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开花和结果教学反思
七年级生物开花和结果教学反思5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当今社会和环境的快速变化要求组织和个人具备优秀的学习能力,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教学反思模板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七年级生物开花和结果教学反思【篇1】
本节课是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引下,而开展一系列活动的。
因此,一开始我就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参与讨论如何进行校园生物调查,为调查活动制定具体的调查方案,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和设计方案的能力。学生明白了调查方案及注意事项后,就开始实地调查、记录、交流、收集资料,让学生做科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然后对调查内容进行整理、统计,使同学们更好地领会如何去认识和研究生物。最后,通过两节课的设计调查方案、实地调查、汇报、整理统计等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突出调查是一项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本节课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主动探索式的学习,也很好地培养了他们的分工合作精神。同时,也试图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全面提高每位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新理念。
本节的教学应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调查活动一定要落在实处,小组内事先设计好调查表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利于学生按表行事,避免盲目。
第二、调查评价可分两方面。
一是小组内互评,让学生根据调查表的认真态度评分。
二是教师应给调查报告做出评价等级和评语。
七年级生物开花和结果教学反思【篇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总结归纳鱼类的基本特征;
2.了解其他水生生物的种类;
3.知道水域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能力目标
1.具有初步的总结归纳能力;
2.锻炼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学会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社会等实际问题相联系,并运用到生活中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组活动自己找出答案,激发学习的兴趣;
2.了解水域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鱼类基本特征的总结
2.其他水生动物的分类
3.水域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
1.鱼类基本特征的理解及实际运用
2.其他水生动物的分类
四、教授课时
1课时
五、教学准备
(一)学生课前准备
已经完成了鱼类运动、呼吸等基本结构特征的学习
(二)教师课前准备
制作“鱼类辨析”游戏的图片
多媒体幻灯片的制作
六、教学过程:
(一)鱼类特征的总结:
通过展示代表性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对鱼类的基本特征进行归纳总结:
体表被鳞片;用鳃呼吸;用鳍辅助游泳;出现上下颌的分化;有脊柱……
(二)水生动物的分类
1.小组合作,进行鱼类的辨析
全班分为六个小组,每组发一张图片,图片上有一个动物的图画和文字介绍。同学们在仔细观察后对其是否属于鱼类进行辨析。是鱼说出依据,不是鱼的说明其与鱼类的异同点。
一定时间后由小组派代表向大家汇报讨论结果。
海马:1.身体侧扁,全身无鳞躯干被骨板包围
2.有脊柱
3.终生生活在水中.能以直立状前进
4.用鳃呼吸
(鱼)
鲸:1整体形流线型,俗称鲸鱼
2.皮肤裸出,没有体毛
3.有脊柱
4.用肺呼吸
5.胎生、哺乳.
(哺乳动物)
海龟:1.身体表面覆有鳞片或角质板
2.有脊柱
3.用肺呼吸
4.陆地繁殖,卵生
(爬行动物)
螃蟹:1整体表长有质地坚硬的甲
2.身体分节,具有分节的附肢
3.用鳃呼吸
(甲壳动物)
章鱼:1.身体柔软不分节,左右对称
2.用鳃呼吸
(软体动物)
水母:1.身体呈辐射对称
2.结构简单,有口无肛
3.具有伸出的口腕
3.无呼吸系统
(腔肠动物)
2.教师分析答案
对答案进行判断分析
引导学生对不同种类动物的基本特征进行总结,介绍各自分类学地位及其他代表种类
3.布置任务:
鲨鱼是鱼吗?
