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生物选修三教学计划
浙科版生物选修三教学计划5篇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改进以往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记录它们的目的是供以后教学使用并在此基础上发展,物质及元素(种类相同)组成上大体相同。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物教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浙科版生物选修三教学计划【篇1】
1课程资源的开发面临着挑战
新课程改革是国家第九次课程改革,改革的目的是为了适应国家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开放性、创造性人才培养的需要,新课程中始终贯穿自主学习的新理念,提倡让学生动手、动脑,要求教师应指导学生自主探索与实践。但在近半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新课程改革并未能真正变成实际教育教学效果。究其原因是,课程作为一种资源,其开发可分为校本课程开发;教师课程资源开发;综合实践课程开发等部分。就教师课程资源的开发而言,新课程强调学科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交__性、整合性、综合性,所以教师必须要有足够的课程资源可供利用、选择、开发;必须要有充分的知识库来让教师获取“营养”。但农村学校由于受地域、经济、硬件等条件限制,可供教师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资源极为有限。许多学校没有校园网络及教学多媒体,缺少相应的图书和标准实验室。有限的图书得不到及时更新和有效利用,学生的生均占有实验仪器量和微机数少得可怜,四率工程建设跟不上新课改的步伐。教师没有资料可查,学生没有大量的图书可供阅读。没有资源可以利用,搜集资料,完善知识结构、改进教学策略等受到影响,实验教学不能很好地开展,生物实验的开出率达不到规定的要求。学生的实践性未能很好体现,新课程的落实打了折扣。
2实验硬件建设面临着挑战
教育质量的提高,实验手段的改进,新课标的实施都离不开硬件的支持,目前农村初中在新课程实施中面临着硬件“跟不上”的现象。虽然近几年来“普九”验收投入,教育教学条件大为改观,但面临的新的困难也日益显著,相当一部分农村学校缺少足够数量的独立实验室和必配仪器,理化生合用仪器的现象普遍存在。尤其目前生源高峰,班级数及人数剧增的情况下,更是捉襟见肘,从而影响了实验的'进度和质量。由于经费紧张,部分学校的生物仪器装备还停留在当年的“普实”的验收标准上,少数实验依然是原先的Ⅱ类标准(四人一组),特别是新课程中的创新实验的仪器更是缺口很大。教学设备的陈旧、缺乏与老化无法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无法进行必要的演示实验,学生无法动手实验研究、探索,由于缺少多媒体液晶投影仪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师训、教参提供的各种教学光盘和课件只能成为摆设。
3农村初中教师素质面临着挑战
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生物教学及实验质量的提高。但从目前农村初中生物教师的构成上来看,呈现专业化教师偏少,课时负担过重及知识能力与条件不相适应的特点,不少农村初中存在兼职教师。教师整体素质不高,更谈不上什么实验教学创新及课程改革了,其具体主要表现在:
浙科版生物选修三教学计划【篇2】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在教学中能够有一个好的引入也就显得十重要了。那么,如何做到成功地导入呢?在这里就教学导入方式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教学体会。
借教具导入
授课前,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教具,诸如:挂图、模型、实物等等,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悉或不熟悉的事物、图画等,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对于不熟悉的教具,马上就会提出疑问:“这是什么东西呀?”由此,教师可以很自然地导入新课。
通过设问导入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使贮存在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由静息状态转变成动作状态(即活跃状态),减少新知识输入的阻抗,为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创造一定的“心智紧张度”。例如,在讲授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时,教师设问,
以探究活动为主的引导发现法,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形成科学思想和方法。
二、新课讲授
