种动物名叫鹿,鹿角不长脖子长。——长颈鹿。形状象耗子,生活像猴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松鼠。

教师提问:恭喜你们都猜对了,你们为什么能猜出这些语句描述的是什么动物呢?

学生:根据他们的形态特征。

师:很好大家都抓住了动物的重要特征。像刚才描述耳朵像蒲扇,鼻子长等都是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同学们能说说其他生物的形态特征吗?

生:树叶是绿色的,柿子是橘红色的,树干粗壮······还有说话的声音。

师:那么声音、动作是形态特征吗?

生:不是。

师:这些是生命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特征是生物的生理特性。比如人的色觉正常与否,血型、嗓音等都是生理特性。

师:给出性状的概念,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

师:那么什么是相对性状呢?请同学们看这几幅图片。思考图片内容说明了什么?生观察图片讨论发言。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知道了生物的同一性状有不同的表现类型。所以同一生物的同一性状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相对性状。通过例子强调同一生物,同一性状。

活动2:个体间性状的比较。指导学生看书,引导学生辨别8种性状。指导学生完成个体间性状的比较。完成书本讨论题。

师:通过刚才的检查,最后没有人站立,这说明什么?根据这个活动结果推测世界上两个人性状完全相同的可能性有多大?(小组讨论,组内代表发表见解,普遍能够归纳出在同学当中,同一种性状表现的特征当中,有的性状表现相同,有的性状表现不同。个体之间各种性状完全相同的可能性几乎为0。):

活动3:照片连连看

师:大家在做性状自我检查中,发现自己有哪些性状与爸爸妈妈的一样?有哪些不同?(请2~3个学生谈谈)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这3个同学都谈到自己有很多地方跟父亲或者跟母亲是一样的,也有不同的地方,那我们下面来做一个小游戏:比眼力!(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课前学生提供的一些家庭照片,让大家来猜究竟是哪个同学的父亲或母亲。大家兴致勃勃,大多数能很快猜出来,部分让学生很犹豫,猜错了。教师接着引导大家分析为什么有的很容易猜对,有的猜错了)

生:有的照片跟某某同学非常的相似,他们有很多性状是一样的',一看就能看出来是一家子。有的差异很大,所以猜不准。

师:这说明什么呢?请大家阅读100页的第一段文字。并对重点字句圈点出来。(学生快速阅读,掌握遗传和变异的概念遗传:性状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现象。

变异:子女和父母之间以及子女个体之间的性状存在差异的现象。)

师:(用多媒体展示遗传和变异的概念):活动4:欣赏漫画,并回答书本问题。

师:(多媒体展示法国著名漫画家奥诺.杜米拉的漫画《新鼻子》和《旧砖上剥落的碎片》)下面我们来欣赏19世纪的两幅漫画。

引导学生在小组间讨论三个问题:

1、漫画中表达了什么生物学现象?

2、《新鼻子》中的钩鼻子和《旧砖上剥落的碎片》中的断腿有什么不同?

3、漫画里哪种现象是可能发生的/哪种不可能?为什么?学生讨论,各小组代表陈述观点,对遗传和变异的概念进一步加深理解。

师:这里有些谚语大家来说说其中有哪些是遗传现象,哪些是变异现象?(生基本能说遗传和变异现象)

师:这说明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里普遍存在的现象。在自然科学中,探究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就是遗传学。我们看到这些特征,你能辨别出哪些是相对性状吗?(教师打出一根据录像内容编写的练习题:山羊的白毛跟花狸鼠的黄毛;鸳鸯的游泳和鸳鸯的彩色羽毛;黑色小兔和灰色小兔。)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性状和相对性状,遗传和变异的概念有多了解,你还能说出生物界中的那些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在遗传学的领域中,大家想了解一些什么问题呢?拿出我们的“问号记录本”,把它写下来,课余我们可以利用网络,查找资料想办法解答它,或者在后面的学习中你可以找到答案。

