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课教案
高二生物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课教案大全5篇
无机盐是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不可或缺的成分。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让课堂更有效率,这里我整理了一些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高二生物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课教案精选篇1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2.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
3.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能力目标
1.初步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调查结果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生物的变异过程
二、知识回顾:
1.人的性别遗传,科学家们最早将注意力集中在什么的观察上?
3.为什么说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三、导读提纲:
(一)阅读课本P87页《变异的类型及意义》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变异?2、影响生物变现型的内外因素有哪些?
3、什么是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4、小组交流:图4.4—13中的变异各属于哪一种变异类型?
5、变异有什么意义,在生产实践上有什么应用?
6、看了图片之后,试着分析高产奶量牛是如何培育出来的?注意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
巩固练习
7、引起生物变异的原因是什么?并举例说明。
7、看了图片之后,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析杂交育种的原理。
四、巩固练习:
1、下列不属于生物的变异的是()A.玉米果穗的颜色上的差异B.安康羊的后代比其父母矮许多C.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的头部D.未成熟的小苹果与成熟的大苹果
2、在测定某种数量性状时,所选择的对象至少为()
A.2个B.4个C.30个D.15个
3、在生物变异的遗传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环境引起的性状的变异B.环境引起的遗传物质的变异C.环境因素的影响
4、用X射线处理过的西红柿幼苗,能够使其细胞内的染色体数加倍。这样番茄的体积增大一倍,维生素C的含量也增加了一倍。这种变异能否遗传()A.能B.不能
5、经过下列处理的种子,哪一种变异不会遗传给后代()
A.经过极高,极低温度处理过的西瓜种子B.小粒玉米在肥地结出的大玉米种子
C.经过γ射线处理过的芹菜种子D.经过秋水仙素处理过的甜瓜种子
6、下列哪种培育新品种所用的时间最短()
A.人工选择繁育培育新品种B.杂交育种培育新品种
C.转基因技术培育新品种D.自然选择
高二生物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课教案精选篇2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
2.认识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是生物的变异。
3.通过对某一性状的变异的深入探究。使学生能够描述:
(1)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2)生物变异的原因:不同种类、个体之间的差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其次与环境有关 。
(3)生物变异的类型:可遗传变异 ( 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造成 );不可遗传变异 ( 仅由于环境的改变造成 )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提问、表达的能力。
2.通过“对某一性状的变异进行深入探究的实验”, 突出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和科学方法的训练。尤为侧重训练学生处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调查结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体会到通过科学探究得出结论的成就感。
2.让学生产生对生物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对某一性状的变异的深入探究,使学生能够描述:
1.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2.生物变异的原因:不同种类、个体之间的差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其次与环境有关。
3.生物变异的类型:可遗传变异 ( 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造成 );不可遗传变异 ( 仅
由于环境的改变造成 )。
教学难点:
分析生物变异的原因。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对变异的现象很熟悉,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可能浓厚。
2、学生很爱进行探究实验,但部分学生合作探究能力不够。
3、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可能会根据课本上的结论直接得出,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探究中的讨论题。
4、对变异的原因地分析,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探究讨论,大部分学生能够弄清楚。
三、对重难点的讲解和自学、探究指导
1.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学生的自学和小组探究之后,再经过交流讨论和教师指导均能解决。
2.难点的解决:a.学生在探究之后得出的实验结论大多数是课本上的变异的原因,与实验数据的解读相关性不大。应该引导学生根据大、小花生的平均值得出所以结论。
b.接着,利用探究实验中的讨论题地回答得出变异产生的原因。
3.在小组探究中,有些小组对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以及做曲线图有困难,教师应该加强指导。
4.对于探究实验中的讨论题,主要依靠小组间的交流和讨论解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举一些常见的实例帮助理解。
四、教学资源
1、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课本。
2、大、小花生果实若干,坐标纸。
五、教学方法
自学,学生探究,师生讨论,教师讲解。
六、板书设计
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
一、生物的变异现象
二、探究一种变异现象: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
问题:花生果实的大小是由于品种不同吗?