在讲授新课中,可用讨论法,这样可以具有多向信息交流、针对性强、便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特点,但往往使知识缺少系统性;自学辅导法,有利于学生独立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但只适合于较简单的学习内容;而讲解法虽然具有信息量大、系统、逻辑性强的优点(这些优点是其他方法所不及的,对于知识接受为主要目标的课型,讲解法也是高效的),但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总之,教学目标的多重性、教学系统本身的.复杂性、教学客观条件的千差万别和千变万化,使得我们不可能找到适合于一切教学环境,符合每一特定教学情境的教学公式,一种方法的优点,可能恰恰是另一方法的不足所在。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必须发挥每一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克服其劣势,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与组合,使方法结构协调、合理,各种方法优势互补,长短相济,立体结合。<
浙科版生物选修三教学计划【篇3】
这是我正式教学的第二个年头,通过两年的磨练,感觉自己有得有失。让我在工作中慢慢磨练自己,慢慢成长!今年也是我第一次带生物学科的初中毕业会考的内容,虽然很累,但是收获很大。这些收获不仅仅是教学经验和知识上面的积累,更多的是心理上以及方法的成熟。我先分失和得的两个方面分析下。
成绩和收获
1、根据高效课堂模式,进一步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让学生简单得出本节课的复习框架。教师精讲内容。
2、为了更加巩固学习成果,基本上养成学完一课、做完一课的基础训练的练习的习惯。
3、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给他们更多的展示机会。
总之,不奢望面面俱到,首先让学生先掌握重点复习内容,然后在练习或试卷中进行扩展。达到能力提升。
存在的不足
1、自主学习中的问题
一味强调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结果使不少学生无所适从,无从下手,变成了学生主体的放任自流。个别学生的自学的时间不够。
2、合作学习中的问题
教师在教室来回走动,但并未进行有效的指导。要求全班交流一下合作学习的成果。于是学生举手发言,个别交流。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地体现教师对学生合作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调控,未能使学生明白,在每一次的合作学习中,自己承担的角色是什么,应该先干什么,再干什么,如何表现自己、关注他人。
3、复习内容过多,在课中显得手忙脚乱,大多得不到满意的结果。这是把学生人为拔高,用教师的角度来看待学生,过于关注学习的结果,而不是把着眼点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导致学生信心的丧失。
措施与方法
我认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主体应该有机结合和促进,既不让学生失去学习的主体作用,教师也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失去教师的主导作用。要使师生两个主体相互结合,共同完成教学目标。
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强调培养学生“三会”:一是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评价;二是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三是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
把复习内容再做精简,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尽量复习最多的内容,教给学生复习的方法和技巧。
这个学期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内容偏多。也许因为这点,为了能够给学生更多的复习时间,所以后面的时间大部分是在赶进度,可能还原到了一个传统的教学模式。但是,这个学期也给了我很多的想法,让我在不断的尝试中学到了不少的东西。初步确定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发展方向。以后也更要多听老教师的课,多阅读教育学和相关专业的书籍来时刻补充自己的知识,充实自己的学识。争取在下个学期把自己在教学上的初步想法逐渐完善。
一、在教学方面
1、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⑴课前准备:①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效果更好。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水平,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等。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⑵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初二面临结业考试,在讲授新课的同时,
我着重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和学生交谈时,
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学生就有了学习生物的热心和动力了。
但由于受外界环境与学生自身条件的制约,学生的成绩还参差不齐,整体成绩提高得并不快,有些甚至不尽如人意。
四.存在的问题
教师方面:
1.没有考虑到各种活动对教学的严重冲击,教学计划制定不够周密,复习时间不充分;