作业:参考100页“思考与练习”第三题的性状调查表,可以自行设计,根据自己的喜好,对家庭成员的性状进行调查,建议大家用数据统计,或者图示、表格等办法给大家呈现你的调查结果。

(三)、课堂小结

1、正确表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概念;

2、举例生物的相对性状;

五、布置作业

六、教学反思

遗传和变异的现象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这一节的知识点相对比较简单。如果照本宣科把几个概念告诉学生,举几个例子,相信学生也能理解。但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也许就会被扼杀了。对后面“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等抽象内容的学习就会造

七、板书设计:

第1节遗传和变异现象

一、性状和相对性状

1、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二、生物性状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1、遗传现象∶性状从亲代传给子代的现象。

2、变异现象∶亲子之间性状表现差异的现象。

今天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信息化学习环境下生物教学设计(篇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描述观察到的的形态结构,说明草履虫整个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

(2)识别草履虫的细部特征,依据观察到的影像,把握草履虫的结构与生命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认同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资料分析,提高解决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草履虫为例认同生物(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并初步形成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相适应。

(2)通过学习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激发热爱生物学的情感,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单细胞生物(草履虫)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树立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

三、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ppt展示:制作的步骤图片和显微镜下口腔上皮细胞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和细胞的基本结构。思考两个问题:

问题1:如果将一个口腔上皮细胞从人体中剥离出来,放到自然界中,这个细胞能否像一个动物体一样独立生活

问题2:自然界中有没有这样的单个细胞,它可以像一个生物体一样独立生活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使学生明白:从理论上讲,如果一个生物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那么这个生物体全部的生命活动一定也必然是由这个细胞来独立完成的。

书写板书: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引入单细胞生物的概念

身体只有一个细胞所构成,我们把它们称为单细胞生物。

(过渡:我们以草履虫为例来具体探讨一下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以及它们是怎样生活的。)

2、演示实验:观察草履虫

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观察草履虫的实验,并引导学生思考:

问题1:通过观察你能确定草履虫是单细胞的吗

问题2:草履虫的外形像什么如何运动的

问题3:草履虫通过什么结构进行呼吸

问题4:草履虫以什么为食物食物由什么结构进入体内食物残渣由什么结构排出

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来描述草履虫的外形、运动状态及细部特征。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述在黑板上画出草履虫结构的板画并进行标注,同时补充各部分结构的功能。最终,引导学生对观察结果进行提炼和归纳,确认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

(总结:通过实验观察,我们知道草履虫是一种由一个细胞所构成的生物,它可以进行与多细胞动物相同的生命活动,比如:运动靠纤毛来进行,取食及消化由口沟、食物泡来完成。呼吸通过表膜、排泄由伸缩泡及胞肛完成。这一切显示:草履虫这一个细胞相当于一个多细胞动物的生物体。)

(过渡:我们为什么要来专门研究这么一个小小的单细胞生物呢)

ppt展示资料,学生讨论交流并归纳总结草履虫与人类的关系。

教师总结:单细胞动物个体虽小,但其所起的'作用非常大,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所以我们必须了解单细胞动物的特征以此来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三)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所学,进行习题当堂巩固。

1、草履虫消化食物的结构是()。

a、口沟b、细胞质c、食物泡d、伸缩泡

答案:c

2、制作草履虫装片时,放少许棉花纤维是为()。

a、将盖玻片垫高,使草履虫不易死亡

b、限制草履虫的运动,便于观察

c、限制颜色的反差度,可以进行对比观察

d、与草履虫比大小

答案:b

3、草履虫体内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排出体外是通过()。

a、收集管b、伸缩泡c、表膜d、胞肛

答案:d

4、草履虫体内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的途径是()。

a、食物泡b、伸缩泡c、胞肛d、口沟

答案:b

5、草履虫借着__________的摆动,在水中__________前进。

答案:纤毛、旋转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信息化学习环境下生物教学设计(篇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多种多样的动物,探究分析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强化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探究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活动,培养严谨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并建立生物与环境统一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