假设:不同品种的花生果实大小(平均值)是由品种的特性决定的。
结论:大花生的平均值大,小花生的平均值小,这是由于品种的不同(基因有差异)决定的,但同一品种的花生果实大小还受环境的影响。
1、变异的类型及原因:
a.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
b.不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是由环境改变引起的
2、生物性状与基因和环境间的关系:
表现型(性状)==基因型(基因组成)+环境
七、设计思路
设计思路概述
本节内容有两大部分,在第一部分中,生物变异的普遍性和引起变异的因素是需要同学掌握的内容。而探究活动“花生果实大小的差异”,是为了提高学生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设计把学生的探究活动放在可前进行,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培养起创造能力。第一课时主要完成对变异原因的教学。
八、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学方法设计
1.为了使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把自然界中的现象再现到学生的眼前,特利用课本图片进行直观教学。
2.为了实现能力目标,便于让老师捕捉学生面对问题时的真实想法。采用师生互动探讨式教学,引导学生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收集数据、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课堂组织设计1.为了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提高学习效率,把学生分成 6-7人一组展开活动。
2.在“对某一性状变异的深入探究”的学生活动中,每小组的 6 -7 人自由选择分工。
基础知识解决措施设计
生物变异的概念通过学生活动“找特征、找差异”,让学生观察P40四幅图片,归纳: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
不同种类、个体之间的差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其次与环境有关。1.对先天性和后天性近视进行分析或对先天性卷发和人工卷发进行分析。
2.完成课本P45练习1和配套练习册P19-20的第2、3、7、
11题。
生物变异的类型让学生活动找出列举特征中的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能力培养解决措施设计
突出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和科学方法的训练。在制定实验探究方案时,对于大、小花生的短轴长度的测量方法,可让学生展开广泛的探讨。
训练学生处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各小组收集数据制成曲线图并进行图形分析和讨论。
情感培养解决措施设计
对生物学及大自然的热爱之情。1.利用配套练习册P21第15题,培养学生的自然审美观。
2.学生列举常见的变异实例。
3.一句结束语:大自然是如此的千姿百态、丰富多彩,那是因为生物的变异。
回顾和利用俗语引入课题:在本章开始我们学过:生物界普遍存在着变异现象。俗话说:“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生物的变异是怎么回事。板书课题。
(二)教授新课
先让学生阅读课本40页第一段内容和四幅图片,引出“一、生物的变异现象”的教学。
提出问题,引出探究:同学们对上述变异及前面研究过的各种相对性状(由变异产生的),你对某一性状的变异做过深入的探究吗?引出“二、探究:花生果实的大小的变异”的探究活动。
让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巡回指导,然后小组交流,并利用讨论题1~3引导学生达成共同的结论。
之后,再利用讨论题4~5以及教师举例,师生分析总结出变异的类型及原因,强调生物的性状与基因组成和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
(三)当堂练习
让学生做课本45页练习1和配套练习册(甘肃省配发)19~21页的2、3、7、11和15小题,学生不会的,教师帮助解答。
高二生物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课教案精选篇3
【教学目的】
1、了解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设想】
1、安排一课时。
2、方法:自读、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科技高度发达的21世纪,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环境问题已成了摆在人类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生态问题则又是当今世界环境问题的中心议题。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生物入侵者》,希望学习此文能促使我们提高保
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
1、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课文第一段。
2、本文向我们还介绍了哪些内容?
本文还讲了生物入侵者带来的巨大危害,造成生物入侵增多的原因和途径、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以及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三、讨论探究,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1、使用了逻辑顺序:
作用: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使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2、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运用上述说明方法的相关语句)。
四、延伸拓展
讨论:
自然界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怎样才能有效扼制生物入侵的现象?现实生活中如果发现生物入侵者我们该怎么做?
五、总结全文
这是一篇关于生态问题的`说明文。它向我们说明了什么是生物入侵者以及生物入侵带来的
巨大危害,促使我们对这一特殊生态现象的高度警觉。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获得一定的生态知识,还能提高我们的环保意识以及培养我们对社会的责任感。
六、作业
1、抄写“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并从中任选五个词语写一段话。(不超过150字)
2、查阅资料,了解达尔文的“物竞天择”和“适者生存”的理论。
【板书设计】
引出话题:介绍什么是生物入侵者。(第1段)
摆出现象:生物入侵者与非生物入侵者的介绍。(第2~4段)
探究原因:新鲜水果、蔬菜贸易,跨国宠物贸易。(第5段)
揭示态度:两种不同态度(截然相反)。(第6~7段)
采取措施:通过议案、成立部门。(第8段)