由学生自己在课后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判断
(三)水域环境的保护
1.水域环境的保护的紧迫性
展示赤潮图片,介绍赤潮成因,危害;
2.水域环境的保护的成功实例
洞庭湖退耕还湖后鸟类数量种类明显回升
3.保护水域环境从身边做起
生活污水的处理
废旧电池的处理
七、板书设计:
(一)鱼
1.游泳
2.呼吸
3.鱼类基本特征的总结
体表被鳞
用鳃呼吸
用鳍辅助游泳
有上下颌的分化
有脊柱
(二)其他水生动物
1.哺乳动物:胎生哺乳
2.爬行动物:用肺呼吸陆地繁殖卵生
3.甲壳动物:体被甲体分节具有分节附肢
4.软体动物:身体柔软不分节
5.腔肠动物:辐射对称具有消化腔有口无肛
(三)水域环境的保护
1.水域环境的保护的紧迫性
赤潮成因,危害
2.水域环境的保护的成功实例
洞庭湖退耕还湖
3.保护水域环境从身边做起
生活污水的处理
废旧电池的处理
八、课后反思
鱼类基本特征的总结通过一一展示代表性图片的方法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并且较好地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总结归纳。但是由于紧张,遗漏了很重要的一点没有解释清楚:所总结的五项基本特征不是必须一一符合才是鱼,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致于学生在随后的小游戏中不能很准确地进行判断
鱼类辨析是课后习题的一部分,但是考虑到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很难准确地进行辨析,于是把这部分知识设计为小游戏,由老师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再进行小组讨论,效果不错。此外还把其他水生动物这一块知识也设计到游戏中,用形象生动的卡通画吸引大家注意,加深了记忆和理解。
七年级生物开花和结果教学反思【篇3】
提高课堂效率是或者说实现高效课堂,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毕生追求的目标。庙个人,每节课都会有自己的精彩之处和不尽人意的地方。这里我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一、内容要详略得当
教学要学生会的不讲,主要的则详讲,次要的则略说,不可平均用力。
“效率”的含义,就是指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获。衡量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如何,主要看有效教学时间,即在教与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习知识、习得技能、形成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千方百计地提高45分钟的利用率。
二、训练要有针对性
课堂反馈和检测要与教学目标一致,难易适中。作业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布置相应的习题。上课时,提问要有针对性,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所收获,都能获得激励和自信。
三、功夫要下在备课上
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备课。因为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备课时首先要备学生,即了解学生的知识底细,学习特点,只有知道学生该学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二,要备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掌握本节的重点难点内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三要备教法,针对学科特点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情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
法,对症下药,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否则,闭着眼睛捉麻雀,大抵是无效劳动。
四、要做好反思
反思要在课堂上和课后进行。课堂密切注意学生的表现,随时调整自己的思路和方法,不同的班级和学生,要有不同的方法。这样才能实现高效课堂。课后反思要反思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和失败的地方,反思学生的反馈情况,从而让自己不断得到提高。
七年级生物开花和结果教学反思【篇4】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思想
本节课的设计紧贴课程标准强调的宗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结合探究实验,使得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从感性过渡到理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对知识的初步认识和理解,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师的重点指引和难点突破,帮助学生完成从对知识的初步认识和理解升华到对知识的综合理解和应用,从而真正转化为能力和素养。
由于本节课的知识侧重在理解水平,所以在课堂练习的选择上也应侧重于知识的应用,另外结合“问题—探究—发展”教学模式,在选题上应同时侧重知识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
(二)学情分析
虽然这一届高二的学生在初中使用的是人教版的旧教材,初三和高一又没有接触到生物学,在本节课的生物学知识支撑上比较薄弱,不过对于生物学也有一定的了解,加上我所教的这个班的学生对学习生物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能够组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开展自主探究。
广州市番禺区禺山高级中学在前年就开始推行“问题—探究—发展”的教学模式,高二的学生对于这种模式十分熟悉,具备施行“问题—探究—发展”教学模式的基础。该模式在本节课的教学上具备很强的可操作性。
本节课主要从一个探究实验入手,通过分析探究实验,了解细胞呼吸的类型和产物,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然后上升到一个理性认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本课时强调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由于我校学生大多是农村孩子,对于农业生产的田间管理有着一定的感性认识,所以本节课的知识点能紧密结合学生的自身体验和熟知的社会生活(诸如人体高强度运动后的肌肉酸痛、甜酒的`酿制等),从而能够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情景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问题的主动性。
(三)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知识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本节课的重点有4个:
1.关于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实验。
2.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
3.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联系和区别。
4.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其中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要学生感性了解不同呼吸类型的条件和产物,并熟知对比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和设置条件。
知识结构: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通过自主学习理解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
②通过比较和讨论理解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和联系。
③通过综合分析,学会应用细胞呼吸的原理。
2.能力目标。
①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②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判断和利用能力。
③通过评价,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和评价能力。
④通过课堂练习,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发散能力和迁移能力。
3.情感目标。
①通过对知识的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的主动性。