1、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2、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探索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列出知道的动物名称。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汇总,列举数量最多的组在班上公布成果。

2、课程新授

(1)鱼的形态特征

体形为梭形,减少水中运动阻力

体表有鳞片,保护身体

具鳍,用于游泳

请一位同学到黑板前做板图:画一条鱼(简笔画即可),其他同学在纸上画。学生分析所展示鱼的特征。

(2)讨论证实鱼鳍在游泳中作用的探究思路

胸鳍和腹鳍:保持平衡;尾鳍:保持前进方向。

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

学生据自身经验,提出实验方案。

(3)课堂小结

回顾已知的鱼类适应水中游泳的特征

五、布置作业

信息化学习环境下生物教学设计(篇5)

教学目标

(一)知识:

1、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

2、描述脊髓和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概述反射和条件反射。

4、说出人类条件反射的特征。

(二)能力:

1、通过资料分析活动,培养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搜集、分析资料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三) 情感:

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教学重点:

1、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

2、描述脊髓和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 概述反射和条件反射。

4、说出人类条件反射的特征。

教学难点:

1、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

2、 描述脊髓和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 概述反射的类型和特征。

4、举例说出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

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请一位学生上讲台来和我一起做拍手的游戏,并提醒这位学生在互相拍手时尽量躲开。

师:为什么在拍手时能够躲开?

(二)新课学习:1、脑和脊髓

小组互助讨论学习P83-P85

1、神经元

讨论:神经元的分类

师生交流:神经元的类型很多,按照生理机能可分为三类:

(1)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把感受器接受的信息传到中枢(脑和脊髓);

(2) 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把中枢产生的命令传向效应器;

(3)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把其他神经元传来的信息,传到另一个神经元,起联络作用。

师讲解:活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叫做兴奋性。组织在受刺激时,由相对的静息状态转入活动状态,或由较弱的活动状态转入较强的活动状态,叫做兴奋。另一方面,活组织或细胞由显著的活动状态转化为相对的静息状态,或由较强的活动状态转入较弱的活动状态,叫做抑制。刺激要引起组织发生兴奋,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刺激阈。高于阈强度的刺激,称为阈上刺激。低于阈强度的刺激,称为阈下刺激。当阈上刺激作用于神经时,神经产生兴奋,并传导到其他部位。这种能够传导的`兴奋,就叫神经冲动。

师:出示一猪脑,让学生观察

生:对照图12—和实物说出脑的组成,及脑各部分的作用,

(第二课时 )

反射和条件反射(P85-P87)

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抽象的语言、文字等

充足的睡眠有利人体的健康,青少年的睡眠每天不应少于8小时

(一)小组讨论性学习:每天的睡眠时间

(二)自我评价 1、2、3、4

(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第一节神经调节

一、脊髓和脑 脑 :大脑、小脑、脑干

中枢神经系统

脊髓:灰质、白质

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

二、反射和反射类型

条件反射

1、反射 非条件反射

2、人类特有的反射:抽象的语言、文字等

信息化学习环境下生物教学设计(篇6)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实验,了解不同浓度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2.了解水蚤的分类地位、生活环境、结构特点等;

3.掌握实验设计的一般原则;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探究能力;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实验,认识到酗酒对人体的危害;

2.懂得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教学理念:

在教学设计中,我始终强调“STS”教育思想,贯彻新课程教育理念,尽可能多地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起“穿针引线”的作用。具体做法如下:

1.遵循探究性学习的一般原则,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前进:

实验方案指导着实验的进行并影响实验结果,因此,教学过程中,重点突出实验方案的设计。为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意识,将学生分组,选出小组长,分组讨论本组的实验方案,小组之间再互评,在教师的点拨下,最终设计出完善可行的实验方案。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探究目标逐步实现。

2.重点培养学生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对多组实验数据取平均值来减小实验误差,采取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点、连线等方法来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等,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实验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培养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例如设计实验方案时必须遵循的原则,解决水蚤的心率高(200次至300次/每分钟)、难计数、易产生误差等。

实验结束后,及时引导学生认识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等,使学生对事物的认识由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人们常说:酗酒有害健康,这句话有没有科学依据呢?