2.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关注没能做到面面俱到,特别是对于学困生的学习指导与监督;
3.教学活动中包办成分过多,学生的依赖心理过大,思考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不强。
学生方面:
1.许多学生对学习的目的和重要性认识不够,比较懒惰,缺乏学习主动性;
2.学生学习科目太多,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也多,缺乏正确的、有效的学法指导;
3.学生手边的学习资料太少,几乎没有。造成学生视野面太窄,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
三.取得的成绩
在教学中,大部分的学生上课认真,学习积极,掌握了相应的生物学知识和生物学实验技能,在考试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由于受外界环境与学生自身条件的制约,学生的成绩还参差不齐,整体成绩提高得并不快,有些甚至不尽如人意。
浙科版生物选修三教学计划【篇4】
教师做研究,其实无须用“探照灯”去观照“远方的来客”,只需多关照前进路上的“坑坑洼洼”,并设法排除“拦路虎”,你的教学问题自然就会排除,你的研究能力势必长进,你的专业水平也会在研究中提高。
教师做研究,应先从自己的课堂教学起步。课堂是教师的“一亩三分责任田”。曾经听到不少教师抱怨学生这也不行、那也不好,初中的`教师怪小学教师没有教好。确实,当前教师的教学要求、教学方法、评估措施、检测手段乃至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基础均存在严重问题。教师应自觉走近学生,变“对立”“敌视”为“友好”“合作”,放下架子倾听学生意见,了解深层次的原因;同时更需要树立反思意识,揭开“伤疤”,主动诊断问题,解剖、梳理、归类、分析、总结,将问题细化、放大,有针对性地研究出解决的具体措施。
教师做研究,应倾听学生心声,关注学生成长。教育教学(此文来自)工作的最后落脚点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可持续发展,应以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为宗旨。“以生为本”就是要教师尊重学生人格,多体谅学生难处,多为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着想。
希望我们教师能“蹲下身来”,换位思考,多听听学生的呼声。如果我们的教学伙伴成了我们的“敌人”,教育会陷入怎样的境地呢?
浙科版生物选修三教学计划【篇5】
一、课前准备情况:(备课、教法、教具等):
1、《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的课件与学习卷;
2、“人的性状区别”图片资料;
3、讨论法、讲授法;
二、课堂教学实效反馈(教学内容多少、难易、教学方法;学生反应、学习气氛;达标情况;主要情况记录;学困生情况;教学心得、体会等):
1、《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讲述的是细胞核中的微小世界,没有直观的现象给学生看,内容抽象,一直以来是生物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作为第二章的首节,有重大的意义,上好了这节课,也就是为《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一章开了个好头,对学生来说,学习这章也就有了个好的.开始,所以这节课对教师来说,具有较大的难度。
2、“性状”一词较难理解。通过两个学生之间相互观察,耳垂、卷舌、大拇指、眼皮。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这一过渡掌握的不太好。感性方面,学生都积极参与,上升到理性认识时,即总结性状的概念时,学生仍然一知半解。教师应着重介绍概念中“形态结特征”、“生理特性”、“行为方式”的感性认识,特别是前两个,会经常考到。
3、“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不同表现形式,解释完后,让学生举例,同时做一些典型例题,能达到预期效果。或者是教师出判断题,让学生判断是否为相对性状。
4、“基因控制性状”,导入衔接不太好,没起到预期作用。解释资料分析时,应重点突出“大鼠生长激素基因”。
三、课后辅导及交流情况:
学生觉得基因、性状、相对性状三个新名词,比较难理解,举例时容易混淆。分析原因:与初一时生物基础不扎实有关,不知道初一学习的细胞核、染色体、基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习卷两节合在一起,有点乱,学卷题目较难。
四、主要优点:
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同桌的外在性状,不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给学生带来了乐趣,对性状产生一个感性认识,而后上升到理性认识。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五、主要不足:
1、“性状”与“相对性状”的区别,没有更好的例子,只是纯粹的讲解,学生不愿意听,觉得太难了;
2、两节的内容合在一起,题目有点乱,学生有点模糊。以后应该把两节内容的分成两份学卷,以免混淆;
3、将这节抽象内容形象化,对教师的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六、今后改进措施、方法:
1、加强学习,对这章学习内容要用充分的准备,查找更多更好的教学资源,如Flash、录像,努力使抽象内容形象化;
2、进一步备好课,使活动时间、自学时间与各个教学环节衔接更加融洽和谐自然。