②通过对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对于自身的了解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五)教学方法
目标教学;自主性学习;合作探究;评价学习。
(六)课前准备
两组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其中一组为演示组,另一组为实验课上的学生的装置)。
(七)教学流程
二、教学反思
遵照上述教学设计,我实施了这节课的教学活动,并取得了成功。主要表现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都很深入,学生之间的互动评价学习得到充分的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但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和一些应该注意的地方,如果能够做好这些,课堂教学的效果会有进一步的提高。
(一)指导思想明确
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完成从对知识的初步理解深化到综合理解和应用上,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真正地发挥主导作用,这样就保证了课堂是学生的,学习是高效的,发展是实际的。
(二)课前准备充分,对教材、学生、教法和学法的分析客观实际
这一点是保证课堂教学得以顺利、高效实施的前提,正是正确分析了学生的学习状况、知识储备、能力储备,才能适当地进行分析探究和自主性学习。
(三)合理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本节课使用的教学模式是“目标教学”“问题—探究—发展”教学以及“自主性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对多种模式的取长补短,优势在于课堂活动的连续性和递进性。
一开始的展示课堂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从大体上了解本节课的范围和内容。
引导性问题不要求探讨些什么,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这节课具备分析探究实验的任务,作用就是为了让学生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
展示自主性学习的任务和要求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主要是限定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范围、要求和任务,避免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出现盲目性,是保证自主性学习取得实效的措施。
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是课堂结构的主要部分,它主要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获取信息和理解归纳的能力。
基础知识的回顾是教师为了检查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效果而设立的,在本节课中我借助了其他课程资源上的知识网络组织基础自测题。
在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之后,通过教师的引导、提高和发展,帮助学生完成从对知识的了解深化到对知识的综合理解和应用,转化成能力;最后设置的课堂练习就是为了反馈前一环节(教师引导、提高和发展)的效果而布置的。
所以从整体上说,这种教学模式具备整体上的完整性和课堂教学活动的连续性、递进性。
(四)恰当合理选取、精析经典例题,课堂、课外作业互补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只选用了一个例题(见附录)进行评析,这个例题是关于酿制甜米酒的,农村的孩子大多数熟知这个过程,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极大地引起他们探讨的兴趣,而且能够使得他们的知识学以致用,真正地为科学素养的培养服务。当然也并不是说这个题目就涵盖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所以在布置课堂作业的时候,我注意了知识点的互补性。
虽然说课堂教学的实施比较成功,但是也存在一些地方需要进行改进,主要体现在:
1.探究实验的分析最好能在这个课时之前就完成,如果留在这个课时内完成,会使课堂时间紧迫。所以到我布置作业的时候,已经下课了。
2.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最好能分段实施,避免枯燥乏味,否则容易降低学生学习的热情。
附录:(例题)
阅读下面关于甜米酒的酿制过程,回答问题:
步骤(1):将糯米煮熟;
步骤(2):用开水浇烫小口容器罐的内部后,留作酿制容器;
步骤(3):将煮熟的糯米和适量的酒粬(酵母菌)混匀后,放入酿制容器;
步骤(4):密封容器。
问题:
(1)为什么要将糯米煮熟?
(2)为什么要用开水浇烫容器?
(3)为什么要在糯米的中间留出一个空间?
(4)为什么要密封容器?
(5)在酿酒的过程中总是“先来水”,“后来酒”,为什么?
七年级生物开花和结果教学反思【篇5】
经过七年级生物一个学期的教学,我对生物教学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一、初中生物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目的并不是要培养生物学家,培养生物人才,而是为提高所有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的情操,提高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并为一部分今后要从事生物事业的人打下基础。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从我接触学生的那一刻开始,我就是一直以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为主要目的的。我的每一个课堂设计、每一个活动安排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并且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为中心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我会多注意选择与书本知识相关而又贴近生活的例来帮助学生一步步走近生物学。例如:讲授生物细胞分裂时,将物细胞的分裂比作揪面髻,将植物细胞的分裂比作垒墙,以体现二者的区别。总之,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教学理念的中心。
二、作为老师,教材是必须要了解掌握的。由于是首次使用北师大版的教材,对教材了解研究不够,使我这一学期的教学走了一些弯路。比如在讲光合作用这一节时,课时的安排就很让我头疼。核心内容当然是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但是对光合作用的探究过程的确需要一番统筹和安排。课后我对教学思路做了一番整理,觉得还是以光合作用的反应视为主线来安排要好一些。但是,教材对于老师来说又只是一个承载知识的工具,而不能作为教学的依赖。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的不仅是研究所教年级的教材、整个中学阶段的教材、还要紧扣课程标准。首先要知道在整个初中阶段,生物课程都需要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知识体系是怎样安排的,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需要学习哪些知识,哪些能力需要得到培养和提高等等。
三、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贯穿探究式活动。生物科学是一个日新月异的科学,我在课堂中会一直给学生强调一个观念,老师在课堂中讲述的甚至与书本中所写的知识都不一定是绝对的,相反,对于生物学科来说,有可能目前我们所学习到的一些理论会在今后的科学探究中发现其他的解释。在教学中,学生所学习的知识都是前人通过科学探究发现的,因此,我认为教学并不是把知识死板的教给学生。相反,我的课堂设计大多都是将学生置身于当时科学家们所处的环境,让他们通过体会科学家们的探究过程,引导他们找到隐藏在各种生物现象下的本质规律。同时也鼓励学生对老师、对书本提出质疑,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证实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新的想法,作为老师要给予肯定,保持孩子的一颗创造心是最可贵的。在今后的教学中作为老师,我要尽力给学生提供一个适合创造的平台,例如,我可以通过演讲比赛、写保护动物的倡议书、办手抄报、知识竞赛等方式,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我相信,在这样一个轻松、愉快又充满鼓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无论在知识、能力、创新各方面都将会是最优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