高二生物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课教案精选篇4
知识目标:
1、理解感觉器官的概念和意义,以及耳的结构和功能。
2、了解近视和远视,眼睛的卫生保健知识,以及耳的结构和功能,听觉的形成,耳的卫生保健。
能力目标:培养预防近视沙眼中耳炎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眼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难点:视觉的形成与视觉异常,听觉的形成、耳的结构
教具准备
眼、耳结构的挂图与视觉、听觉形成的示意图及凸透镜成像实验演示装置等。
课时安排
本节内容分配为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感觉器官→眼的结构→凸透镜成像实验演示→视觉的形成→近视与远视)
引入新课:从“任何反射的产生都开始于某感受器对刺激的感受”出发,引出本节课题:感觉器官与人的视觉和听觉。
主体内容:首先明确,特殊的感受器与其附属结构所组成的器官称为感觉器官,然后指出眼和耳是关系视觉与听觉形成的感觉器官。再进一步指出,视觉对我们认识周围事物是最为重要的功能,我们首先学习眼与视觉的知识。
提出:眼的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它的结构是怎样的?让学生们一面观察见图,一面互相观察眼的外部结构,认识角膜、虹膜、瞳孔、巩膜等可见部分的结构部位。接着出示见图,并可配合模型由前向后,由外到内地简要介绍眼球的解剖结构。以板书形式逐一归纳之,最后简单介绍眼球附属结构及功能。
接着指出,视觉形成的第一步是光线首先射入眼球,这一过程类似这样一个实验现象——演示透镜成像实验,学生们仔细观察实验过程。教师一方面简单明确地介绍实验装置,一方面提示学生注意纸屏、凸镜、蜡烛之间的距离与成像状况的关系及透镜凸度与成像状况的关系。简明记录实验结果。
要求学生观察见图,并联系刚才的实验现象。教师请学生回答:物像是怎样在视网膜上形成的?然后一步步引出视觉产生的全过程,同时以板书形式归纳。
再提出:当物体远近、大小变化时,如何使视网膜上的成像清晰?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眼球结构,认识到晶状体曲度调节的意义,同时引出近视与远视的现象及纠正的方法。
小结:简要总结本节课知识要点。
高二生物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课教案精选篇5
教学目标
一、了解与生物入侵者相关的知识。
二、理清说明顺序,概括说明要点,体会文中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揣摩语言。
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忧患意识,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环境而努力。
教学重点
一,说明顺序和方法
二,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生物入侵者”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和为人类造成的损失两段顺序安排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有关资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1、学生齐读诗歌《不第后赋菊》,猜花名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师:“我花开后百花杀”一句,把菊花独立寒秋、傲然绽放的高洁展示得淋漓尽致。“冲天的香阵”早已弥散在历史的天空,在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我花开后百花杀”的情形却再现于现代的都市。请听今日新闻。)
2、新闻报道:《黄花开后百花杀》----加拿大一枝黄花惊现长沙
二、整体感知:
认真阅读课文,获取相关信息:
1、通过刚才的`阅读,你获得了哪些关于生物入侵者的知识?
2、作者按什么思路来告诉我们这些知识的?
开篇:假设情境,引出话题,作出解释
第2-4段:具体写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
第5段:分析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
第6-7段;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对待生入侵者的不同态度。
第8段;目前世界各国都在采取相应措施。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逻辑顺序
三、局部揣摩:
本文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请用简要的语言分析其表达效果。
1、列数字:
①“十一种鸟类有九种被赶尽杀绝”------数字的变化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危害之大。
②耗资数十亿美元------说明生物入侵者对人类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
(补充强调:数字的运用,使语言十分准确,符合说明文的科学性特点。此外副词的恰当选用也增强了文章的准确性。如“仅”“就”等词。)
2、举例子:
①举蒲公英等为例------说明生物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条件下进行的迁徙不会对原有的生态系统造成太大破坏。
②斑贝、天牛、红蚂蚁等------说明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了巨大危害。
③蔬菜、水果、宠物等------说明生物入侵是人为原因造成的。
3、打比方:
①课题“生物入侵者”就是一个比喻,说明:
a生物入侵是“移民”行为;
b生物入会对人类和自然造成危害。
②把斑贝比喻成“偷渡者”,说明它是在人们不知不觉中登上北美大陆,并悄悄给人类造成危害的。
(强调:生物入侵对大多数人来说比较陌生。作者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语言更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深入浅出,达到推广科普知识的目的。此外还有词语的运用也有类似效果。如“啸聚山林”等)
四、合作探究
1、以组为单位,根据已有资料,简介一种生物入侵者(姓名、来源、特点、危害等)并针对其特点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2、全班交流合作学习成果。教师启发思考:预防、治理、利用。
五、总结提升:
一枝黄花有可能让我们的省城“尽带黄金甲”,薇甘菊将吞掉伶仃岛,水葫芦欲死云南滇池,飞机草要霸占西双版纳,大米草在毁掉海边滩涂……据统计,我国已有外来杂草107种,外来害虫32种,病原菌23种,每年造成农林业经济损失达574亿之多。
以前提到环保,人们头脑中闪现的往往是荒漠遍野、浊水横流、乱砍滥伐等情景。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生物入侵”已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严峻课题。保护环境的警钟再次有我们耳畔敲响。希望同学们继续对这一现象予以关注,为抵御和防治生物入侵贡献我们的一分智慧和力量!
六、作业:
从课后附录中选四个你认为用得好的词,揣摩其情味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