开门见山的引入,体现了关注社会,以人为本的思想。

(二)设计和完善实验方案:

学生讨论实验方案环节,教师稍作引导,突出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畅所欲言,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

完善实验方案环节,师生互动,强调设计实验必须遵循的单一变量原则和设置对照原则等,体现科学实验的严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实施实验方案:

选取实验材料环节,创建“材料自选超市”,使学生能够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按需取材,充分体现学生开展实验的自主性。

实施实验方案阶段:注重实验细节,力求使得实验更加科学、准确:

①使用凹玻片,确保酒精能够充分影响水蚤;

②针对学生在计数水蚤心率过程中遇到的水蚤心率过快,难以准确计数的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筋,展开讨论。最终让学生自己提出了更为准确的“打点计数法”,大大提高了计数水蚤心率的准确度。

(四)整理、分析实验数据:

学生分组汇报实验数据,师生互动,共同分析实验误差。同时,针对数据较多难以直接得出结论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绘制折线图,化繁为简,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得出实验结论: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准确、科学的实验结论。

四、教学反思:

本堂课仍有很多不足之处。例如语言较为平淡,不够柔和;学生的讨论环节中教师的主导意识较强,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等等。

总之,我的这堂实验课只是对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一点尝试,敬请各位领导、专家不吝赐教,批评指正。

信息化学习环境下生物教学设计(篇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能力目标:能够说出猫和马等一些生物所处分类等级的位置

情感目标:了解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了解双名命名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教学难点】

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教学工具

多媒体电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上的一些内容

师:上堂课我们练习了如何对生物进行分类。那么,我们对生物进行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呢?

生: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

师:分类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呢?

生:种。

师:上节课讲的动物可以分为哪两大类,其中又可以分为哪些小类?

生: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可以分为体温恒定和体温不恒定;无脊椎动物可以分为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

师:很好,这堂课我们来学习新的内容:第二节从种到界

二、讲授新课

1、分类的依据

师:幻灯片放映一则汤姆寻亲记漫画

要求:

1)在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生理功能与我汤姆猫相似多的保留下来,相似少的排除。

2)我每次最多只能排除三种生物。

生:根据教师幻灯片的播放进行一一排除,找到狗和猫的相似度是很近的`。

师:要求学生回答排除的依据是什么?

生:依据是他们的相似度(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2、分类的等级

师:汤姆最终通过分类找到了狗和猫的相似度很近的,那你能给汤姆找到那些亲戚类别以准确的命名吗?

生:学生根据老师的幻灯片播放分别予以准确的命名

师:你通过这些命名,能否知道分类学上的分类单位是什么?最小的单位是什么?从大到小依次是什么?

生:的分类单位是界,最小的是种,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师:

1)进行一些扩展(如界、门的扩展)

2)接下来通过一个寄信的题目引导学生回答汤姆猫分类中的地位

生:汤姆猫分类中的地位是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食肉目猫科猫属猫种

师:为了进一步说明动物的分类等级,以马来进行再次讲解。

生:通过老师播放幻灯片进一步加强了动物的分类等级

师:要求学生说出马在分类等级中的地位

生: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奇蹄目马科马属马种

3、分类的意义

师:通过前面所学的进行引导学生回答分类的意义

生:分类的意义是了解生物的多样性,知道他们的亲缘关系和他们的分类等级

4、双名命名法

师:通过幻灯片的播放让学生了解双名命名法的相关知识

生:对双名命名法有一些认识

5、总结:

师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71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